我的爱人叫胤禛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回 指婚

第三十一回 指婚

朝着上首居中坐着的康熙,胤祯倒头拜下:“儿子不日就要启程前往青海了。此去也不知何日能返,走前特地向皇阿玛辞行。三月十八是皇阿玛的六十九岁寿辰,儿子未能随侍一旁,深感遗憾。只得提前预祝皇阿玛龙体安康,福寿绵长。”

康熙微笑道:“快起来吧。这西北战事方是正理,朕生日还多着呢,你有什么好遗憾的。不过根据前线岳钟琪送来的军报,朕估计今年年底这西北便能平了。你也无须继续在外奔波劳碌,这几年也辛苦你了。”

十四笑答道:“皇阿玛真是过奖了。为国效力,本就是我爱新觉罗子弟应尽的一份职责,能上阵杀敌,儿子开心也来不及的。”谢恩后坐下,我将香茶端上与他。

几年不见,在战场上磨砺过的十四更有阳刚之气,更具男儿气概了,只是也黑瘦了不少。见我老盯着自己,十四对我展颜一笑,又弄得我那颗色女的hc心停跳两拍,赶紧拿着托盘退下。这撕,凌海进来通报,十三阿哥胤祥在外求见。

康熙微微颔首,很快,胤祥便走了进来。见十三身子虚弱,咳嗽不止。康熙道:“老十三,你就别行礼了。这几年,唉,是朕对不住你啊。月喜,快倒杯温水给十三阿哥。”

十三诚惶道:“儿子并无任何怪责皇阿玛的意思,也请皇阿玛保重龙体,勿需多虑。”

康熙叹道:“让太医瞧过没有?都是怎么说的?”

十三答道:“太医都说好生调理静养一段时间即可,没什么大碍的。”即而又转向十四道:“十四弟在这甚好。我正打算待会去永和宫给德妃娘娘请安之后,就到十四弟府上去呢,可巧在这遇上了。十四弟征战沙场多年,为国杀敌,建功立业。我这个没用的十三哥真觉得惭愧啊。”

十四连忙说道:“十三哥言重了。倒是这么多年,做弟弟的还从未探视过哥哥,这才叫惭愧哪。”

康熙笑道:“都别介了。全是朕的好儿子,爱新觉罗的好子孙,大清的好臣子。”

看着这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天伦之乐图,谁可料想各人心中都有着各自的盘算。而康熙死后,这两兄弟境遇与结局的云泥之别呢。

因为十三身子不爽,康熙就特地让我陪着十三出去。看着清瘦苍白倦怠的十三,想起他只剩下八年寿命,眼圈就红了。

原来知道未来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全是好事,至少当你看见一个被你视若亲人的朋友,他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天天的进入到计时,而你却无能为力,仅能旁观,难以回天,那种又酸又涩有苦的揪心滋味绝非文字能够呈现的。

注意到我的表情,十三笑道:“月喜,干吗呢,怎么现在每次你一见着我都是这副泫然欲泣的模样?小心皇上瞧见了,以为你心系于我,一高兴把你指给我。那四哥可要找我的麻烦了。”

抽出绣帕拭干眼泪。是啊,现在就开始杞人忧天又怎样,十三的命运不会因为我难过而稍有改变,何苦让十三瞧着不开心呢。况且,八年的时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总好过于今日重逢明日便阴阳相隔吧。重拾我二十一世纪的座右铭:今天不知明天事,过好一天算一天。见十三的官轿已在眼前,便道:“十三爷,上轿吧。现在尚有春寒,您小心身子。”

十三停住脚步,盯着我手上的绣帕道:“月喜,你手上的手帕这宫里谁还有?”

我的月饼绣帕?我笑道:“这是我自用的,不是宫里织绣坊出来的。也就四爷手上有吧。”

沉吟了一下,十三道:“不对吧。我上次无意瞅着老十四的袖子里也老掖着和这一模一样的绣帕。月喜,你说实话,这是怎么回事?”

我倒觉得意外了:“十七爷信上没告诉你?”十三摇头。我只好拉着十三到旁边背风的地方把我和十四之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十三。听得十三眉头紧锁。半晌才道:“四哥知道这事吗?”

我想了想道:“除了我和十四爷之外,就您和十七爷了。只是不知道十七爷告诉四爷没有?”

