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狂妃
字体: 16 +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水灾苗头

白宗唐听得家仆禀报,匆匆地赶往大门口。

那群乡民看到他就呼号着匍匐在地,跪在雨水里,哀求白圣人救命。

白宗唐连忙上前双手搀扶起前边的乡亲。

只见这些乡民手里都握着一把青绿的稻棵,高高举起呈献给白宗唐,口中哀哀哭泣道:

“白圣人,求您老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

“看看这些稻谷吧,眼看着要丰收了,却在这需要太阳晒的关口下起来连日大雨,已经勾头的稻穗上都长满了黑色的腻虫。”

“白圣人,雨水太多,沟渠满溢,本来放干了水等着日晒的水稻地里如今全都是汪洋大水,稻谷大多倒伏在水田里,这时候,就是天晴也晚了。”

“眼看着旱灾过去了,如今竟然来了水灾,老天真真是要绝了我们的活路呀!”

“借了银子修的房子,只靠着这季收成还账,若是再绝收,估计又要四处流浪了。”

“这水灾比旱灾更怕人,已经入冬了,雨若是这么下下去,饥寒交迫,是会冻死人的。”

……

白宗唐拧了飞扬的剑眉,抬手摸摸光头,他自从牛家村保卫战之后,就留了光头,但这丝毫无损他的威严,反而让他更接地气。

尹丞相与尹莫幽都在房内陪着白氏,逗小包子们玩耍,正耍得开心,听得动静,也都连忙跟了出来看情况。

到门口,见是这等大事,一时间都深锁了眉头。

白宗唐安抚村民道:“乡亲们的忧虑担心老夫明白,马上就会派人去各个村镇了解情况,若是受灾面积极大,会积极想出对策;

除了发动官府自救之外,同时会向朝廷求得救援,求朝廷的司农部想法子帮大家保住收成,同时继续求得赈灾的粮食,不会让大家挨饿;

各位都先回去,如此寒冷的大雨天,这样站着于事无补,生病了反而更加凄惨,到时候老夫找到对策还需要乡亲们帮忙出力,这么大的面积,很多活儿只看官府和军队,也是不行的;

请大家看在老夫的面子上,都先回去,养着精神,很快就会有法子的。”

在白宗唐的殷切劝导下,那些人都一再哀求着,最终出于对他的信任,这才转身走了,他们带来的那些问题稻穗棵,都被恭恭敬敬地放在白府的台阶下,青翠中带了隐约的黑色腐败之意,瞧着让人心里也跟着沉重起来。

尹莫幽随着父亲,一起到外公的书房里,气氛有些阴沉。

三人一人拿着一把稻谷棵,都是一脸担忧。

“百姓的心刚刚才稳定,这一场大雨,难道就让老夫从前的心血白费了?”白宗唐喟然长叹。

他便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左右天时,左右阴晴。

再说如今,水灾已经酿成,想来除了水稻收成泡汤之外,再接下去,可能是江河泛滥,沿着甘蓝江流域一带勉强躲过旱灾的人家,这次将陷入灭顶之灾,或许会

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梦想就被这一场连日暴雨给彻底冲毁。

尹丞相率先打破沉默,他骨节修长的手指捏着那蒙着层黑色小虫子的稻穗,说道:“这稻谷颗粒用手捏捏,已经变得硬实了,完全可以让百姓先行收割,抢回一点是一点,就这样烂在水里,实在可惜;

等天晴朗时晒晒,干瘪些也能勉强果腹,聊胜于无,毕竟朝廷的救援便是拨过来,也是半年之后了。”

他常年在朝堂,自然清楚这个过程对灾区的百姓来说,是何等的漫长,可是对朝廷来说,他预测的这半年,也是毫无阻滞、执行最快的速度。

白宗唐挑眉,苦恼地拍拍光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可是做起来可行性不高,第一,这天还下着,谁知道太阳出来是几天之后的事,冒雨收割,实在凄惨;

第二,如今已是初冬时节,虽然青州一带气温不如京城那般冷,可毕竟是冬日,水田里又积满了水,百姓下田一旦得了病,对毫无家底的百姓而言,简直是没有活路了;

第三,收割后湿淋淋的稻谷该如何盛放?放入室内,会沤到腐烂,放在室外,与放水田区别不大,何必多此一举?”

尹莫幽听得父亲说得有理,再听听外公的话也说得有理,踌躇片刻,道:

“记得当初外公首次带兵回青州时,奇衣阁曾经赠送过一批设计独特的衣服,大概四千多套,外公可曾发到士兵手中?”

