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良神
字体: 16 + -

第12章 - 現兆頭食神初聞 下決心弘揚割烹

    道光帝見曹振鏞眉蹙唇緊,心知他肯定明白自己的念頭。便開口問道:

    「曹老,看樣子你已有主意了?」

    曹振鏞面露為難之色,只得尷尬道:「嘿嘿!皇上叫臣怎麼說呢?這個....還真是前所未聞了....」

    其餘諸臣雖然一時尚未明白過來,但略為思考後,已知其中關竅。

    道光帝接著再問:「好罷!林則徐,朕聞你深通佛學,還對臨濟法藏一脈知之甚廣,可有此事?

    林則徐噗通一聲又跪了下來,嘶啞著聲道:「臣....臣並無....」

    道光帝見林則徐大駭之下已不成聲,只好溫言安撫:「朕只是想問問你,若依你對佛學因果的見解,針對此事可有什麼獨道的看法罷了。快起身罷!」

    陶澍與杜受田眼見林則徐這個驚嚇吃得厲害,趕緊上前攙著林則徐回座。

    原來雍正一代對於禪宗甚有私癖,對於法藏支脈更是恣意攻擊。而林則徐對佛學情有獨鍾,因此涉獵於各方心法教義。不料皇上竟然連這一點也清楚,可算是意外中的意外。

    正當西暖閣內陷入一片沉寂之時,曹振鏞突然想起了什麼事,連忙對道光帝賀喜:

    「哎!差點讓我給忘了!恭喜皇上!恭喜皇上!」

    此言一出,不只道光帝,其餘眾臣同樣摸不著頭緒。

    曹振鏞說道:「皇上可還記得羅兩峯這號人物?」

    道光帝點點頭:「在重寧寺畫壁佛的那位?當年還替高宗純皇帝畫了一幅文殊佛爺圖不是?」

    曹振鏞興高采烈道:「皇上說得一點不錯。臣當年曾與羅兩峯的幼子羅小峯結識。羅小峯有回與臣同筵,說起他父親這世人的得意之作,除了眾所周知的八幅鬼趣圖外,另有十幅神儀圖。」

    道光帝沉吟道:「鬼趣圖我是聽見過的,不過神儀圖嘛....」

    曹振鏞道:「據羅小峯說道,他父親生就碧眼,能視常人所不能視之物,因此每當福至心靈之際,便能夠繪出眼中所見仙佛鬼怪諸相。」

    道光帝依舊納悶:「那麼你提起這羅兩峯的意思是?」

    曹振鏞趕緊回覆道:「是這樣的皇上。當年羅小峯曾言,其父在繪製神儀圖時,當中有位神仙無論如何不肯露臉,因此在他所繪製的神儀圖內,只有九幅帶著面容,另外一幅則是只見其形而不見其容貌。」

    道光帝頗感興趣地問道:「哦?想必是那位神仙生性羞赧,不願示現尊容?」

    曹振鏞道:「這倒不是,而是那位神仙說道,自己不久後即將托生於天家,與皇子一同出世,所以不願露臉呢!」

    道光帝哈哈大笑:「荒唐!荒唐!民間野談也虧得你相信!好,那麼你說說那位神仙又是何人?朕倒想知道是誰這麼大架子!」

    曹振鏞漲紅了老臉道:「回皇上,據說那位神仙自稱為食神。」

    道光帝心下震驚,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嗯,這倒有趣!」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道光帝向來博覽群籍,雖說康、雍、乾三代廣興文字獄,當中又以乾隆為最。但道光帝基於喜愛,對本該禁燬的書籍卻是羅掘甚富。因此他除了深以時代的運變為戒之外,更頗有自己的主張。

    想大清眼下的運變來說,便如同現代人用以娛樂的麻將牌。好比某君開頭幾個圈中頗有捷報,待得運勢將衰之際,操牌的手法必當趨於保守謹慎。若是依舊大開大闔、亢奮已極的硬搏,最終勢必一洩千里而血本無歸。

    善於博奕者,首重袋中籌碼控制及個人耐性。運走初期,必定見好就收,由攻轉守,自能在牌局結束之時揣著銀子回府。若是初期不得運勢,則是深守拒亢,待得運勢轉旺,再一步步將先前所蝕的籌碼贏回。

    道光帝深明此理,眼見大清頹勢已成,自己這個皇帝已是處於動輒得咎的份上,更遑論大展拳腳之舉了。只能像對待久病初癒之人般,由於病體脾胃之氣尚弱,不得食用米飯獸肉,僅以稀糜清蔬逐步鞏固元氣。

    雖然古人常言,治世貴乎疏、濬、導、引四字訣,但此時的大清國力孱弱,縱有治世良方,但巧婦又怎能為得無米炊?

    因此道光帝能修煉的便是一個字-「忍」。在自己這一代所不能者,興許將來能夠誕出時運命皆合的子孫輩,一挽大清衰風。而此時該作的,便是固本培元,將養天朝病體罷了。而頗受世人所詬病的慳吝行逕,亦是潔身自愛的表現。

    「唉!」道光帝指節不斷扣著額道:「頭也真夠疼的了!好罷,我們一樁一樁理清楚。朕認為鴉片煙流毒大清,是為不正之慾,而對治邪慾的方式,則是以正慾迎擊,你們可同意?」

    眾臣稍加思索,便即點頭稱善。

    道光帝試探地再問道:「朕打算提倡飲食之道,進而發展當中學問,用以對治民間因鴉片煙所造成的邪慾,諸位以為如何?」

    曹振鏞答道:「回皇上,皇上以大清、以百姓為本,自是立意良善。不過天朝飲食,星羅棋布,卻不知皇上聖意所屬?」

    道光帝臉一紅,微露侷促道:「朕對飲食之道向無所長....就這麼著!」

    說著道光帝立起身道:「曹振鏞、陶澍、林則徐、許乃濟、杜受田接旨!」

    五人聞言,急忙滾伏在地接旨,當中許乃濟起身過猛,噗愣地跌了一跤。由於清代有著磕響頭的規矩,因而地板皆為石板磚材,許乃濟這跤倒是跌得頗為沉重。

    道光帝昂然道:「陶澍、林則徐、許乃濟、杜受田,朕封你四人為不記名內閣協辦大學士,雖無記名,但命你四人協同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專辦弘揚飲食之道所有事宜!限三月內擬定方案!」

    五人一齊磕頭:「臣接旨!」

    道光帝續道:「另外,為便於諸位商議面朕,特準予陶澍、林則徐、許乃濟、杜受田四人進入軍機處議事無需責罰。」

    四人聞言則是再次謝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