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付笑谈中之逝水
字体: 16 + -

第四章 陨雹飞霜12

    薛恒抱着萧正阳不顾伤痛,一路狂奔,遁入燕山之中。也不知跑了多久,天色骤变,草木叶盻上稀稀拉拉的响起啪嗒之声,以为是下雨了,细看之下,才知是冰雹。起先小如黄豆,也不密集,逐渐变大变密,到了最后,冰雹个头竟比寻常鸭蛋还大些,打在身上着实疼痛,啪嗒声也成了怦怦声。

    薛恒顾不得觅地躲避罕见的大冰雹,紧了紧怀中的萧正阳,随手砍下几根粗壮的树枝,稍加搓绑,举过头顶,以阻挡当头砸落的大雹子。

    少顷,漫山遍野都铺上了冰层,咋然看去,好似寒冬时节的霜冻。

    薛恒只觉神智越来越混沌模糊,眼皮沉重,脚力骤降,不慎踩到滑溜的冰雹,身子随即失去重心,翻倒在地,顺着斜坡滚落而下,直滚了十数丈,才被两棵拔地而起大树止住滚动之势。

    萧正阳一直被薛恒护在怀中,毫发未损,见硕大的冰雹结结实实地打在薛恒身上,生怕把人砸坏了。荒山野岭,最不缺的就是枯枝败叶,连忙将之摞堆到薛恒身上,直到厚厚盖了一层,再也不怕冰雹砸落,不待喘气歇息,冰雹却停了。而他冒着冰雹搜罗草木,身上被砸出了许多大包和淤青。

    夜幕初降,阴森茂密的林中各种兽鸣之声此起彼伏,平添几分可怖。萧正阳心生惧意,快速拿起薛恒的血舞刀,却太过笨重,使动不开,只能改换树枝。用弱小的身板挡在薛恒身前,竖耳瞪眼,警惕的注视着周遭变化,作出一副随时与突如其来的猛兽搏斗之状。

    久也未见异状,亦不敢掉以轻心,转而想到薛恒曾经对他说过,山中野兽固然凶猛,却很是怕火。可他身边既没火石,也无火折子,如何生得起火?又想到薛恒教过他钻木取火的法子,毫不含糊,照着记忆中的步骤,赶紧张罗。

    所谓钻木取火,说着简单,看别人做也不难,可真当由自己来做,才深切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反复尝试、总结失败经验,直到夜幕彻底降临、各种奇异的点点怪光散布兴起,终于获得了一点小火苗。小心的呵护着,直到火势变得旺盛,才长长松了口气,点点怪光也随着火势的变大,各自退去。

    生火的难题解决了,饥饿的困扰又找上了门,瘪瘪的肚皮中不时发出咕咕声,大晚上的也不敢在陌生的荒山野岭乱跑,就近寻了处山涧,自己喝了个饱,用树叶装了清水,小心地给薛恒也喂了些。

    萧正阳挨着薛恒、靠着火堆,看着触之即痛的乌青,团坐在地,好似独自舔舐创伤的雏兽。人静下来了,心却无法平静,重复着添柴、拨弄的简单动作。他怕光,仍眯眼紧紧呆望着翻腾的火势,耳闻着由其发出的噼啪声和呼呼声,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父母双亲高大英武、温柔怜爱的身影。往日至亲相伴、小友嬉闹的场景历历在目。晃眼间,这一切的美好、温馨、充实都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唯一伴在身边的只剩下重伤昏迷的薛恒。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感,重重地压在了他单薄的小身板上。

    他虽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毅力,可终究不过是八九岁的孩子,垂首深埋于双膝间,潸然泪下、呜咽哭泣。不知不觉在疲累困饿中缓缓睡去,身子猛然一颤,一个可怕的噩梦将他惊醒。

    睁开惺忪的睡眼,依然保持着团坐的姿势,发现天已大亮,暗暗自责。见薛恒依然僵躺在树底下,稍稍宽心。而记忆中旺盛的火堆已化作了一缕青烟,娉婷袅袅。想到生火的困难,急忙起身,又趔趄倒地,手肘不慎磕在了石块上,疼的倒吸冷气、龇牙咧嘴。团坐时间过长,浑身酸痛、四肢麻木,这才会起而又倒。

    稍稍活动,酸麻消褪,正欲添柴生火,延续火种,不远处的茂密草丛中传来阵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应有不知名的活物身在其中。

    萧正阳二话不说,迅疾操起树枝,冲着草丛再次摆开与人搏斗的架势。随着异动徐徐向边缘移动,一颗心也随之越发紧张,不断的猜测着是何恐怖之物,手心不由冒出了冷汗。

    哗啦一声响,最后的草丛终于被拨开了,出来的却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人,生得眉清目秀,一身粗布衣衫,手持木棒作杖,腰挎柴刀,背负藤条筐,装扮像极采药的药农。

    既非猛兽,也非追捕之人,萧正阳仍不敢宽心,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带着稚嫩的口吻脱口而出道:“来者何人?”话一出口当即后悔,连连暗骂自己真笨,对方明明没有发现自己,这一声呼喝,反而暴露了自己,引来了对方的注意。

    少年被突如其来的喝声吓了一跳,闻声往来,却是一名八九年岁、肤发皆白的怪异小男孩,拿着一根树枝警惕地怒视着自己。原来是把自己当成林中野兽了,少年一想即明,莞尔一笑,抬步前行。

    “站住!”萧正阳紧了紧手中树枝,紧盯少年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任一疏漏,“阁下是何人?”