十三低声道:“月喜,这件事我猜四哥还不知道。记着,这件事能瞒则瞒,尽量别让四哥知晓。在承继大统上,四哥和十四弟已注定势成水火了。你的事,最好别出来添乱了。”应了下来,见十三上了轿,我方才返身回乾清宫。

走到景仁宫一段时,迎面碰上了十四和小顺子,赶忙侧身问安:“月喜给十四爷请安,十四爷吉祥。”十四笑道:“我还说让小顺子去找你呢,这会遇上你也就省事了。小顺子,把东西交给月喜。”小顺子从怀里摸出一个瓷瓶递给我道:“月喜姐姐,这是十四爷专门从青海带回来给你治肩膀用的。你可要收好了,这玩意可难得了。”

我推辞道:“既然如此珍贵,月喜更不能收了,还请十四爷留着。您在前线杀敌,放在您身边怕更合适些。”

十四一把抓过瓷瓶塞到我手里:“什么话,再怎么珍贵的药也要用得它才叫贵重,你不收下,我也用不上,白白浪费了岂非更不好。”

见状我只得道:“多谢十四爷。倘是您没别的吩咐,月西就告退回宫了。”

“月喜”,十四叫住我欲言又止,又想了想才道:“我要是从西北大捷归来,你能否再给我个机会?”

我马上从刚才的感动转变为想一头撞死的冲动。这么几年了,这老十四还记挂着哪,真有够练痴心情长剑的资格。自己在娶香儿前也说的要断了这念想,怎么打了几年仗回来就失忆了一般?我至今也没搞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个阿哥都听过我唱清音,都看过我跳飞天,干嘛就他老人家鬼迷心窍地和我就铆上了似的。充其量,我也就同他踢过两次毽子,我自己那点魅力值自个儿还不清楚哪。唉,看来还是咱的老祖宗总结的好啊——吃不到的是最甜的,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迷茫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十四还在等着我的回答,嗫嚅道:“十四爷,月喜的意思您应该早就知道的。何况您也已经纳了香儿,还是好好的待她吧。月喜告退了。”话音未落,便踩着那不致是哪个杀千刀的发明的bt花盆底鞋狂奔而去。

经过几年太医院对我的针灸,敷贴以及招牌苦药的折腾后,我肩膀上的旧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过偶尔还是会酸疼一番。但根据我从电视里,小说里得出的经验,这种伤患必须要尽早调理,否则待我到了年迈体衰的时候,它大哥一个高兴卷土重来,我就真的恐怕只能与病榻为伍,回天乏术了。

打开十四送我的那瓶药,一股清香随即沁出。深深吸了一口,里面还有淡淡的花香,比太医院那捞什子灭害灵牌药酒强多了。便去隔壁房间叫乐茵来帮我擦药。

一边帮我擦药,乐茵一边道:“月喜,这太医院转性啦,楞舍得把那能薰死人的药酒换个味了。还别说,那药酒味弄的我都怕你找我了。”

又是一个太医院药酒的受害者。我笑道:“我才叫苦呢。你也知道的,咱们在皇上身边当差,身上可不能有什么怪味。我每天晚上擦了药睡觉,第二天还得天没亮就起床洗澡。我猜,那几个粗使宫人八成是恨死我了。”

乐茵也笑道:“恨你?巴结你还来不及呢。这宫里谁不知道你是皇上眼前的红人,直拿你当半个女儿看待。何况几个阿哥也整日间的围着你转,真不知道你上辈子做了多大的好事,才能修到这福分?哎,这药真是太医院配的吗,我没听我大哥提过呀。”

乐茵的大哥乐言,在太医院做事,也是胤禛手上的人。借着跟太医四处请脉的机会,打探各宫院的动静和消息。我顿了一下,撒谎道:“这是我妹子在外面找的,托人带进来的。”

没曾想乐茵却叹了口气:“月喜,瞧现在这样子,四爷和十四爷只怕日后你同你妹子还想像如今这般,难了。”

