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行
字体: 16 + -

第1章 一襟晚照

    夕阳轻洒,仅仅天边的一抹殷红,浸染了整片天地,霞光下的天地仿佛披着一层红绸,铺盖了山峦沟壑,竹篱茅舍,花草树木。

    这是晚霞?

    可晚霞不是没见过,一般不过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但这铺满整片天地,如血一般的红,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红得仿佛置身染缸中,目无其他色彩,竟还有些刺眼。

    深红中的世界显得有些静谧,无风,叶不动,而不远处传来了“咚咚”的脚步声,沉重又有点突兀,循声望去,原来有一老者怀抱着破布襁褓缓慢走来。

    老者的前方是个小村子,隐约有些人影。行至村口,抬头看了眼前的村牌,“余村”两字不公不正的刻于木牌之上,有些歪扭,却苍劲有力,字迹上涂抹的朱红如血般鲜艳,艳过这霞光。

    老者没有驻足,迈步进村,村里的屋舍不是很多,不过寥寥十几户人家,茅顶泥房,看上去到是不旧,屋房户挨户,前门对后门,中间有一条宽敞泥道,泥土新现,显然刚开道不久。

    看了眼怀中襁褓里的婴孩,老者轻吐口气,停下脚步,而村里的人也发现了这突然到访的外来客,纷纷出屋,皱眉盯着那老者……

    一晃十年。

    还是那鲜红的霞光,照耀着大地,已是记不得是否艳过十年前的那道,但也是红的刺目,村口那“余村”两字有些斑驳,已是比不过。

    “又是这景象,好像曾经出现过一次。”

    “我记得是十年前,那时更红。”

    “也不知这异象是何原因。”

    “不是灾象就行,反正那次之后也没发生什么事。”

    斜阳下,一荒凉矮山上站立着不少人,看着眼前的这般景象指指点点,诧异不已。

    “霞照身,事事顺……”人群中一位拄拐老者眯着浑浊的双眼,双手微微颤抖,看了眼身前,不断地喃喃道,像是在安抚着什么。

    话虽如此,可现今站在高地上,一览这山地田舍,眼前的红竟给人一种压抑感,心中总不由得萦绕着一丝不安,不过想及以前曾出现过的那次,众人也就没有在意。

    人群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小,惊叹过后归于平静,眼前的景象并没泛起多大的涟漪。

    在那人群前方有一不显眼的少年呆呆地跪拜在地,被人群遮挡,不细瞧还发现不了,其身型显得有些单薄,皮肤苍黄,面露悲伤,对眼前发生的异象没有一丝反应。

    这少年名叫圣小司,其正前则是一个新立的小坟堆,无碑无字,仅仅一堆苍凉黄土,而里面埋葬的正是少年的爷爷。

    圣小司的爷爷便是十年前来到余村的那位老者,无名无姓,是个喑人,口不能言,但双耳能闻。十年前带着还是婴孩的圣小司来到这个村庄,初时村里人还有些排斥,毕竟这两人算是外来人,在这偏远的山村可不常见,时间一久,这爷俩才慢慢融入了这里。

    因老者不能言语,又少与人交流,众人也从其口中问不出什么,不晓老者名,也不知其为何到此,圣小司的名字还是村里人给取的,姓随村里人的姓,两人就这样余村生活了下来。

    余村里的人与外界并无太多联系,大多自给自足,算得上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的是粮少草为食,酒无水满卮的生活。

    人虽不多,不富裕,但贵在安逸,远离喧嚣,不论忙碌还是休闲都能自得其乐。这里民风淳朴,邻里之间有些大事小事,也都能互相照应。

    对于村民来说,圣小司也算一个可怜的孩子,毕竟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一个稚嫩的孩童,生活起来也是艰辛,常常有一餐没一餐的。

    所以圣小司也算是吃众家饭长大的。

    而关于自己的身世,圣小司无从打听,每每问起,爷爷只是摇着头,也无法对圣小司言语,只是皱眉吧嗒吧嗒地抽着那不离手的旱烟,而村里人更是不知道,圣小司唯一获悉的便是这老人并不是自己的亲爷爷。

    也许是爷爷不愿提起,也许是爷爷也不知晓,圣小司总是这么想。而如今却是断了他追寻自己身世的念想,因为就在今日爷爷去世了,有些突然,同时也带着自己疑问的答案永远埋在了黄土里。

    下葬当时,本也想立个木碑,爷爷虽不识字,但圣小司却是跟着村里人学了些,简单的读读写写没什么问题,可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那就如村里以往的逝者一样,仅留一堆黄土。

    生前不知其名,死后也归无名吧,纪念一个人也不是立不立碑,心中有,又何必在乎形式……

    天上的霞光显现了半盏茶的功夫,又如潮水般淡去,事物又恢复了常态,红绿依旧,仿佛这异象从未出现过……

    “司娃子,节哀吧,以后就到二爷爷家来,和小虎作伴。”那拄拐老人看了看时辰,伸出颤抖的手,拍了拍圣小司的肩膀,轻声言语。

    “对,对,以后就到俺家来,人多热闹。”一旁扶着老人的壮汉憨厚地摸了摸头附和道。

    那老人口中的小虎便是壮汉的儿子,拄拐老人的孙子,圣小虎,和圣小司年龄一样大,两人从小便是玩伴,关系不错。今日这场景村中小孩到是没有跟来。

    身后的众人也都是纷纷上前安慰圣小司。

    “这些天谢谢各位叔伯阿姨、爷爷奶奶的帮忙!”圣小司感受着周围人的关心,站起身,弓腰向众人行了个礼。爷爷的葬礼都是大家帮忙打理的,毕竟一个小孩子对这些什么也不懂。

    随后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目送着众人离开,圣小司席地坐在坟堆旁怔怔发呆,他想一个人静静的陪爷爷待会。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圣小司内心的坚强,从懂事起便帮着爷爷打点些家里的杂事。

