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画中仙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前因后果

    莲花山顶迎着面对自己露出微笑的大和尚,姜昊略微诧异继而又有些恍然,最后姜昊也露出一个微笑向着大和尚走去。

    随着姜昊脚步原本围绕在莲台四周盘坐的僧尼,只要正在姜昊前进方向的纷纷让开一道路径,也不见他们怎么动,甚至他们连转身都没有,还保持着低头诵经的姿势就那么凭空的横移出一条道路。

    姜昊不关心这些,径直沿着道路来到老和尚的莲台前。躬身施礼说:“大师傅,散修姜昊有礼了。”这个礼非是姜昊面对这道行高深的老和尚的敬畏,也不是出于对佛门的所谓尊重。有的只是对主人的礼貌对求道路上前辈的尊敬。

    不过老和尚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虚礼,仿佛看不见一样只是笑着开口说:“你来了。”。

    “是的我来了,大师仿佛知道我要来?”姜昊顺着老和尚的话说。

    “佛曰一切皆有缘法,一切自有定数。贫僧昔日自己种下的因,自然会有今日的果。”老和尚似是解释又似乎不是,只是莫名有种一切皆在他的掌握之中的感觉。

    作为对话的另一方姜昊自然是马上就感觉出来了,感觉出来了姜昊自然是对这种计划掌握在别人手中主动权全草至于人手的感觉分外不爽。尤其是他话语中后半句话尤其让姜昊在意,因为这句话似乎隐隐点破了姜昊自己心中的最大的秘密。但是姜昊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姜昊虽然无法判断这和尚的道行,但是隐约还是觉得这和尚没这么大的本事。但是和尚说的话也不想无的放矢,故意说大话诈唬自己,所以姜昊有点纠结。

    姜昊心里转了几圈,因为把握不准所以姜昊只好先顺着和尚,往下再慢慢在谈话中试探同时也尝试拿回主动权。

    于是姜昊开口说:“大师既然知道晚辈会来,那不是道大师可能猜出我此来所为何事。心中所藏是善意还是恶意呢。”说完姜昊脸上故意做出一副我已经知道一切的自信的微笑。

    其实姜昊不知道的事和尚心中此时也嘀咕呢。这和自己预想的剧本不对啊,回想当年那人就是个稍微有点灵性的凡人书生而已,怎么这后人之中会有如此神通之人。自己都看不透此人,难不成他的后人福缘深厚后来有什么奇遇不成?所以刚才他才故意说得云山雾罩,只期望这后生年幼经验少能被唬住从而把住主动权。

    不过此时和尚听到姜昊的问题,又瞥见姜昊那迷之自信,顿时觉得初步计划好像不大好使。不过面上不显开口说:“施主既然能来此地,其中缘由自是清楚,又何必故作虚言。至于是善是恶皆乃心中一念。”说完老和尚干脆闭上眼睛了。

    姜昊听了老和尚的话却是收获很多信息,似乎听着意思是当年这老和尚和什么人有什么约定,让约定之人或者后人来此处寻这老和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老和尚误把自己当成了应约之人知道当年之事,这样说的话刚才的话就说通了。我就说这老和尚即便如自己猜测那样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来历,还好还好。

    想到这里姜昊暗自长舒一口气,不过念头一转既然这老和尚已经先入为主的把自己误会了,自己干脆就继续顺水推舟算了。要不然你这时候说明自己不是那个应该应约之人,会不会引起老和尚的误会不说,但是肯定的会影响自己接下来自己从老和尚这了解信息的计划。所以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只能继续装下去。只是现在麻烦的事自己压根不知道老和尚当年到底和别人约定了什么,如果被老和尚问的太细容易露馅。

    所以姜昊必须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掌握谈话的节奏,所以姜昊干脆主动发问说:“大师不瞒您说,晚辈虽说今日应约而来,也是机缘巧合。晚辈家中对于此事早已经无人知晓,就连晚辈自己也是无意中于家中寻到一本先祖的一本札记才知晓。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数百年人事变迁,那札记早就散失不全。所以晚辈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而晚辈今日前来出了完成先祖昔日的约定,还有就是也想对当年的事一探究竟。还望大师告知。”说完姜昊恭敬地执礼恳求。