我何曾不知道,而且我比你更清楚,了解的更透彻。十四会被胤禛软禁,直至乾隆继位才将他开释。一头雄狮生生被磨成一个病夫。只是输的若是胤禛,他的日子也不见得就会好过。这皇宫,本来就是个血腥残酷,冷漠无情的角斗场。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西北战事将平,十四阿哥胤祯即将功成返京。人们大多推测,这接下来,便是册立太子的大典了。可此时,呆在康熙身边的我仍然未发觉一丝一毫康熙会让哪位皇子成为储君的迹象。而现在,距离康熙的油尽灯枯之时也就二十来天了。只是康熙的精神反而比前段时间健旺了很多,所有的人,包括太医都深信,康熙完全可以度过这个冬天,迎来他明年三月十八的七十大寿。只有我知道,这不过回光返照罢了。

除了我之外,还有胤禛敏锐地感觉到了空气中些微的波动。他确定他不可以在这样等下去,他不能再等待这没有机会的机会。若是大位被传于十四,他便满盘皆输,留给他争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开始频繁地探视康熙;和十三,十七商讨大计;和隆科多,年羹尧联络,预备共举大事,未雨绸缪。而胤祀他们却对胤祯继位充满了信心,无形之中让胤禛的计划更加顺利通畅。

因自度年事已高,塞外围猎恐不胜劳顿,所以康熙把今年的秋猎地点由塞外的木兰围场改为了京郊的南苑。而往年,每到五月,康熙就会率众皇子及王公大臣临幸与此,俗称“春围”。

南苑内有一座土山,名叫“晾鹰台”,台前开阔地一望无垠。看起来,这晾鹰台很有点现在阅兵台的感觉。

“八旗走马”和“杀虎之典”是南苑围猎中最为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节目。

这八旗走马实质上就是赛马。但这场面,阵仗绝非咱们现在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绝难比拟。

一声令下,万骑自几十里外疾驰而来。马蹄声,呐喊声,震天撼地;战马奔腾,扬尘播土随风飘洒。一片狂潮,何等壮观!

看到这番景象,康熙,这个大清帝国的统治者,掌权人,怎得不自豪,怎得不热血沸腾,情难自抑?故在走马结束后,跑到头名的骑士得到了康熙谕旨,将其划归上驷院,享受与御马同等待遇.(因为这段是偶看别的书上写的,所以偶直到现在也没想通,这御马到底有何种福利及待遇,居然人与他们平起平坐,还是莫大的荣耀?)二,三名则依例获得了几十匹彩缎的赏赐.

而杀虎之典呢,在我看来,就和古罗马的角斗士与兽博争相似.只是不同的是,角斗士不是奴隶就是战俘.在这里呢,就还非得是八旗将士方才有这杀虎的殊荣了.

一只斑斓猛虎对博三名“虎枪处“的持枪侍卫。旁边还有人拿着西洋火枪预防猛虎伤人。所以,一般说来,是没有生命之虞的。除非是衰到家,脑袋被老虎一口咬到,不过受伤却也是再所难免的了。因为杀虎所追求的效果就是达到武松打虎的情景再现,皇帝和各亲贵大臣们才能过瘾。

这场人虎恶斗持续了进两个时辰,三名侍卫无不鲜血淋漓。康熙也看的很满意,大大夸奖了一番八旗将士的战斗力后,每人赏了一只白金荷包,彩缎二十匹,白银五百两。尔后,康熙身心愉快地回驻畅春园,打算在这里“静养斋戒”五天后,亲临南郊行冬至的祭天大典。

由于在南苑晾鹰高台上坐的过久,康熙受了风寒。旧疾未愈,新病又至,两相夹击之下,在十一月初七,康熙抵达畅春园的当天便病倒了。

在太医诊完脉,开好药之后,康熙吩咐赵昌:“去把隆科多叫来。”

此时的隆科多,除了领步军统领一职外,还兼任理藩院院尚书,权贵至极。掌握着北京九门的兵力,相当于京城一半的兵力都在他的手中。而这会,康熙召见他,会否是要将遗诏交与他呢?

不多时,隆科多便奉旨而至,到了澹宁居给康熙见礼后,垂手恭立于下方等待康熙的吩咐。

康熙刚刚喝完药,神色缓了些,向隆科多道:“传朕的口谕,让众皇子及王公大臣各自打点先行回家。十五日前不必前来问安,朕也不处理任何奏章公务。如有吩咐,朕会另外下旨的。”

隆科多应道:“奴才遵旨。只是不知皇上身体好些了没?”