    自从爷爷去世后,圣小司就没流过一滴泪,不是不伤心,只是不愿让他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不习惯大家对自己的同情。

    “老爷子,你说今年会下雪吗?”圣小司低喃着,像是自语,又像是询问。目光依旧呆呆的看着前方,终究还是忍不住吸了吸鼻子,伸手擦了擦渐渐湿润的眼眶,在这渐浓的秋意中显得有些悲凉。

    “我很喜欢下雪,天地一片白,厌云先生说过雪厚看不见枯枝败叶,看不见朽木腐土,只有唯一的白。”圣小司继续没头没尾地述说着,眼眶泛红。

    “可厌云先生又说全白遮不住点黑,这又是什么意思?老爷子你知道吗?”

    “老爷子,你冷吗?我记得你走时的身子是冰凉的。”

    “老爷子,我不再藏你的烟杆了,不再拿枯草给你当烟叶了,天黑前一定回家……”

    “老爷子,我想你了……”

    丝丝凉风吹来,像是在回应圣小司,圣小司还在低语着,好似要把说过的、想说的、未说的全部吐露出来,只想能得到些回应……

    天色逐渐变黑,圣小司依旧坐在那,耳畔的秋风中隐隐夹带着几声呼喊声。

    “小司,你在哪……”声音有些稚嫩,回过神的圣小司听出那是小虎的声音,有些急促。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同样消瘦的少年出现在眼前,同样一身满是补丁的破旧灰衫,只是皮肤没有圣小司那样的苍黄,少年看见圣小司后,面露欣喜,疾步跑了过来。

    “小司,吃饭了!阿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炒獾肉!”小虎瞥了一眼那小土堆,气喘吁吁地看着圣小司说道,本想安慰的话语到了嘴边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单纯的不想在圣小司跟前提起会令他伤心的事,“吃好饭,我们找小茹他们玩。”

    “嗯。”圣小司没有矫情,闻言站起身,随着小虎走出几步,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坟堆。

    爷爷,再见……

    沿着小土径下了山,轻车熟路地绕过小池塘,圣小司和小虎走进村里,一路上小虎不断地说些趣事,圣小司也随口应和着。

    渐渐地天色仅余一丝白,村里已是漆黑一片,这个时辰不点灯还是能隐约可见,未到天全黑,村民们舍不得点上油灯,那灯油可是不太容易获得,一般大家都是天黑便入寝,也是省些灯油,以备急用。

    两人继续往里走,圣小司隐隐约约瞧见小虎家的方向有着一丝微弱的亮光,想来为了自己他们点上了油灯。

    村里的房子大多是泥房,时间久的,墙壁上已经裂开了几道细缝。小虎家便是如此,摇曳的亮光通过细缝透了出来。

    未进门,圣小司已经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气,正是自己喜欢的炒獾肉的气味,平时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尝到些许。

    “司娃子,来,坐下吃饭。”饭桌前坐着两人,那拄拐老人看见圣小司进门,便朝其招了招手,示意其过来坐下。

    另外一人便是那憨厚地壮汉,小虎的父亲圣天明,也是朝着圣小司招手示意。而小虎的母亲则从灶旁走了过来,拉过圣小司和小虎,来到饭桌前坐下。

    在小虎家吃饭也不知多少回了,每次也都带些回去给爷爷,以往并没有大多的感觉,可如今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感受到这一家人对自己浓浓的情,这让圣小司不禁有些哽咽。

    “来,别哭,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小虎的母亲夹了一块獾肉放进圣小司的碗里,柔声说道。

    “对,吃多点,明天叔带你和小虎上山,别到时没有力气。”圣天明也应声说道。

    ……

    这顿饭吃了很久,圣小司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久,尝不出什么味道,苦苦的,涩涩的,却也暖暖的。

    饭后和小虎帮忙收拾完后,谢绝了他们一家的极力挽留,圣小司回到了自己家。

    屋子不大,同样是泥房,只有一间,吃睡都在里面,原本和爷爷的两张床占了一半空间,再加上桌椅、小土灶,显得有些拥挤。可如今爷爷的床一拆除,竟有些不自在的空。

    屋里还是弥漫着淡淡的熟悉的土烟味,可总有一天会全部消散,找不回来。简单洗了把脸,圣小司躺在床上,又进入发呆的状态,外面的月光透过窗照在圣小司的脸上,显得有些悲凉。

    以前爷爷不会说话,只是靠在床头抽着旱烟,烟头红光一闪一闪,那熟悉的光亮如今已是不在,淡淡的烟雾也无处可寻,躺在床上的圣小司不由的回忆着以往的点滴,渐渐闭上了眼睛,人累了,心也累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