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之周佚问情
字体: 16 + -

第141章 生我者母克我父

    乐国国主夫妇在将一生对音律的感悟传给周佚与罗婷后,便周游各国而去,做了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眷侣。

    周佚二人也没有继续呆在乐国皇宫之中,他们在乐国择一城而居,于城中置了宅子,过起了悠闲的俗世生活。

    光阴如梭,一晃已是二十年过去。

    这二十年里,周佚神识窥得灵台之中的燃灯僧舍利真貌,感应到了那一片宏伟的佛国世界。

    如今他神识一动,便能分化出数百万念头出来,这些念头每一个都拥有分裂与演变的功能,所有念头合至一处,甚至能演化出一方小世界来!

    周佚知道自己的神识受佛性滋养,已经突破了破虚境,到达了更上一层的宏观境,距离道境,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一种质与量的同步升华,由微到宏,有若佛家介子须弥。

    而自从五婴归位于五脏之后,其上大道之伤便在五脏的滋润之下,缓缓愈合。

    十年前,周佚的元婴道伤已彻底修复,当时他的修为稳定在了元婴初期。

    而这接下来的十年里,周佚并未刻意修行,都能感到修为在稳步提升。

    盖因五脏是人之根本,更是元婴最好归宿。

    如今,周佚的修为已经到达了元婴后期大圆满境界。

    而这前后二十年的市井闲散生活,更是周佚化凡的开始。

    周府之中,周佚轻拨伏龙琴,罗婷微抚栖凤瑟。

    琴瑟相合,龙吟凤鸣。

    一股独特的意境从二人琴瑟之中荡漾开来,如春风化雨,让人神魂愉悦。

    这便是周佚钻研出的意境:龙凤和鸣,属于大阴阳意境的一种。

    与大阴阳意境相比,龙凤和鸣只是小道,但周佚却执着于此。

    因为在尝试过多种意境之后,他发现,只有演化此种意境时,罗婷能够参与进来。

    换句话说,这并非他一人能触发的意境,同属于他与罗婷二人。

    本来罗婷是没有领悟意境的资格的,但她却得到了栖凤瑟认主,而栖凤瑟的伴生琴正是伏龙琴,为周佚所有。

    在这一对神琴灵瑟的帮助下,罗婷的神识能够作为周佚的附属情绪,参与到龙凤和鸣意境的触发之中,只是主导者依旧是周佚。

    这便是周佚想要的结果,他的修行本就不是为求长生,至始至终他只有一个目的:陪伴在罗婷身旁。

    若这意境没有罗婷参与,还悟它作甚?!

    一曲终了,龙吟凤鸣声渐止。

    周佚摇摇头,冲着罗婷促狭道:

    “还是差了一丝火候,这琴瑟中的二魂虽蠢蠢欲动,却依旧隐而不发,难道说我俩的感情还有欠缺不成?”

    却听罗婷说道:

    “刚才我心意与瑟中凤魂相通,竟察觉出它有一丝排斥之意,难道是在害怕佚郎琴中的龙魂吗?”

    “不应该啊,龙与凤皆是天地间最顶级的灵兽,怎会有惧怕一说?而且自从你得到这栖风瑟后,我这伏龙琴的音色都好听了许多。若说惧怕,该是我这龙惧你那凤才是。婷儿难道不知,世人都有惧内一说?”

    罗婷白了他一眼,指误道:

    “佚郎又在胡说了,凤亦是雄性,雌者曰凰!”

    她这话一说出口,周佚茅塞顿开。

    “我明白了,那丝不协是它们同为雄性而产生了相斥,便是这丝相斥,影响了它们所属物种间天生的相协!”

    “那该怎么办?”罗婷问道。

    周佚沉思片刻,答道:

    “这样的关系,像极了世人中的父子、兄弟;有合又有斥!”

    说罢,周佚神识冲天而起,瞬间覆盖了整座城池。

    小城内所有人家的生活场景全部出现在了他神识之中,他要在凡俗之中找寻答案。

    最终,周佚的神识落到了城南一处小户人家之中。

    这是一户三口之家,周佚注意到这一家时,那父亲正在责罚自己的儿子。

    只见那父亲手拿一根藤条,一脸严肃地看向儿子,问道:

    “你可知错?”

    那小儿尤为倔强,迅速将脸别至一旁。

    其父见他如此模样,决定施以责罚,于是怒吼道:

    “孽障,伸出手来!”

    “老爷,不要!”

    其母连忙冲上前来,将那小儿拉到了身后。

    “都是你把这孽子惯成如今这般模样,今日我不教训他,日后他必走上歧路。你赶紧给我走开!”

    那父亲说着便将妇人拉到了一旁,抓起儿子的手掌,扬起了手中藤条。

    “啪!”

    ……

    藤条落下又扬起,一连三下,在那小手之上留下三道殷红的长痕。

    小儿立马便疼哭了,妇人也是目中含泪,抱住儿子道:

    “快向你父亲认个错,乖!”

    小儿望向慈祥的母亲,眼泪留得更快了,可是在听到母亲要求自己向父亲认错后,他只是轻轻瞅了父亲一眼,又迅速将眼神移到了一旁,脸上露出执拗之色。

    那父亲看到儿子掌上红印起先也是不忍,可又看到儿子如此冥顽不灵的模样后,便将那丝不忍给收了起来。

    他又扬起了藤条,硬起心肠来向儿子手上抽去。

    便在此时,妇人迅速伸出手臂来,将这一记鞭笞挡了下来。

    “老爷,不要在打孩子了,他还小呢。”

    那父亲大怒,骂道:

    “慈母多败儿,你快给我让开!”

    说罢,他一推妇人,又挥动起了藤条。

    那妇人虽被推开了一步,却又赶紧返身,于千钧一发之际将肩头迎了上去。

    这一下,又落到了妇人的肩头之上。

    这两下虽然都没有打到自己身上,可那小儿却感到比自己挨了打还要疼。

    他迅速转身,对着大怒的父亲跪下,眼中虽有倔意,却仍是说道:

    “父亲,儿知错了,你别再打母亲了,要打打孩儿吧。”

    那父亲这才收起了藤条,训斥道:

    “知道错就要改,明白了吗?”

    “儿明白了。”

    那父亲又看了看儿子红肿的小手,终是说道:

    “好了,让你母亲给你盛饭吧!”

    便在他说出这句话时,那小儿眼中的最后一点倔意消散于无形。

    妇人端着饭碗走了过来,向儿子说教道:

    “你不要记恨你父亲,他也是为了你能成材,知道了吗?”

    “嗯,爹娘都是为了儿好,孩儿知道了。”

    这一次,那小儿服帖地低下了头。

    便在这小儿低头的那一瞬,周佚的神识之中,多了一丝明悟。

    这番感悟不仅有助于他对意境的揣摩,更是解开了他心中最大的困惑。

    神识到达宏观境后,他也曾尝试培育四行生克莲。

    只是多了一行后,周佚那套抑克补生的理念便行不通了。

    如今看到这一段父亲责罚儿子,母亲一旁相护,儿子起先执拗最后低头的生动场景后,他终于从中悟到了更深一层的生克变化。

    周佚收回了神识,长身而起道:

    “生我者母,克我父!

    生者有情,克者亦有情。

    克不为制,而为使之成材,有若强木得金,方化其顽!

    原来,这世间万物,都逃不脱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