闭上眼睛,康熙道:“朕就觉着四肢乏力,头也疼的厉害,其他的还好。你下去吧,朕要歇了。”行了礼,隆科多后退而出。

照康熙这么一吩咐,为子为臣者便陆陆续续地奔回自己的安乐窝去了。而隆科多则成了康熙身边的唯一大臣,一人兼负了皇帝起居以及保卫的重任。诚然,他既是权臣,又是康熙的内亲,这安排却也合情合理。

翌日,隆科多正式传旨出来:皇上偶感风寒,圣躬稍有不虞。自初十日至十五日开始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各皇子大臣各司其职便罢。

谁都会有个小毛小病的,何况这道谕旨早已为大臣们预为得知,因而这道谕旨在朝臣中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以至第三天康熙命雍王代行南郊祭天大典时,人们也没过多地有其他的想法。

接到代行大典的旨意后,胤禛赶赴畅春园清溪书屋康熙处。

见到匆忙赶来的胤禛,康熙却显得有些生气:“你不在斋宫致斋,到这里来干什么?”

胤禛沉声道:“皇阿玛圣体违和,儿子实在是放心不下。而且弘历也老缠着儿子,高低要来瞧瞧您。”

康熙微露笑容:“弘历的孝心朕知道,只是你也该知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冬至圜丘,乃是本朝三大祭祀之一。朕自登基以来,凡大祀皆恭亲行礼,从不敢有所疏怠,以展敬天爱民之诚。你怎可这般轻慢?”

胤禛委婉道:“三哥也曾多次恭代皇阿玛行礼,能否请皇阿玛传谕三哥主持南郊大典。让儿子留在阿玛身边略尽孝道。”

康熙道:“朕不过小有不豫。今天亦也透汗,自觉着清爽多了。”但紧接着又做了一番解释:“近几年,朕过于劳神费心,深感精力已大不如前了。且每到冬令季节便气短胸闷,脚手还时常浮肿。毕竟朕也到了古稀之年,这六十多年的皇帝生涯委实太令朕疲惫不堪了。”

康熙的眼神,声音以及虚弱的喘息无不表明他病的不轻,让胤禛益发认定康熙寿限将到。现在不可再多费唇舌,以免露出什么马脚。他应该尽快离开了,还有许多至关紧要的事还等着他办呢。

神态庄重地向康熙叩头道:“儿子谨遵皇阿玛教诲,这就去斋宫致斋,还望皇阿玛保重。”见康熙挥手示意,他才后退离宫。

但胤禛并未离开畅春园,在外边交代了赵昌几句后,他去了澹宁居和隆科多见面。在现时,康熙已在弥留之际,最关键的不是拥有政权,也不是公论的认可,而是康熙的遗诏(如果有的话)及京城和皇宫中的兵权。其中,皇宫的兵权仍握在康熙的手中,京城中的兵权则基本是阿哥党与十三胤祥所扶植的手下对半开。故而,掌握了北京九门的隆科多就成了胜败的关键所在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胤禛唤胜文让我去澹宁居。见到我进来,胤禛急急说道:“月喜,我估计皇上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了。我只同你说一句,倘若皇上给你指婚,无论是把你指给谁。即使是老八,十四他们,你也一口应承下来。然后叫小多子来通知我,记得了吗?”

看着胤禛有条不紊地提前开始帮康熙处理后事的样子,我突然忍不住想笑——有个这么能耐的儿子,康熙也不知道是福抑或是祸?

十一月十一日,康熙临终前两天的傍晚。

这几日里,康熙不理朝政,不批奏折,不见臣工,过着几近与外界隔绝的日子。使他觉得轻松了很多,可他依然睡不着,或者说压根就不想睡。人上了年纪,便愈发珍爱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坐在万民敬仰,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的康熙。他甚至开始害怕黑夜,害怕在黑夜中他的生命之火会瞬间被黑暗吞噬。

站在睡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康熙,我脑中回想起刚才小多子给我带来的消息:“畅春园已被隆大人围的水泄不通,除了四爷的人外,谁都出不去。十三爷现正在京城个旗营里联络人手,十七爷也在大内值班。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了,月喜姐姐,你也就不必操心了。任皇上将你指给谁,这消息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传出去。”不禁又看了一眼康熙,你可知道你实际已被胤禛软禁起来了。这皇位,你愿意传是胤禛的,不愿意还是胤禛的。雍正的即位本就是清史一大悬案,只是不知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长长吐了口气,康熙睁开眼睛,看向我道:“月喜,坐朕的身边来。朕有话要同你说。”

怕是好戏即将登场,康熙马上就会揭晓这件关乎我终生幸福的大事的答案了吧。坐到躺椅旁,我轻声道:“皇上有什么吩咐?”

