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空秘旨
字体: 16 + -

第八章 华山之巅(上)

    二人翻身下马便到客栈投宿,谁知一连问了几家都已客满。欧阳明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还不等说话,那小二早已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客官要吃点什么?”

    欧阳明月道:“两间上房。”那小二脸现为难之色,道:“对不住了客官,小店已经客满了。”欧阳明月微微皱了皱眉,道:“一连几家客栈都说已经客满,请问小二哥,这是何故?”小二道:“两位公子难道不是叶大侠相邀而来?”

    皇甫十四道:“可是叶凌峰叶大侠么?”那小二道:“江湖上除了叶凌峰叶大侠,还有谁敢称是叶大侠?”欧阳明月道:“我们并非叶大侠相邀,只是为了到此游玩华山而已。”

    小二摇了摇头,道:“巧了,公子来的可真不是时候。明天便是叶大侠相邀武林同道共聚华山相商大事的日子。

    所以附近大大小小的客栈都已被叶大侠包下了。”欧阳明月道:“哦?有这等事?叶大侠如此大动干戈究竟所为何事,小二哥可知道么?”那小二摆了摆手摇头,道:“这江湖上的事情,咱们就不是很清楚了。”

    忽而又警觉的向四周一扫,凑到欧阳明月和皇甫十四身旁低声道:“听说,最近华山派出了件大事情。”皇甫十四道:“哦?”那小二道:“今天我张二就多嘴一次。听说,叶大侠的独生女儿被人掳了去。叶大侠这次相邀武林同道而来,名义上是为了联络武林同道的感情,实际上是商量如何救回自己的宝贝女儿。”

    皇甫十四道:“要救自己女儿乃是人之常情,叶大侠何以会如此隐秘呢?”那小二上下打量了皇甫十四一番,摇了摇头,“啧啧”两声道:“原来这位公子不是中原人,也难怪。叶大侠武功盖世,誉满天下,到头来竟连自己的女儿也保护不了。这事要是传了出去,不仅叶大侠英名毁于一旦,恐怕连整个华山派都要遭人耻笑。以后想要再在武林中立足,那是难喽…!”

    皇甫十四道:“人命关天,哪里还要顾及这么多?是人命重要还是英名重要?”那小二惊讶的看了看皇甫十四,道:“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是英明扫地,遭人耻笑,还怎能抬头做人。羞也羞死了。”

    又道:“你这人也当真奇怪。”皇甫十四张口欲言,欧阳明月一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向那小二问道:“敢问哪里还有容身之所,还请小二哥指点。”小二道:“你这位公子倒是…倒是好人。”说着斜眼瞧了瞧皇甫十四。皇甫十四苦笑着摇了摇头。

    小二道:“客栈肯定是没有的了,甘露寺或许还有地方能供二位借宿一宿。”欧阳明月将银子放在小二手中,道:“这甘露寺如何走法?”

    那小二眉开眼笑的接了银子,道:“要说这甘露寺,二位还真是问对了人。就算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华山脚下的,对这甘露寺却也十有八九而不知。远道而来的人呢,那就更不知道了…”他啰啰嗦嗦还要说些什么,皇甫十四心中怫然不悦,打断他道:“甘露寺究竟在哪里?”

    那小二双眼一翻,白了他一眼道:“出了店门,从这里往西走十余里有两座桥。一座是通向西南方的石板桥,一座是通向西北方的独木桥。石板桥连接着平坦大道,但是却到不得甘露寺。独木桥虽连接着崎岖小路,却是通往甘露寺的不二途径。

    两位过了独木桥,继续向前再走二十余里便到了一座小山。到了小山之后,向前凡是碰到山坳便向右转。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连转过四个山坳那便到了甘露寺。”

    欧阳明月一拱手,道:“多谢。”说着,便和皇甫十四出了店门,向西而行。行了约莫十余里,果见两座桥。一座为石板桥,一座为独木桥。

    两人相视而笑,便向独木桥走去。过了独木桥,按照那小二的指示继续前行,只是道路越来越慌。待转过四个山坳,眼前果然出现一座红墙黄瓦的庙宇,庙门上郝然写着“甘露寺”三个大字。

    此时,天色已晚。二人见落霞艳艳,寒鸦点点,景美异常。在寺门前静立片刻,欧阳明月上前在寺门上轻叩三下。

    过得半晌,寺门推开,走出一名小沙弥来,合十问道:“尊客光降,有何贵干?”欧阳明月还了一礼,道:“天色已晚,路过宝刹,劳烦借宿一宿。”小沙弥疑惑的瞧了二人一眼,道:“请进。”

