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名剑录
字体: 16 + -

第001章:试剑大会

    “渭水悠悠,惜我山河;秋风瑟瑟,壮士悲歌!”

    蜿蜒东去的渭河北岸腹地,有一片低洼的山谷空地,那里曾是一个古老的战场。

    公元前1056年,西周王朝与北部游牧族鬼方就在这里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世人只知其结果,却不明其玄机。

    ......

    “你......还有什么遗言?”白日歌足登战马,手持画戟,在夕阳余晖的掩映下,飒然而立。他,是西周十万铁骑的统帅,三千首级的斩落者!此刻,面对最后一名敌人,他悠然的问到。

    “成王败寇,夫复何言!今朝你得胜回朝,明日你身首两地。现在我就用我手中的‘问天’立下血咒:百年之后,得此剑者,必将屠尽姬周狗辈、斩杀姬王于庙堂!”

    说罢,便举剑横饮,只见热血飞溅,战争也随着他缓缓倒地的身躯而画上句符。

    ......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人间转眼已过百年。

    剑城,西周帝国东陲的万户城郭。它北据崇阳山,南挽汉水河,土地肥沃,风光旖旎。却因盛产铁器、刀兵而著称,故称为剑城。

    剑城有一个习俗,每隔两年的农历腊月十八,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试剑大会,以展示天下名剑和剑法剑术。

    而今天,刚好又是剑城三年一度试剑大会的日子。这不?才一大早,剑城主轴通道上试剑台的四周已经人满为患,不仅有本城的五大剑派,还有帝国临时驻扎的精锐部队以及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江湖豪杰,他们各怀目的聚集在此,一同将试剑大会推向高潮。

    此次试剑大会同往常一样,由剑城第一剑派岐峦派主持,帝国监督,四大派共同协助。

    “古将军,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试剑台上一个青发紫衣的中年男人问到。他便是岐峦派掌门南宫羽,今年四十又七,一脸严正,但自然下垂的须发又让他显得有几分随性。今天他作为试剑大会的主持者,将会亲自祭出镇派宝剑“天霜”作为开幕序礼。

    现在他在等着帝国督军古长风发号施令。古长风端坐在这些人物的最中间,这彰显了他高高在上的地位。此人看上去只四十出头,身着墨蓝色官服,头戴武冠,面微熏,但眼睛炯炯有神、显得无比深邃。

    据说他在剑法上的造诣已经到了出凡化境的地步,随身佩剑“七色玄音”更加印证了这一点。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厉王的代表来督管试剑大会。

    听到南宫羽询问,他沉闷的点了点头道“南宫掌门,请开始吧。”

    “噌!”随着天霜剑出鞘的声音,南宫羽人已经走向前台。只见他右手高高举起天霜,并高声唱道:“天霜出鞘,普世收锋。帝国利器,谁敢不从!”

    顿时台下人声鼎沸,呐喊的呐喊、振臂的振臂,许多人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把“西周名剑录”排行第一的神剑。现在它在南宫羽的手中紧紧握着,剑指苍穹,气势如虹,不由得让人感慨这不愧是天下第一神剑呐!

    “现在,由我来宣布试剑大会的规则。大会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兵器观礼,即由参加试剑大会的各门派选出宝剑参会,上限为五柄,五大派的镇派宝剑不得入列,最后所有的宝剑由本门的虚清子、残阳派苍衣、断月派妙天师太、流星派程煜和行云派姜南五位执剑长老共同鉴定品次......”

    南宫羽驾轻就熟的说着一成不变的台词,但台下的听众却异常亢奋。

    根据大会的安排,首先要遴选一批好剑。获得五大派长老认证的剑将向武林公布,并载入“西周名剑录”。为此,各大门派平时都热衷于收罗上层的铸剑材料。

    一个门派拥有的杀器越多,就越容易在武林中拥有话语权。这一届的试剑大会,岐峦派共请出了三把从未现世的宝剑,只见三柄宝剑分别由三位弟子捧着恭送到五位执剑长老面前,后面鱼贯跟着其他四大门派的弟子。

    这一次大典,五大派的人一共搜罗到宝剑一十八柄,十八柄宝剑分别都安插在固剑器上,由长老们逐个验品。

    五人走到第一柄剑的前面,然后很默契似的围成了一个小圈。片刻之后,只见他们全部伸出食指和中指,对着剑做了一个小幅上扬的动作,嘴里念道:起!

    随着长老们整齐的动作,这把剑徐徐升空,而且剑身在不断颤动中发出“嗡嗡”的细鸣。练剑之人都明白,这是在“以气控剑”,真正的高手都必须要掌握这样的本领。

    长老们将剑控在空中,双目微闭,静静的感受这柄剑的品级。大约半盏茶的功夫,长老们结束了运剑,他们互相颔首,显然对这柄剑颇为认可。

    虚清子做为天下第一剑的守护者,无论对剑本身、还是剑法、剑术、剑阵的领悟都是超群卓绝的。他当先一步,对着台上和台下的众人微微抱拳说道:

    “老夫自十二岁起练剑至今,已逾四十载,世间名器多有涉猎。今观此剑通体呈红,状如游龙。运剑之时,感觉此剑的剑魂很强,非一般剑客所能驾驭,我等一致认为此剑当属上一品之列,可以载入名剑录。”

    这时,台下一片欢呼之声,而南宫羽也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因为这第一柄剑正是岐峦派的作品“游龙剑”。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