注视我良久,康熙道:“月喜,朕知道朕的时间不多了,得给你指婚了。只是,朕还是想问问你,倘若不是朕指定人选,让你自个儿选,你会选谁?”

不是吧,经康熙一问,这道陈述题就变选择题了,还是二难选择题,我选是不选。若要选,选谁?就照直说,我早选定了老四,不需劳您老人家大驾,您只需御笔一挥,写封诏书让老四娶了我便成了吗?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康熙叹道:“月喜,事到如今朕也不妨老实告诉你,你无论如何都得嫁给朕的一个儿子。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朕也不会亏待你——你所嫁之人,就是朕所选定的皇位继承人。”

虽然这件事我早已知道,但此时还是很配合地做出一副五官移位,四肢僵硬的惊吓状:“皇上,这,这,这”“这”了半天也没这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倒是很符合乍听此等霹雳消息,被惊的语无伦次的症状。

紧接着,康熙又道:“朕瞧你同老八,老十三,老十四,老十七都挺好的,是不是他们里的一个?”见我的大摇其头,康熙又道:“那你选的是谁?”

豁出去了,反正这畅春园现如今就跟个铁桶似的,一点水分都出去不了。心下一横,跪向康熙磕了三个头道:“月喜求皇上把我指给四阿哥,雍亲王。”

康熙忽地怔住了:“你选他?”

我回道:“正是。还求皇上成全。”

康熙却道:“老四是朝野间出名的冷面王,你难道不怕他?”

要死就死吧,头都去了还怕尾巴疼不成?我定下心神道:“回皇上的话,月喜知道雍王爷的冷不过是对贪官污吏,贪赃枉法之辈而言;对国,对民,对社稷,王爷一片忠诚热血。月喜敬佩王爷,仰慕王爷,故愿将此生托付于王爷。对王爷,月喜唯爱无惧。”

“唯爱无惧!”康熙反反复复说了几次后道:“月喜,你先下去吧。朕乏了。”有些不安地偷瞄了一眼面色无波的康熙,你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耗子药啊?把我的胃口吊起来,他就撒手不管了?!你再不说清楚的话,后天你老人家就挂了,到时我嫁给老四都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心里虽是这么想,口上却不敢多言,悄声退到外间。

令我更加忐忑的是,第二天,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一整天,康熙除了隆科多外都未传唤任何人,并且连我和乐茵,玉华她们也全留在了外面,不曾到里屋侍奉。也就是说今天,除赵昌和隆科多这两个胤禛的内应外,没有任何人见到了康熙,弄得我甚至怀疑康熙已经提前飞升,不过消息被封锁起来了而已。

也因为康熙今天的反常,胤禛的心腹侍卫,太监们不断地穿梭于畅春园与南郊之间,令见过康熙的隆科多应接不暇,忙的是晕头转向,搞的是焦头烂额。

亥时三刻,胤禛秘密到了畅春园。在清溪书屋听了赵昌的报告后,又赶到澹宁居面见隆科多。现时胤禛最担心的便是,康熙会否真的将大位传于胤祯?若是真的,那康熙会不会已下了密旨召胤祯回京?在和隆科多见面后,胤禛又找到了我。

沉默良久,胤禛方道:“月喜,皇上向你提指婚的事没有?”

我无奈地笑道:“皇上提过,却是反问我想嫁谁?”

