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血:两朝艳后太勾人
字体: 16 + -

正文_第152章 举目荒芜



汉国嘉平二年(公元312年)二月,纳刘氏姐妹,姐姐刘英为左贵嫔,妹妹刘娥为右贵嫔。不几日,又纳刘氏姐妹的侄女四人,皆封为贵人。刘聪宠爱刘氏六人,尤其是刘英、刘娥这对姐妹花,风头无两,可以说整个后宫就是她们的(备注:历史记载,刘氏姐妹为刘殷女,于公元312年正月册封为左右贵嫔,此处因为剧情需要,册封时间略作改动)。

三月,帝太后不满刘聪对刘氏六女太过宠幸,就安排自己的两个侄女进宫,坚决要求儿子册封她们、宠幸她们。如此,张氏姐妹便被册封为贵人。

碧浅嘀咕道:“陛下不是对姐姐念念不忘、情深意重吗?竟然册封了八个妃嫔,还这么宠她们,这算什么?世间男人皆薄情,尤其是帝王,最薄幸。”

“这种话,再不许说。”我瞪她。

“知道了。”她挤挤眼。

刘聪纳妃、宠幸别的女人,在别人那儿寻求慰藉,我求之不得,更希望他会爱上她们中的一个,忘记我。

……

吩咐奶娘和宫女好好照料孩儿,我前往帝太后的寝殿。

时辰已经不早,刘聪的妃嫔恭敬地坐在大殿上,和帝太后闲聊。

我一来,帝太后连忙让我坐到她身侧,“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冷不?先烤烤火。”

“不冷,谢太后关心。”我柔声道,接着向座下的妃嫔们点头示意。

“这位是车骑大将军的夫人。”帝太后介绍道,“你们就介绍一下自己吧。”

这些妃嫔的确年轻貌美,虽然姿色各有千秋,不过胜在年轻,白皙胜雪,肤如凝脂,婀娜窈窕。她们不敢不听从帝太后的吩咐,一一报上名。

仔细看去,刘英、刘娥的姿容最佳,娇艳妩媚,艳光四射,怪不得深得刘聪宠爱。不过,她们眉目之间……似乎有点……帝太后的侄女,张徽光,张丽光,姿容也算不俗,不过在刘氏六女的映衬下,就黯然失色了。这张氏姐妹似乎比较木讷,尤其是帝太后寄予厚望的张徽光,不知是胆小懦弱还是刻意为之,不敢直视人,总是低垂着螓首,一副温婉、沉默的模样。

暗中思忖着,她们是否知道我与刘聪的过往?是否知道是她们的夫君亲自带我进宫的?

“太后,听闻车骑大将军为我汉国力战而死,是不是真的?”刘英温软的嗓音有点沙哑,别有风情。

“陛下已经派人去晋阳一带寻找,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帝太后似乎不太想回答她。

“夫人,节哀顺变。”刘娥乖巧道,“好在大将军为夫人留下了孩子,夫人余生也有了依靠。”

我一愣,她的声音有点熟悉。

另一个刘氏女道:“臣妾倒是觉得,大将军吉人天相,说不定没死呢。”

帝太后懒懒道:“哀家乏了,你们也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受冻了。”

八人站起身,屈身下礼,“臣妾告退。”

妃嫔们离去之后,帝太后起身,我搀扶着她回寝殿,让她靠躺在榻上,盖着厚被

。她缓缓地笑,“天寒地冻的,哀家懒得起身,也就今日,她们都来请安。下一次请安,还不知道何时。”

我没有说什么,从老宫人手中接过茶盏,服侍她饮茶。

“这两个贵嫔,你瞧出什么了?”她笑问。

“左贵嫔眉目之间,有两分像我;右贵嫔的嗓音有五分像我,笑起来的样子也有点像。”

“这就是他们得宠的缘由。”帝太后轻咳一声,“今日一见你,想必她们也明白了几分。”

“这刘氏姐妹如何进宫的?”

“她们的父亲是刘殷,原本效忠晋廷,许是见过你,就进献了这对姐妹花和四个小辈的。原本,聪儿对她们不瞧一眼,从不去她们的寝殿。过了十日,聪儿在花苑偶遇她们,当夜就宠幸了她们。”

我静静不语,想着刘聪宠爱刘英、刘娥,或许可以转移一点对我的执著。

帝太后道:“因为宠幸了这对姐妹花,聪儿重用刘殷,好在他也颇有才干。自从刘氏六人专宠后宫,聪儿就很少上朝,不思政务,让刘英批阅奏疏、处理政事。哀家数次规劝聪儿,让他不要荒废朝政,他就是不听,整日与刘氏女厮混,哀家被他气得半死,后来也懒得再管了。所幸刘英文辞机辩、通晓政事,不至于酿成大祸。”

我看着她忧心、无奈的模样,体会到她对儿子不思进取的心痛与恨其不刚。

刘聪竟然变成这样,太让人失望了。

假若是因为我,他才变得这般颓废,那么,我应该劝劝他吗?