    老和尚这时候睁开眼看了一眼姜昊微微叹了口气:“施主严重了,说起来当年还是贫僧拖累了你家。这些事本也没什么隐秘,更何况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既然你想知道那老衲就说下。”。

    姜昊耳中听言面上不显静静地等着听老和尚诉说。

    随着老和尚的诉说,姜昊终于明白这老和尚果然是如自己猜测的那样,就是昔日那位渡海而来的番僧摩柯摩罗,大势至菩萨坐下弟子。

    至于当年和他做出约定的人也是姜昊早就听过的人,正是张家的祖先张僧繇,也就是画龙点睛哪位。那么自然姜昊就是被误会成张家的人了,至于为什么姜昊一来老和尚一眼就认定他是张家后人来,那是因为当年他们二人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毕竟张僧繇就是一个凡人寿数有限,很大可能这个约定要其后人来完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后人来应约那自然是需要一个能辨别身份的东西,不然别人假冒咋办。于是和尚就想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这就要说到当年的约定了,而这个有得说会画龙点睛这个传说。

    按照和尚这里的说法,大体上主干脉络还是和姜昊在张家听张员外讲的差不多,但是一些隐秘细节却不一样。

    比如当初张员外说摩柯摩罗哄骗梁武帝说帮他镇压国运之事,到了老和尚这里竟然说自己当初其实本来打算真的准备做的。因为这样的事他在西方做过,他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就在计划即将完成的时候,他却突然收到了佛祖的提示,说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别处不同,这是不允许仙佛插手的不然会有大祸。

    摩柯摩罗听完佛祖的话当时就蒙了,自己这计划马上就做成了,这时候突然刹车这可怎么办。后来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找到了一个人就是张僧繇。

    为什么找他呢?首先是因为这个人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比较好忽悠。因为如果换做一个不信佛的人凭什么担着掉脑袋的干系帮助你做这事。

    其次这个人正好是皇帝派来协助他管理此事的官员,手中权力不小自己不通过他的配合压根做不成。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这和尚首先一阵嘴炮,把张僧繇忽悠的五迷三道的让他同意自己的计划,接着二人又商讨出一个计划,就是后来著名的画龙点睛。最后二人约定主要是和尚对张家的承诺。

    计划好了他们二人就分头按计划行事。首先和尚故意让自己扣押的龙透露消息求救,而且他还提前做了布置让这些龙以为只有张僧繇可以就他们。果然他们已得到机会就去寻张僧繇求救。

    接着张僧繇装作被他们求动,依计划救出两条龙。这也是当初商量好的,这个结果正好是和尚可以担得起的后果。

    最后和尚装摸做样的去皇帝那里演绎把戏,把这一切的黑锅都甩到张僧繇身上。而不出所料的皇帝雷霆大怒却没有过分苛责和尚,反而把捉拿张僧繇的事情都交给他。这结果吗自然是搜查无果不了了之。

    计划进行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只是后来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张僧繇只把自己画龙点睛救神龙脱困的故事传了下去。但是关于和和尚的约定这回事反而没有告诉后人,又或者告诉了没有流传下来这个姜昊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个不管姜昊的事,姜昊听完故事倒是解开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困惑。那就是他当初听张员外讲的时候心中就有的困惑,那就是张僧繇一介凡人是怎么救出神龙的。现在姜昊有了答案,那就是这本来就是他和老和尚设计好的那自然就不是问题。

    不过姜昊回头一想老和尚,虽然计划周密算无遗漏。但是他也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因为太迟了。尽管有佛祖提醒他及时刹车,但是他还是和梁武帝的国运纠缠在了一起,他还是收到了国运反噬的恶果。最后甚至逼得他不得不壮士断腕躲到了这小千世界避祸。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