白宗唐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点头道:

“我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那批衣服不曾发下去,因为天气太热,那衣服密不透风,又式样怪异,就一直放在库房里。”

“那衣服是防水服,做的时候,设计宽大,里边套上棉衣都行,可以让士兵们穿上厚军服,套上防水服,先把官田里的水稻给收割了,放入官仓;

至于如何弄干,除了日光之外,不是还有风可以借助吗?

一方面向朝廷司农部求得帮助,可毕竟远水不解近渴,积极自救,是必须积极展开的,比如集结幕僚与民间高人,重金悬赏除湿妙法。”

三人都是智力过人之辈,遇到问题,怨天尤人不是他们的做派,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是习惯性的思考方向,尹莫幽的话一落,至少给白宗唐提供了明确的短时间动作的方向。

白宗唐朝尹丞相看看,后者点头:“暂且就如此做吧,能稳定民心,同时派出官员,调查灾情,记录受灾情况,便于上报朝廷。”

白宗唐想了想,就决定即刻启程回到州府衙门,把灾情之事拟定文,尽快下发各府县,救灾如救火,一刻都耽误不得。

尹丞相也清楚青州对白家的意义,自然极力支持,回房与白氏简单说了两句,不想让她担忧,只说连日大雨,担心酿成水灾,他想跟谁这父亲大人一起到府衙,随后各处看看。

白氏听得他如此关心青州民生,心里也十分高兴,便

笑着伸手拉着他的手,柔声道:

“父亲的官升得太快,又太过看重声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与老爷相比,经验上必然相差甚远,如今老爷跟着他,不要顾及什么长辈的面子,该说的话要说,该指点的要不吝指点;

便是他一时难以接受,以他的胸襟,日后也能想明白,凤娘在此代白家先谢谢老爷了。”

尹丞相听得白氏如此言语,又看她越发温柔体贴的小动作,心里十分舒坦,不由开口笑道:

“娘子太高看为夫了,父亲文武全才,一直是我十分敬重钦佩的人,娘子的话,我定会牢记在心,放心好了,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为夫知道如何决断,会把握好分寸的。”

于是夫妻话别,尹丞相随着白宗唐当日就驾车赶赴州府。

那雨水自他们走后,也一直下着,人闷在房内,感觉被阴湿的天气潮得几乎发霉。

尹莫幽的心更是悬着,她隐约记得,上一世时,青州继三年大旱的灾情之后,又延续了恐怖的大水灾。

据说洪水过后,本就因旱灾流亡的百姓,彻底被断了生路,十户不存一,青州一片汪洋,等洪水退却,淤泥千里,洪湖为泽,几乎断了人烟。

她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一次尹倩儿从学堂回府,去找她玩,脸色不好,说她最好的一个朋友因为父亲是青州府的知府,因治理无方,全家被贬,被流放到青州最靠南边的崖州城,据说,那地方水茫茫一片,崖州城的城墙都被洪水闷塌了。

一家披枷带锁,从京城被发配到重灾区崖州城,十里长亭送别,凄惨得无法言说。

这一世,她知道,便是发生水灾,也不可能会像前世那般严重。

白宗唐在初来青州时,为了稳定流民,就利用流民修了许多的沟渠池坝,便是堰塞湖也照着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旧址,重新修复。

因为罕见的大旱灾,许多地都成为无主之田,许多人力都有口饭果腹就十分满足,故而官府管饭,流民出力,全州按着白宗唐的规划,修筑了许多的大型工事,当然,白宗唐当时的意图,是引流淡水河的水浇灌农田。

如今大水灾,无数空置的防雨工事,都将派上用场,若是能扛过去这个水灾,日后积水充足,青州府再也不会怕什么水旱灾害。

现在就是检验那些防雨工事,是否够格的关键时期。

天气潮湿,尹莫幽分心细细地帮白氏调养身子,除去她体内的湿气。

另一方面,她也建议白家雇佣远近村落的工匠,在距离水田近的大田庄里,建造了一座四面透风,只有顶棚的巨大房舍。

这样的建筑,工匠们全然不曾见过,却依然按着尹莫幽飞设计图纸,一丝不苟地建了起来,除了对得起白家双倍的工钱之外,他们也十分好奇这个东西的用途。

竣工这日,即使依然大雨连绵,仍有许多百姓披着蓑衣过来看热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