“聪儿心里苦,哀家知道,也不忍心太过苛责他。”帝太后的情绪颇为复杂,“你再次中毒身亡,聪儿剧痛攻心,一病不起,太医治了好几日才有所好转。哀家和乂儿多番规劝,聪儿才成全你和曜儿。此次曜儿为我汉国力战而死,想必是天意,聪儿怜惜你听闻噩耗、身患恶疾,这才带你进宫医治。”

“陛下待容儿的好,容儿铭感在心。”我温和道,“那刘氏姐妹年轻聪慧、才貌双全,希望陛下好好待她们,不再以容儿为念。”

“哀家也希望如此。”她唉声叹气地说道,“聪儿荒废朝政已有时日,哀家想,你的劝,聪儿一定会听,不如你劝劝他。”

“容儿也希望陛下当一个贤明有德、勤于朝政的帝王,太后放心,容儿会尽力规劝。”

“那哀家就放心了。”

忽然,大殿传来“奴婢参见陛下”的声音,我和帝太后相视一笑。

转瞬之间,刘聪大步流星地走来,步履沉稳,剑眉飞扬,这天寒地冻的时节,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春风般暖人的微笑。

我立即起身,屈身行礼,他立即托起我的手肘,“你大病方愈,不必多礼。”

帝太后笑问:“今儿怎么来了?”

刘聪示意我坐着,笑道:“母后身子不适,儿臣来问安。”

帝太后吩咐宫人搬来一张凳子给儿子坐,“陛下若是来早一步,就能见到你那些妃嫔。”

“母后凤体不适,太医也没说出个什

么来?”他岔开话题。

“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她含笑嘱咐,“容儿,你还年轻,不能落下病根,仔细养好身子。”

“谢太后关怀。”我笑应。

“哀家乏了,容儿你也该回去照看那小宝贝了。”帝太后笑道,“陛下,你也去忙吧。”

“容儿告退。”我起身道。

“儿臣告退。”刘聪也站起身。

……

从帝太后寝殿出来,站在殿廊上,刘聪一笑,“两日不见小宝宝了,朕去瞧瞧。”

由于我的坚持,他没有为孩儿赐名,就叫孩儿为小宝宝了。

我没有说什么,和他一道回绿芜殿。

奶娘说,小宝宝刚喂完奶,睡得正熟,我便道:“那就等宝宝醒了再抱过来吧,陛下,天寒地冻,不如喝杯热茶吧。”

刘聪自然欢喜,进了大殿,宫人立即抬来炭火,端来热茶。

我示意碧浅,让她带所有宫人退下。也许他瞧出我有意如此,淡定地饮茶,默不出声。

“刘氏六女得宠,方才在太后殿中见过了,尤其是左右贵嫔,的确是拔尖儿的好女子。”我缓缓地笑。

“嗯。”他淡淡应了。

“听闻左贵嫔文词机辩、通晓政事,为陛下主理政事;右贵嫔聪慧贤明,待宫人极好,深得陛下恩宠。”

“母后告诉你的?”刘聪面色略沉,没了方才的愉悦。

“在后宫,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何须太后告诉我?”我莞尔道,“听闻陛下六月曾想立左贵嫔为皇后,太后极力反对,陛下这才作罢。”

刘聪低着头,看着茶盏中的茶水,脸庞清冷;静默须臾,他仰脖一饮而尽,宛如饮酒那般豪迈。然后,他搁下茶盏,睁目盯着我,嗓音低沉,“那你可知,她们为什么会得宠?”

我正色道:“见了她们的花容月貌,略知一二。”

他凝望着我,眼中的情意越来越深浓,“刘英眉眼间有两分与你相似,刘娥笑起来也有一两分你的神韵,她的嗓音,五分像你,这便是我宠幸她们的缘故。”

“倘若她们陪在陛下身边,可以减轻一点陛下心中的苦,我感激她们。”

“容儿,我希望听到的不是这样。”刘聪缠绕了无尽情意的眸光凝定在我脸上,“你说的这句话,宛如一支利箭,刺入我的心口。”

“伤害陛下,不是我的本意。陛下是否想过,倘若无法两情相悦,放手,反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交心。”我诚恳道。

他望着我,似有痴缠,似有剧痛,眼中的情火与期盼渐渐熄灭,重复念道:“放手,反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交心……”

我道:“我知道,让陛下放手,很难很难,可是,这些日子,陛下有妃嫔日夜陪伴,是不是容易一点?是不是没那么痛?”

他走到我身前,拉我起身,执着我的双手,声音饱含痛意,“你可知,有了你,我刘聪这一生,才不会荒芜;没有了你,纵然妃嫔如云、后宫锦绣,也是举目荒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