没问我的回答是什么,胤禛只是来回踱了几步后道:“皇上应该心里有数了,也许他很快就要揭盅了。月喜,你只需记得我同你说的那番话便成了。”

突然觉得兴致索然,懒望了胤禛一眼道:“月喜要出去了。四爷自己保重。”胤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也转身出去了。

站在窗前,眺望着寒风中的畅春园,心底禁不住阵阵的悲凉。这么多年下来,我地康熙早已产生了一种言语难以形容的感情——似父非父,似君非君,似友非友。不是他,我在清宫不会过的这般滋润,这般优越。即使他只是把我当做十三、十五格格的替身,然而对我这个在福利院长大,从未享受过父辈娇宠的孤女而言,已经是意外收获,足够心里欢喜了。现今,这个待我慈父一般的老人即将离世,而且他的死因却又传说是胤禛的所为。我夹在这二者之间,不可不谓是心乱如麻,左右为难。历史上注定了康熙的大限是今天,我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静观事态发展了。

身边忽然传来小多子的声音:“月喜姐姐,皇上传你进去呢。”

一个激灵,我扭头问道:“除了我,还有谁?”

小多子摇头:“就姐姐你一人。快去吧,皇上等着你。”

撩开门帘,走到康熙的床边正要行礼,康熙已然开口:“月喜,你跪下。”

有些不知所以地屈膝跪下,康熙咳嗽了两声:“月喜,朕现在便为你指婚。”

见左右并无一人,我不得心道:就这么指婚哪,连个证人都没有,是不是有点儿戏?从手上抹下一个扳指递于我,康熙道:“月喜,收好这个扳指。这既是给你的信物,也可视做是朕嫁女儿的一件礼物吧。”

听着康熙用这样的语气交代后事,我的眼泪一下子便掉了出来:“皇上,月喜”

打断我的话,康熙笑道:“你日后嫁给老四,也该改口叫我做阿玛了。别老皇上,万岁的了。”

老四,胤禛?康熙真的把我许给了胤禛!一惊一喜一悲之下,我已不知如何开口,盯着手上的扳指只会掉眼泪。

康熙又道:“月喜,坐到朕的身边来,让朕仔细再瞧瞧你。”我依言坐到床边,靠在床头上的康熙看着我道:“月喜,你今年也有三十了吧?”

我含泪道:“回皇上的话,月喜是二十九年生人,今年八月已经三十二了。”康熙叹道:“你已经在朕的身边呆了近二十年了。朕那几个短命的儿女也没你陪朕的时间多啊。”

我已是泣不成声,康熙拍拍我的手背:“月喜,别老哭哭啼啼的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朕活到现在,在位六十一年,已经够了。”

门外传来隆科多的声音:“皇四子雍亲王奉召来见。”话音未落,门帘一挑,胤禛急步进房跪在了康熙面前。

康熙又道:“隆科多,你也进来。”随即隆科多与胤禛一道跪在了康熙床前。

拉住我的手,康熙将扳指套在我的手指上,对二人道:“现在朕将他他拉.月喜正式指婚于雍亲王胤禛。而大清的江山,朕也同月喜一并交给你了。”

下面的胤禛和隆快多均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胤禛没想到,他筹谋策划多年,甚至不惜背水一战的储君之位就竟然这么顺顺当当的掉在了自己身上;隆科多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押到了这么大一个宝。此时无惊无险不说,今后的荣华富贵更是俯手可拾了。

楞了一下,胤禛磕头谢恩,正欲开口,康熙却问道:“四阿哥,你可知朕的二十多个儿子里,为何你会得到大清的江山?”

抬起头,对视着康熙的双眼,胤禛答道:“儿子不知,还请皇阿玛示下。”

康熙忽然笑了起来:“其实朕原本一直看轻了你。以为你不过是中人之才,谁知你却是刻意隐瞒自身,哄了朕几十年。直到近年来,朕才知道朕根本勿需为储位时时烦恼。老天有眼,让朕有你这么个雄才大略,忠孝双全的儿子。大清朝也算是后继有人了,朕也能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闻得康熙此言,不知是褒是贬,胤禛与隆科多互视一眼后,又望向我。心下怅然,我也轻轻摇了摇头。

接着康熙才道:“现今虽有康熙盛世之称,惜空有盛世之名。朕也知道,朕晚年太过顾忌一个‘仁’字,整治力度不够,无形使官场中的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屡屡出现,国力受损,可谓之黑暗。现急需一个极有魄力和铁腕手段的人来肃清官场,整顿吏治。八阿哥过于宽容,可说他是成也‘贤’字,败也‘贤’字;而你十四弟虽可领兵打仗,对政务却不是非常熟悉。剩下的那几个阿哥,不提也罢。但你,则是蛰伏已久的一头睡狮,只待适合的时机择人而噬。胤禛,朕没有说错吧?”