    欧阳明月与皇甫十四举步入寺,只听得叮叮两声清磬,悠悠从后院传出,虽是天气烦闷,霎时之间却也只感遍体清凉,意静神闲。

    小沙弥道:“尊客请在此处稍等片刻,我去禀报师傅。”欧阳明月和皇甫十四齐声应道:“是。”二人环顾四周,见这庙宇虽亭台楼阁,气势非凡,却陈年古旧,一砖一瓦尽显沧桑。

    四周随意摆放着石碑华表,文物古迹,透露出过往的热闹与繁华。尤其是大雄宝殿前面台阶两侧的龟趺,惹人注目。这两只龟趺雕的一模一样,背上各负一块石碑,昂首向上,仿佛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

    欧阳明月和皇甫十四走近端详,见左侧龟趺石碑上雕刻《法华经》,右侧龟趺石碑上雕刻《金刚经》。

    良久仍不见人来,皇甫十四忽道:“欧阳兄认为,是佛道终能战胜魔道呢,还是魔道终会战胜佛道?”欧阳明月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似乎并不感到惊讶,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皇甫十四道:“请欧阳兄明示。”

    欧阳明月道:“明示谈不上,皇甫兄何必过谦?”又道:“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生在世,无论何作何为都可以看做是一场修行。练武是一种修行,纸墨笔砚是一种修行,琴棋书画是一种修行,甚至吃饭睡觉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无好坏善恶之分。刀剑可以杀人,但是刀剑也可以救人。刀剑无好坏,关键在人心。正所谓,佛由心生,魔亦是由心生。存善心,做好事之人,本身就是佛。存不善之心,做恶事之人本身就是魔。况且,没有十足的佛,也没有十足的魔。佛可以转化为魔,魔亦可以转化为佛!”

    皇甫十四沉吟半晌,道:“欧阳兄说,没有十足的佛,也没有十足的魔。我所了解的佛和欧阳兄所了解的佛倒是有些不同。”欧阳明月道:“愿听皇甫兄高见。”皇甫十四道:“高见那是谈不上的,低见倒是有的。

    想当年,世尊割肉喂鹰,摩诃萨青舍身饲虎。这是何等的大慈大悲。像世尊和摩诃萨青这等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十足的佛么?大魔王波旬贪图享乐,破坏佛法,还称不上是十足的魔么?”

    欧阳明月抬头瞧了一眼皇甫十四,道:“瞧你不出,你这扶桑国人对天竺国的佛法竟也如此精通。”皇甫十四呵呵一笑,道:“班门弄斧,让欧阳兄见笑了。”欧阳明月道:“世尊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平等。可是他喂活了鹰,鹰又会捕杀弱小的动物。这岂不是救活了一命,而却又枉杀了许多生灵么?”

    皇甫十四道:“生命终将消散,何必争于一时?被捕杀的动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救活了另一个生命,这和摩诃萨青舍身饲虎又有什么区别?”

    欧阳明月道:“既然众生平等,那么就算是世尊,也不能决定一个生命于何时终结。”皇甫十四道:“依欧阳兄的意思,世尊是不该出手相救的了?”

    欧阳明月摇了摇头,道:“不该。十足的不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老病死,终则有始。这本是天地育化的道理,亘古不变的规律。世尊怎么能够为了一己之愿违逆而行呢?”

    皇甫十四道:“难道我们就可以眼睁睁看着强盗屠戮无辜的百姓而无动于衷么?”欧阳明月道:“皇甫兄此言差矣!鹰并非强盗。强盗乃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滥杀无辜,鹰是为了生存才猎杀兔子。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为非作歹,后者是生存规律。我们为何要学武?不正是为了惩恶扬善,打抱不平么?”

    皇甫十四道:“欧阳兄既然说佛可以转化为魔,魔亦可以转化为佛。那么,佛什么时候会转化为魔?魔什么时候又会转化为佛呢?”

    欧阳明月道:“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人存心善,则是佛。存心恶,则是魔。一个人究竟是佛还是魔,取决于内心的善恶。归根结底,人总是贪婪自私的,总是有欲有求的。所以内心的善恶也是摇摆不定,相互转化的。”

    皇甫十四道:“依照欧阳兄的意思,一个人是佛是魔要追根朔源其心迹的所思所想了?”欧阳明月道:“正是。”皇甫十四道:“正像欧阳兄所说,人的心迹是何等的复杂。善恶只在于一念之间。如果仅凭内心的善恶来看待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佛是魔,未免格调太高,无从着手。在下倒是认为,一个人的善恶,要从其行为转化出的结果来看。”

    欧阳明月道:“愿闻其详。”皇甫十四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转化出善果,那他就是善人,是佛。如果转化出了恶果,那他便是坏人,是魔。如此清晰判断,岂不甚好?”

