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游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喝出了一个春夏秋冬

    南蛮北边的走马道上,一老一小正在缓缓走着。

    年老的那位看样子有一甲子的岁数,小的则只有十岁左右。

    十岁左右的少年骑在一头驴上,而头发青白相间的老者则牵着驴在前面走着,

    “师父,咱们都赶了好几天的路程了,你怎么就不肯告诉我到底去见谁?”驴上的少年有些不高兴。

    初春,正是冬雪消融的季节,寒意不曾弱了半分。

    老头笑了笑,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少年撇撇嘴,道:“师父,我想听你说故事。”

    “好,上次师父说到和尚成亲的故事,这次你想听什么?”老头一点也不觉得少年啰嗦,人老了有个像自己孙子一样的弟子陪着,这生活还是挺有趣的。

    “嗯……那这次就讲关于道士的故事吧。”

    老头拉了拉裤子,他的身体越来越瘦,早前买的裤子总是要往下掉,笑着回道:“行,那就将关于道士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道观……”

    少年翻了翻白眼,一脸嫌弃道:“师父,为什么你每次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有座山?”

    “嘿,这你就不懂了,这山啊有了人就变成了仙,所以山中的高人比较多。还有啊,下次师父讲故事的时候不要打断,要不然以后都不讲给你听了。”老头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说道。

    少年不情愿得点了点头,说道:“徒儿知道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道观,道观里有个老道士,还有个小道士,哦对,还有个小道姑。”

    “这有一天啊,小道士就去找那个老道士,扬言要娶那位小道姑,想请道长帮他撮合撮合。”

    少年听的昏昏欲睡,因为这个开头跟和尚娶亲的开头十分相似,就只是把寺庙改成了道观,和尚改成了道士。

    “这道士成亲啊,不像和尚成亲,道教是分两派的,一派是全真派,戒律严格,是不允许成亲生子的。但小道士所在的那个道观却是隶属正一派,是可以成亲生子的。”

    听到这里,少年不禁打起了精神,因为开始不一样了。但他还记得老头说不要打断讲故事,所以硬生生将“然后呢”咽了回去。

    老头停顿了一下,提了提往下滑的裤腰,继续说道:“小道士这个请求让老道士十分为难,毕竟成亲这种大事要的是两情相悦,而不是撮合出来的。”

    “被老道士拒绝之后,小道士就十分沮丧,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法和那小道姑结缘了,因为他的胆子很小,不敢去表达。”

    少年好像也被故事的内容感染到了,低着头抿了抿嘴唇,似乎也有些沮丧。

    “老道士安慰小道士,说如果真心喜欢小道姑,就去跟她说明白,也许小道姑也喜欢你呢?”

    少年点了点头,觉得说的有理。

    老头时不时回头看一下,特别好奇自己这个徒弟今天有些反常,说不让打断还真不打断,要往常肯定已经问了十来个问题了。

    “可是小道士始终开不了口,他觉得一旦自己开口了,若是被拒绝了,往后的日子恐怕是相见不相闻的尴尬境地,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小道士只是想让老道士有意无意得替他问一下小道姑,若是小道姑婉拒了,自己也不至于落得那般尴尬。可是老道士拒绝了……”

    老头赶路的脚步都在放慢,一是怕走快了少年听不清,二是怕裤子掉了。

    少年侧着耳朵,听得很认真,每当老头稍微停一下,他就忍不住想要催促。

    “老道士说你连接受小道姑拒绝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成亲,简直就是笑话。小道士觉得老道士说得非常有道理,无话反驳。”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有一天小道姑突然来找小道士,说是去参加一个朋友的晚宴,想让他跟着一起去。”

    老头勾起嘴角,特地在这里停住,回过头饶有兴趣得看着少年,说道:“徒儿,你说是和尚娶亲的故事好听,还是这个故事好听?”

    少年瞪了老头一眼,气冲冲道:“师父你都还没说完,徒儿怎么比较?”

    急了,迫不及待了,老头笑着干咳了几声,提了提裤子,继续说道:“小道士听闻后,感觉整个人生都开起了花,他有一种感觉就是,小道姑也是喜欢他的。”

    “可是小道姑最后并不喜欢他对不对?”少年开口打断道。

    老头突然停住脚步,没有回过头,但是少年却好像知道自己错了般低下了头。

    停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两人谁都没有先说话,沉默着。

    少年不知道师父怎么了,以前也打断过他的故事,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双方僵持着。

    最后还是老头先作出了反应,他提了提裤子,拉着小毛驴继续往前走去。

    “师父,对不起。”少年试探性说道。

    老头摇了摇头,道:“为什么道歉?”

    “徒儿不该打断师父说的故事,也不该随意猜测结局。”少年坐在小毛驴上,双手在摆弄衣角。

    “既然如此,是你违反约定在先,剩下的故事师父明天再给你讲。”老头以平淡的语气说道,听不出喜怒。

    “好的师父,徒儿听您的。”

    少年本是一个孤儿,被遗弃在河岸,所幸那时候是夏末季节,少年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被老头捡到了。

    老头复姓第五,单名一个阐字,第五阐。

    而少年被取名为洛天河,洛姓来源于少年之前一直挂在胸前的那枚石头挂坠,刻了“洛”字。

    天河也没有过多的意思,他本就是在河边被第五阐捡到的。

    在南蛮这个地方,复姓是相当常见的,因为与皇亲国戚相关的才有资格使用复姓,这在南蛮是身份的象征。

    若是平头百姓胆敢私自使用复姓,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兴许是走累了,第五阐牵着小毛驴,带着洛天河走进了路边的一家简陋茶馆。

    “老板,来两碗粗茶。”第五阐对着打瞌睡的店老板说道。

    店老板听见声音立马恢复了清醒,吆喝道:“客官稍等,小店的茶都是新出的茶,正是现在的好时节,俗称的雨前茶。”

    洛天河很懂事得坐在凳子上,没有说一句话,若是以前他肯定反驳回去了,就这破店还有新出的雨前茶?

    不过对他来说都一样,无论什么茶,只能喝出苦味。

    第五阐闭着眼叩了叩粗糙的桌面,呢喃说道:“这一年好像不会太平了。”

    洛天河抬头看着他,不知何意?

    店老板端上来两碗茶叶碎渣泡的大碗茶,说道:“客官慢用。”

    第五阐端起来灌了一大口,故意大声说道:“这雨前茶果然名不虚传,喝出了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