我注视着康熙这个垂暮的老人,不愧是缔造了大清盛世的一代圣君,什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他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只是“难得糊涂”,糊涂难得罢了。

胤禛似已默认,不发一言。康熙却又笑道:“弘历这个皇孙朕倒是真的喜欢。他将来必是个胸有大志,励精图治的有道明君。朕打算现在就立他做皇太孙,,你没意见吧?”

胤禛叩头道:“谢皇阿玛恩典,一切任凭皇阿玛做主。”

康熙轻叹道:“至于月喜,她侍奉了朕这么多年,朕也没好好待她,指给你你也别委屈了她,她可是一心对你啊。”胤禛应了一声后,康熙挥挥手:“你们都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躺会儿。”

我站起身,向康熙道了个万福后正要出门。这时,康熙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道:“月喜,希望朕与你,都没有选错,所托非人。”

自己被康熙亲指给胤禛,胤禛正大光明地承继大统,这都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可惜当这结果从康熙嘴里说出来,真正发生了,我没有预料里一丝一毫的狂喜,只有一股想痛哭一场的冲动。

退出清溪书屋,我连看也未看胤禛一眼,直直冲向莫愁堂处的荷花池,跳了下去。身上的燥热需要这冰水来降降温。

浸泡在北京十一月的冰水里,我却仿佛没点感觉。只晓得再不用冰水镇镇,自己的头都快爆了。从没想过像我这般怕冷的人,居然也会在寒冬腊月里做这种傻事。但我更清楚,我不这样冷静一下的话,兴许我已控制不住自己即将爆发的情绪了。

也不知道在齐腰深的池水里站了多久,我被人一把从里边扯上岸。抬眼一看,迎上了胤禛的眼。

望着浑身滴水,发横鬓乱的我,胤禛抓住我摇摇欲坠的身子:“月喜,你这是在干什么!在这个时候你别再让我分心了好不好!“

推开胤禛,我茫然地说道:“我在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就觉着太热了,想凉快凉快。”越过胤禛,往回走去。

胤禛见状,只得吩咐胜文:“叫小多子,乐茵他们看好月喜,别又弄病了。再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们就别想好过了。”

因为康熙病危,所以跟来的宫女,太监们基本上全去了清溪书屋。小多子和乐茵几人偷溜出来见到我的鬼样子也被吓了一跳。连忙烧水的烧水,熬姜汤的熬姜汤,忙活了好一阵子后,我被乐茵从头到脚地泡在了热水里。

一边为我洗理头发,乐茵一边道:“月喜,你这是怎么了。平时玲珑剔透的人儿,偏在这紧要关头就犯糊涂了呢?”

脸上不知是泪还是水,我幽幽道:“乐茵,我真的不知道,就觉得心里憋闷,堵的慌。”

乐茵叹道:“我八成也能猜到。你是见着皇上快不行了,心里难受。这宫里谁不知道,皇上待你好的让人眼红。你又是个父母早亡的人,有个这般对你,身份又这般尊贵,眼下见着他这样,你也是个重情意的人,哪能好受的了。只是你也得为自己,为四爷想想,这么多年都过出来了,这会子要出点什么事,也就太不值得了。”

闭上眼睛好一会才道:“乐茵,麻烦你把镜子递给我。”乐茵默默地将梳妆台上的铜镜拿给我。

擦了擦镜面上的水气,我看向镜子。镜子里的那个女子,眉仍黛,唇还艳,容颜未改,只是一时之间心境却不同了。昔日那个大大咧咧,天垮下来能当被子盖的月喜自康熙交代遗言那一瞬间,就莫名地消失了,再难回转。

为什么呢,我不是应该欣喜若狂,兴奋欲绝地狂欢三天三夜来庆祝我得到的呢?为什么康熙的离去,会带给我这么大的痛苦与辛酸呢?为什么?!隐忍的泪水再难抑制,原来在很早很早以前,在我还不知晓的时候,我已经拿康熙这个被我背后封为“大清天字第一号老狐狸”的老人当做了自己的父亲;原来,看着这位慈父的生命在自己面前一秒秒地流逝,真能断人心肠;原来,我早已融入了他他拉.月喜这个角色,那个叫宁雪的女子随着年月已然离我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