    他顿了一顿又道:“欧阳兄似乎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欧阳明月道:“我已经回答了皇甫兄的问题。正如刚才所说,佛魔相互依托。佛道中似乎会夹扎着魔道,魔道中似乎又夹杂着佛道。佛道不可能战胜魔道,魔道也不会战胜佛道。”

    皇甫十四狡黠一笑,道:“你们中原人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照这样发展下去,魔最终不会战胜佛么?”

    欧阳明月道:“衡量的尺度与标准不同罢了。魔的一丈也许只不过和皇甫兄腰间悬挂的宝刀一样长。佛的一尺却可能比眼前的大雄宝殿还要高!况且,没有纯粹的佛道,也没有纯粹的魔道。佛道可以转化为魔道,魔道亦可以转化为佛道。

    佛在《华严经》中也曾说过,魔王也只不过是十地大菩萨的转变。他不过是故意走魔王的路子来磨练自己。能够经过魔障的困扰,自然能够成佛。若被魔障所困而无法摆脱,自然就成了魔。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内心了。内心强大,自然能够战胜魔障,内心怯弱,就会被魔障困扰利用。所以我说,佛魔皆为心生。所谓的佛魔,不过是自己内心的镜像罢了。”

    皇甫十四点了点头。欧阳明月又道:“况且,没有佛,也就无所谓魔。没有魔,也就无所谓佛。两者完全是相杀相生,彼此也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才存在着。

    世尊不正是为了解救深陷苦海的芸芸众生,为了度化一切魔障和苦难才存在的么?波旬不正是为了要毁灭世尊的佛法才存在的么?所以我说,没有了世尊,也就不会存在波旬。正是波旬才成就了世尊。佛道不可能战胜魔道,魔道亦不会战胜佛道。”

    说到这里,欧阳明月顿了一顿,也是狡黠一笑,道:“皇甫兄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佛呢?什么样的人又会成为魔呢?”皇甫十四笑道:“欧阳兄佛法如此精湛。我想,欧阳兄对于这个问题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来为难在下呢?”

    欧阳明月摆了摆手,道:“皇甫兄但说无妨。”皇甫十四道:“在下却之不恭,只有让欧阳兄见笑了。”说着,顺手搭在面前的石碑上,道:“众生皆可成佛。众生也可成魔。佛不过是已经觉悟了的人,人不过只是还未觉悟的佛!”

    欧阳明月拍手称赞道:“妙极妙极。好一个众生皆可成佛。众生皆可成魔。”皇甫十四又道:“众生可成佛,佛亦可以显相于众生。世人皆以为那整日端坐在大雄宝殿中,云雾缭绕在身旁的雕像便是佛。却不知那也许不过是佛显的一种相而已。

    佛法虽讲究看破红尘,推崇出世。但这只是佛道的一部分而已。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深山之中悟了道,成了佛。之后仍然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仍然过着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生活,那他也只不过是度己,并没有普度。

    这不是与世尊宣扬的普度众生的佛法背道而驰么?所以,当一个人参了佛,悟了道,他还是要回到世俗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依靠佛法普度。这便是佛法中的‘回向’。

    欧阳明月点了点头,道:“皇甫兄认为,佛真的能普度众生?”皇甫十四语气甚是坚定,道:“不错。”

    欧阳明月道:“如何度法?”皇甫十四道:“众生每当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去烧香拜佛。拜佛之后心里就会轻松很多,就会变得心安理得。这不正是佛给他的回报么?”

    欧阳明月道:“烧香,跪拜不过是一种形式。佛既然发愿要普度众生,要解救黎民,为什么只有人们去跪拜他,他才会施之以援手?不跪拜他便会置若罔闻,这难道不是和佛法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相互矛盾么?”

    皇甫十四道:“让黎民百姓烧香跪拜,这不是世尊当初创立佛教的宗旨。也不是佛法想要追求的目标。只是在佛法的传播过程中被曲解了。百姓对佛法,对佛教的领悟也是一知半解,认为只有跪拜才能向佛主表明自己虔诚的心迹。如此以讹传讹,便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如果佛主知道的话,恐怕也要哭笑不得吧!”

    欧阳明月道:“众生只有发生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才会想起佛来。才会跑到庙里,又是烧香,又是念经,又是跪拜。岂不知,前脚出了庙门,后脚早就已把诸佛抛诸脑后了。”

    灿灿一笑,又道:“这不是很势利的虚伪的佛教徒么?”皇甫十四道:“至少还会想起有佛能来帮助自己。对众生来说,佛也许仅仅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阿弥陀佛!”欧阳明月和皇甫十四心中一惊,猛然回头。只见一位身穿杏黄色僧袍,布衣芒鞋,身材微胖的和尚正站在身后。这和尚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两人俱是一般的心思:“怎的有人欺近身后而不知。此人若是敌而非友的话,此刻还有命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