    少年不因对方年幼而心生轻视,依言止步,面带友善笑容,道:“我叫李时珍,只是进山来采药的,你不要害怕。”萧正阳不愿示弱于人,拔高声调道:“我才不怕你!”李时珍只觉童言无忌,哈哈一笑,关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在这里?你的家人呢?”

    “有什么好笑的?与你何干?”说话间,萧正阳不由自主地看了眼一旁的枯草堆。此举正好入了李时珍的眼,想要抬脚,为免对方误会,又解释道:“我是好人,绝对不会伤害你的。”说话间,慢慢靠近,正要俯身拨开枯草,萧正阳手中的树枝倏然横亘到他的身前,阻断了他的后续动作,紧接着喝问道:“你要干什么?”

    李时珍为宽萧正阳戒备之心,将木棒柴刀一并丢到一边,再取下背上篓筐,一番拨弄,皆是新采的草药,拍了拍全身,以示再无任何兵刃。

    萧正阳眼神闪烁,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看着那些不知名药草,问道:“你是大夫吗?”李时珍挠了挠头,讪笑道:“算是吧。”萧正阳眸子一亮,赶忙拨开草堆,急切问道:“那你能救救恒叔吗?”

    李时珍这一惊着实不小,只见地上所躺之人面色惨白无血,气息微若游丝,已然是命悬一线之状。再不敢有丝毫迟疑,迅速拨尽覆身枯草,进行详尽诊断。

    薛恒伤势极重,内外交加,且失血过多,若非内功深、底子好,决然熬不过漫漫一夜。

    李时珍越查越是心惊,连双手都开始发颤,神色凝重,喃喃自语着:“若以药石,不待药力发挥,怕是就已……这般严重的伤势,以我之能可说是连一成的把握都没有,要不用……唉——此法我也尚未能熟练运用,稍有差池,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要不还是试一试,实在不行,也怪不得……呸呸呸!立志成为医者之人岂能有这等想法?事情既然被我碰上,绝无知难而退的道理,更不可袖手旁观,无论如何我也该做到问心无愧!”

    萧正阳一直默默地蹲在一旁,稚气满满的脸上饱含肃穆之情。目光徘徊于薛恒和李时珍之间,见李时珍不时碎声念叨,听得也不分明。多次想要开口询问,又怕打扰了人家,一时间关切、期盼又茫然。

    李时珍踌躇半晌,终于下定决心,小心扶起薛恒,放到己身背上,快步向前行去。萧正阳不明所以,心系薛恒安危,随手拾起散落在地的各种物事,急急跟上。

    行不多时,见到一间小木屋,这是李时珍入山采药的栖身之地。屋内陈设很是简单,除了一床一桌,便是些简易粗糙的锅碗瓢盆和几本医术。

    李时珍一边将薛恒放到木床上,一边说道:“你快去找几根结实的树枝来!”萧正阳看着对方焦急凝重的神色,不敢怠慢,毫不迟疑的急奔出屋,不消多时,便拖回了八九根树枝,问道:“够了吗?”

    李时珍用柴刀娴熟的一顿削劈,再解开薛恒衣衫,用树枝将其身支起。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展摊一旁,四排银针整列其内。洗尽双手,烘烤银针,连做三次山呼吸,平复心绪,终于将第一枚银针小心翼翼地扎入薛恒头顶百会穴。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其正中百会为穴属阳,又于阳中寓阴,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各经脉气会聚之地,为人体重中之穴。于此穴入手,稍有不慎,即有生死之危。

    银针**,许久未见异状,李时珍心弦稍宽。随即又相继在后顶、印堂、风池、天柱、太阳、下关、客主、阳白、大迎诸穴扎入银针。

    李时珍在肩头蹭了蹭汗,缓了几口气,接着再往薛恒胸背上的天突、膻中、气舍、俞府、或中、期门、日月、天枢、气穴、气海、关元、中极、大椎、治喘、陶道、肩井、天宗、至阳、命门、脊中、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肩外俞、厥阴俞、三焦俞等诸多穴位上施针。

    直到最后一枚银针入体,李时珍浑身一阵乏力,扶桌支身,大口喘气。萧正阳谨慎地避让着树枝,绕着薛恒转了两圈,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又见李时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瘫倒在桌上,赶忙上前递水擦汗,带着歉疚和感激问道:“李哥哥你怎么样了?”

    李时珍摆手道:“我没事,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不过这位大哥有没有事我暂且还不好说,只有熬过接下来的十二个时辰,才有活命的希望。”

    萧正阳方才落定的心又被重新揪起,怔怔望着架在树枝上的薛恒,茫然无措。

    李时珍拿了些干粮给萧正阳,宽慰几句,便到屋外生火煮药。萧正阳将近昼夜颗粒未进,腹中早已空空如也,却无甚胃口,随意吃了两口,再难下咽。

    在越枯燥越焦虑的等待中,终于熬过了十二个时辰。期间,萧正阳多次昏昏欲睡,又强提精神;李时珍撤去了银针,又给薛恒喂食了两次汤药,对皮外疮口也做了妥善的处理。

    萧正阳见李时珍又一次号脉完毕,较之先前神色略有缓和,小心问道:“李哥哥,恒叔他怎么样啦?”

    “有所好转,算是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不过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你小小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这般不分昼夜的苦熬着,快去睡一会儿吧,这里有李哥哥守着呢,放心去睡吧!”

    萧正阳轻轻摇头,不见薛恒醒来,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李时珍见他小小年岁,不仅有着成年人尚且不及的毅力,更为难得的是对他人真挚的关爱之情,为之赞许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