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良神
字体: 16 + -

第3章 - 道飲食南北萃集 講門面各自翹楚

    公曆一九八一年---農曆七月二十五

    三伏早過,只待交中秋。照說這時節本該東籬菊綻而金風薦爽,無奈空氣中那股濕黏氣息,恍恍惚惚地,硬是將每個人身上逼出不少汗珠子來。

    台灣高雄地區某鄰海村庄內多為舊住軍眷,平日淳良敦厚,融融洩洩地倒也寧靜無事。但今日卻與往常不同,正午時分,只見一台進口轎車唰地便駛進村內。

    村內居民平日的交通模式多以腳踏車或步行,難得碰上了這等場面威勢,一時之間,小賣鋪、包子鋪、鄰近人家盡皆探出頭來望風,就連馬路邊上幾隻未遭民養的野狗都停住嬉鬧,怔怔地瞧定了車子。

    只見車門叭擦一開,伸腿跨出的卻是三位衣著整齊的人物。

    駕車的男士掙扎著下來,肚子一腆就呼出聲:『哎呀我的媽!太熱啦!太熱啦!』

    說著便轉過身向另外兩位男士喊道:『常老師、許道長,我看咱們還得找上一會兒,畢竟上回南下高雄是八九年前的事了。至於那間賣韭菜盒子、餡餅的店家肯定就在這兒沒錯,不過一時還繞不準而已。』

    那位被稱之為許道長的盤髻老者點點頭,操著閩南口音輕鬆地和道:『那有什麼關係?緣法緣法,要得法還得先有緣嘛!等等跟附近居民請教一下,應該就有眉目啦!』

    而另一位常老師則顯得異常怕熱,不住地撥著額上汗珠:『老金啊!怎麼都好!趕緊先找個有冷氣電風扇的地方坐著吃頓飯罷,其餘待會再談。』

    其餘二人聽得此言一齊點頭,說走便走地前往尋找能讓大伙兒歇歇腿的店家。

    這三位男子原是舊相熟,開車的肥胖男子名叫金承聰,現為歷史研究院內民族研究所的人員,而被稱為常老師的半禿男子名叫常厚福,任教於中央文化大學內的史學系,二人都住在台北市。

    至於另一位盤髻老者姓許名琛,原籍福建人士,本是當地有名的宗派-『鳳霖道宗』掌門,多年前亦於閩粵一帶頗有奇遇。不料適逢戰亂興起,從善如流的許道士仙影一飄,卻也跟著遷居來台。

    許道士法駕南台灣後,眼看當地風俗民情甚似閩南,掐指一算後,心想落居於此保準不錯。

    在置辦妥當之後,許道士突然在某日福至心靈,號稱接獲了仙佛的指示,需得在紅塵中廣傳法理、締交善緣。思前想後了好一會兒,許道士終究認為仙佛之意不可逆,因此決定亮出名號,在大高雄地區海納門生。

    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許道士搖身一變成為了許大師。出入雖無天兵天將、羅漢金剛守護,但動靜之間,卻隱隱帶著霞光萬道的氣勢。

    京劇中有折青石山,劇中王道士出場自報家門的戲詞為:

    『自幼出家在隱仙觀,混飯!』

    『人人稱我是王半仙,謠言!』

    『手中常拿著斬妖劍,搗亂!』

    『無非是哄人家幾文錢,抽煙、吃飯!』

    眼下這位許道士雖不若劇中王道士,在青石山下立著幌子、擺起卦攤以便矇他幾文。不過許道士修行傳法多年,常嘆並未煉成仙家辟穀之軀,天寒仍得著衣、腹肌仍得見食也是真的。因此在發願傳法之餘,亦能接受淳樸之士的香火供養。

    這些年愛國獎劵和大家樂風氣盛行,許道士的處所更是沒日沒夜地擠滿了善信賭客,而神威顯赫之下,得福氣而中獎的信眾亦大有人在。信徒靈機一動,決定湊錢替許道士建起一座寺觀,以便聚財斂氣之用

    只見許道士棲身立命的幌子、卦攤雖無,但信徒替他興建的寺觀、捐贈的神明金身卻只有愈發壯麗,看起來好生興旺。

    金、常二人平日則是好貪幾杯,且因同住在台北市區,所以三天兩頭便一齊下館子擺擺龍門陣。二人興緻甚高,時時聚訪台北市內來自中國各省匯集的餐館,頗有朵頤緣深之意。

    至於這所費不貲的花賬來源卻不便明言了,公職人員自有無邊法力不在話下。

    久經龍門大陣洗禮,雖然金、常從未入廚煮過一道菜,但在嘴皮子水陸雜陳地舞弄之下,二人竟是名傳遐邇,甚具鼎食大家的風範。

    這回電視台正錄製一檔美食競賽的節目,製作單位的主管,恰好又是金、常平日擺陣的座上賓,想當然地便邀請了善道烹調治饌的二人上評審桌,露臉之餘亦能開口擺譜。

    二人心知此番不但得以飽啖美食,更有為數頗豐的一筆通告車馬費用可領,自是滿口答應。而金承聰亦於此時動起了南遊的念頭。

    原來金承聰曾於若干年前造訪過高雄市,當時在左營區某村庄內嚐到了滋味鮮美的麵食,至今念念不忘。因此二人商議停當,趁著剛上完節目,身上莫測高深的餘韻未消,硬是決定天不亮即開車南下,不但如此,還打算邀約在地的許道士連袂共襄盛舉。

    而許道士接獲來電後心下雖喜,但礙於道統莊嚴,不敢喜形於色。只好暗地裡衣著齊整地在房內瞑目打坐,靜待二位知交上門。

    那麼許道士是如何與金、常二位相識的呢?

    數年前,許道士應某位虔敬信徒頂禮,希望能夠北上給他的家眷看看風水、算算子平什麼的。本來許道士潛心修法傳道,功夫內藏而不顯於外,不過這位信徒很是誠心,默默地給許道士呈上了一只厚約寸許的紅封紙袋....

    許道士見狀後大暢老懷,立刻便決定北上接起這份善緣。

    這位信徒與金、常交好,平日素知二人對文化史學很感興趣,因此逮著這個機會,邀請二人一塊兒到現場作陪。而許道士亦知這位信徒頗有社會地位,人以群分,想必往來的朋友也非無名之輩。只好打起了精神,處處展露大師風範。

    說起來許道士倒也不含糊,筆走龍蛇敕開符令、散珠噴霧誦持咒語、八卦五行道人命局,只見他一頓折騰後,才賓主盡歡地作罷,與眾人閒話家常。

    而許道士經信徒介紹與金、常結識,話匣一敞開,才知原來三人皆為飽談割烹的能手!

    想那許道士雖不會仙家奧妙騰雲駕霧、撒豆成兵,不過早年於閩粵一帶卻懂得不少海鮮及火侯菜,更因迭逢奇遇而屢見珍饈美饌。總之三人相互交談極是投緣,知音難覓,自不免音訊常通至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