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珊的花月佳期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为我亮起的灯(一)

(1)

“阿姨,你喜欢看漫画吗?”

《喜洋洋与灰太狼》结束,小女孩也是非常不耐烦看广告的,抬头问宋文珊。

宋文珊点点头:

“喜欢啊。安茜喜欢漫画吗?”

“我拿给你看啊……你等一会儿……”

安茜说着,往自己的房间跑去,不一会儿就抱出了一叠漫画书。宋文珊随手拿起来,居然是日文原版的漫画书。

“《水果篮子》。喜欢吗?我讲给你?我觉得这些漫画很漂亮的,我以后也要画漫画。”

安茜抱着喜欢的漫画书,满心欢喜。

宋文珊点点头:

“好啊。你全都能看懂?”

“恩……”

安茜点头。

宋文珊很是疑惑,怎么八九岁的小女孩就懂日语呢?虽然安新亮是从日本留学的,可是,女儿似乎是在国内长大的呢。正想询问,开门的声音,安新亮打开门,正站在门口。

“爸爸……”

安茜看到爸爸,跑了过去,安新亮弯腰抱抱女儿,对宋文珊点头笑笑。

“安经理……”

“谢谢你啊……今天本来说去接她,可是朋友有点事情,给耽搁了。茜茜乖吗?”

“我很乖的。”

安茜拉着父亲的衣角,低低的说。

安新亮和宋文珊都忍俊不禁。

“是啊,茜茜很听话的。”

“还没吃饭吧,走吧,我请你们吃饭?必胜客怎么样?”

安新亮问道。

宋文珊连忙摇头:

“不用,不用了……”宋文珊一边说着话,手机响了,是严静打过来的电话:

“喂……严静……”

“我们等了三个月,经适房的审查结果出来了,不合格……”

严静长叹着气。

“这样啊……”宋文珊犹疑着,不知道要怎么劝她,何况,真是不方便说话呢:“严静,这样吧,我在外面呢,我回头给你电话啊……”

宋文珊挂断了电话:

“安经理,真是不巧呢……我朋友有点事儿,我先走了……”

宋文珊匆忙的告别,不由安新亮挽留。

“那改天请你……谢谢你了……”

安新亮把宋文珊送出门。

宋文珊匆匆的往楼道里跑。

电梯还在二十层,宋文珊按完电梯,思索着,又往回看了一下那个房间,房门已经关闭了。现在,会陪着小女孩儿玩的是她的父亲了。

宋文珊按着电梯,心中有些不安。其实,她是很喜欢这里的,喜欢这样一个像家的大房子,窗明几净,温馨宽敞。更重要的是,其实,她也很愿意听安新亮说话,听他说笑话,或者,偶尔说出让宋文珊很叹服的话。在宋文珊认识的人中,安新亮是她心中最有魅力的一个了。当然,这只是她心中的一点点小秘密。

(2)

出了小区,宋文珊在路上给严静打了电话。从严静低沉的口气中,她知道了,原来是严静和男友申请的经济适用房,却因为条件不合格被淘汰了下来。从提交申请,到单位的资格审查到拿到结果,前前后后三个月过去了,如果从他们准备算起,时间更长,可是,已经被否决了,宋文珊也只好劝慰一下她了。

严静的男友何伦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听严静说起,何的家境一般,但是,是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的那种。高考从一个小地方考上北京最好的学校,顺理成章的留京,进入了不错的公司,踏踏实实的做技术,不能说是什么未来多么的光明,但是,也算是这个城市,中上收入的白领了。结婚买房时计划内的事情,如果顺顺利利的能买到经济适用房,两个人攒的钱还是够付首付的,可是,现在这样的美好计划夭折了。

严静心情虽然低沉,但是,也不是很生气,唠叨发够了,抱怨够了,也是莞尔一笑。

“随它去吧。爱给不给了……我就买不起房我还租不了房?我难道就不结婚不生活了?大不了不买了……管它呢,到哪天算哪天吧……”

宋文珊也应和着严静的话。

的确呢,不是哪个人都有着殷实的家境,不是谁都能大富大贵,年薪十来万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算是中产阶级了,可以,面对房子,也只能长叹息了。再说,经适房的政策也奇妙的很,要求月收入在三四千,可是每平米还是要七千——真正符合条件的恐怕也是买不起经适房的。而很希望得到经适房的这些城市集体户口的人,可能出身贫寒,但是,月工资又超出了那个标准。严静和宋文珊在电话里感叹了一通,可是,到底只是唠叨而已。

严静和男友还计划着申请两限房,盼着抽签能抽到吧。说到底,经适房,两限房曾多粥少,都是靠运气呢。

“就是。怕什么呢,别人怎么样是他们,我们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不过,我回头一定把你这话带给你男友啊……”

“为什么?”

