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西游记
字体: 16 + -

【必读】阅读说明书!!!!~~~~~~~~~~~~~~~~~~~~~

    用虚构的故事挖掘《西游》的原著精神——要分两方面来解读:

    一,百分百忠于原著精神,尽可能多地把《西游》里的谜底解读出来。

    《西游》里的谜有很多,譬如,教会孙悟空本领以后,菩提祖师到哪里去了?

    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当然不可能三界蒸发了,他就活跃在《西游》世界里,当然,作为大闹天宫者的师傅,自然要改变身份了。

    然而,他变成了什么身份?

    而答案要在这部小说里找。

    的确,迫于明代文字狱,《西游》被写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这部小说用情节甚至是虚构的情节解读出现象下面本质的东西,并最终把另半面描绘出来。

    二,虚构的故事要自成体系。

    自然要自成体系了,而且,故事要独立。

    因为只有这样,“玉帝”才能够替代孙悟空成为书中的主角,不然,他怎么也摆脱不了跑龙套的命运。

    真是这样了,我想,不要说等到小说上架了,就是到十万字以后,便很少有人跟读了:

    还不如读《西游》原著哪!

    尽管虚构的故事要和《西游》故事对立,但是,为了解读原著,还必须要统一起来滴。

    目的,在成为主角之后,“玉帝”再带我们去解读《西游》。

    这样,就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尽管会有改变原著的地方,但是,又有更多极度忠于原著的地方。

    

    我反复地想,如果没有虚构故事的话,这部小说只能写成白话版《西游》,那和原著一比,它便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变归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西游记》始终是《玉帝西游记》的写作目的~~~

    ***

    由于本章太重要了,可能会反复修改的。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