“他多幸运,有你这么个愿意跟他共患难的好媳妇儿啊。现在的人,都是有房有车才结婚,我们的大美女,居然这样就肯嫁。他是多么的好运气遇上你啊……”

“哎……”严静叹气:“我不是没辙吗?谁让我遇上他了。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医院里去的都是那些有钱人,花钱如流水,不过,幸福不幸福,也就那样……生活远没有衣服那样光鲜亮丽……”

“那倒是……”

挂断电话,宋文珊坐在公交车上,在回家的路上。其实,宋文珊没有告诉严静,他们公司都经受过很多经适房的出租,买卖。宋文珊的公司对面的小区就是经济适用房。很奇怪的是,那个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并不是小户型,而是普遍的户型比较大。八十平的两居室是最小的,一百三十几平的三居室是最多的,这个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而且,住在经适房的业主有几套房子在出租的人,也是为数不少。宋文珊每每见到他们,都不由得咬牙切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审核,怎么抽中的了。

天色已经渐渐的黑了,路灯都亮了起来,大路的两侧,高楼林立。宋文珊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被美丽的夜色深深的迷住。

纵然有很多的抱怨,可是,严静,何仑,包括自己都是舍不得离去的。这个城市的繁华和便利,是其他所有地方都没有的。

都是抱有那样的期盼,有一天,会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家,在这个城市能真正的生根发芽。

夜幕中,闪烁的灯,哪一天,哪一盏,会为自己亮起呢?

(3)

宋文珊住的是城中村民自建两层小楼中的一间。她住在最里面的一间,所以是最最不通风的,夏天溽热,宋文珊感觉自己就住在了一个蒸笼里,只要回家就开电扇,可是,仍旧是无济于事。控制不住的心烦意乱。

更让宋文珊心烦意乱的是旁边搬进了一个邻居。是一对母女,那对母女似乎遇上了什么事情,女儿总是哭,母亲总是唉声叹气。对门呢,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很小的孩子,孩子本来在老家跟奶奶生活,过暑假,就由来北京打工的小姨带到了北京。小孩子很小,经常哭闹,宋文珊也不好意思去说什么,才五六岁的孩子,无论怎么样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宋文珊胡思乱想的时候,对门女邻居来敲门。

“小宋……”

宋文珊从**爬起来,打开门。独居在人员混杂的地方,随手插门是她养成的好习惯。

“大姐……怎么了,有事儿?”

“小孩子吵着要买葡萄,可是买了又嫌酸不吃了,我说给你送过来点尝尝……”

对门的大姐拿着一个磁盘,盘中很多的葡萄。邻居们多是来自农村,她们保留着在村子里的习惯,有什么好吃的,做了什么特别的饭菜,都会给宋文珊尝尝。以前,宋文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习惯,开始还很不好意思,慢慢的,也习惯了。只是,她自己只是煮饺子和方便面之类的,没有办法给别人什么。好在,邻居们也不责怪她的来而不往。

“你们留着自己吃吧……”

宋文珊实在不好意思。对门邻居很节俭,恨不得省下口袋里的每一分钱。知道她们很少买水果,买葡萄还会想着自己,这人宋文珊很感动。

人们其实很少会关注他们的真实生活,尽管,他们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工作。清洁工,保姆,卖菜的小贩,装修工……随处可见,但是,却往往被人忽视。他们白天穿着工作服在城市里工作,晚上回到租住的一角,节俭艰苦的生活。他们没有人想象的那么悲观,至少,宋文珊的眼中,看得到他们对明天的憧憬,看得到对未来的希望;但是,这个城市的人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善待了这群农民工。无论怎样的危房,石棉瓦搭建的房子,发生什么样的问题,都没有在意过。他们很多人没有保险,生病了只能在村头一个无证的诊所里看病吃药。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只要保姆的工资一涨,只要市场上的蔬菜瓜果一涨价,就会有好多人抱怨。

以前,宋文珊学历史,总是觉得自己很通达,觉得帝王将相,到最后不过黄土一剖,更别说那些跳梁小丑了。那些不可一世的达官贵人,往往很多连在史书里留下一个名字都不容易。但是,当放下书本,面对真实的人生,才知道人生的残忍,现实。每一刻,都有很多要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生计,是很现实的东西,只在乎这一刻。

“别,拿着吧……”

女邻居坚持要把葡萄给宋文珊,宋文珊找出自己泡面的小碗,留了下来。

“谢谢姐了,又白吃你东西了……”

“恩……小宋啊,有件事儿,你帮个忙吧……”

女邻居迟疑了一下说。

“有什么事儿?你说,能帮得上的,我一定帮……”

宋文珊答应着,虽然,对自己的能力也不是多么自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