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
字体: 16 + -

第145章 论茶

    唐青坐着祥云朝凉州飞去,不到半个时辰,便到达了凉州,经过打听,他来到了节度使府,让守卫通报了一声,说是般若寺方丈唐青前来拜见。

    曹胜此刻正在屋里和他的军师谈论关于朝廷的形势。

    “先生,我已经得到消息,侯彪带着七万大军朝京城出发了,很快就会到凉州了,当他路过的时候,要不要接待一下他?”曹胜问道。

    “他把边军也都带上了吗?那边防没了人,遇到西突厥的进攻怎么办呢?”李文俊问道。

    “他的儿子候望带了四万的府兵已经提前半天出发了,侯彪带着三万的边军垫后,也算是考虑边防的安危吧,如果边防有事,他调头往回走,不过就目前来看他考虑最多的当然是朝廷的皇帝更替,和自己的升官大业了。”曹胜说道。

    李文俊是一个年轻的书生,自幼聪颖,也熟读兵书,帮曹胜治军有方,把一个没有斗志的涣散军队,训练的有声有色,此刻他皱起了眉头,说道:“众所周知,他是齐王的人,而此刻齐王得势,控制了京城,太子凶多吉少,我得到可靠消息,齐王在李周皇帝驾崩后,先控制了皇宫,以皇后的人身安全,威胁太子,又控制了太子,他登基的可能性很大,他又担心太子联络宫外的势力,所以秘密召侯彪带军拱卫京城。你这次如果不接待侯彪的话,恐怕将来的官不好做了。”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名不正则言不顺,齐王虽然当下得势,可不代表他得民心,他就算登基为帝了,他的江山能坐稳么?”曹胜说道。

    “曹大人,别怪我又咬文嚼字了,在位的君主,我们可以称为皇上,已经退位的或者去世的,我们称之为某某皇帝。如果你非要说齐王登基为帝,也未尝不可,只是在书面用语的时候是可以称为皇帝的。”李文俊说道。

    “哦……”曹胜脸部轻轻抽动了一下,他手底下这个李文俊什么都好,就是爱咬文嚼字,他哈哈一笑说道:“我曹某人是个大老粗,先生可别见怪啊!”

    “他的江山能不能坐稳,就看天意了,现在朝中形势难辨,我们可要小心行事才对。”李文俊说道。

    此时从门外过来了一个守卫,说道:“启禀大人,府外有一年轻人求见。”

    “哦?来见我?倒是很少有人来见我啊,他是什么人?”曹胜问道。

    “他自称是尧州般若寺的方丈。”守卫回答道。

    “般若寺方丈?唐青?哈哈,原来是唐兄弟来了。”曹胜大喜,他剿了居尧山那帮山贼后,下山的时候,和唐青已经相互称兄道弟了,本以为很难再见面了,没想到他竟然亲自找上门来了,当即招呼李文俊,“走!出门迎接!”

    李文俊一边往外走一边心里思忖,这个曹胜怎么与和尚们有了交情了,他平时不是最反感那些神啊!佛啊!认为那些都不实际,而且他有一身武功,虽然身在朝廷任职,可是却喜交一些武林人士。等他跟着曹胜迎出了门外,看到唐青后不由得一怔,怎么般若寺的方丈如此年轻,而且一身墨色的长袍,还有梳的整齐的长发,这就是方丈?方丈不都是和尚吗?

    “原来是唐青兄弟来了,来来,里面说话!哈哈……”曹胜一副开心的样子。

    “曹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唐青也微笑着给他施了施礼。

    “哦对了,瞧我这记性,高兴的都忘了介绍了,这位是李先生,是我的军师,非常的有才干。”曹胜介绍完李文俊,有指了指唐青说道:“这位是般若寺的方丈,名叫唐青,你看他年轻俊朗,哪里像方丈啊,我们彼此都是不拘小节的人,因此以兄弟相称。”。

    “原来是,李先生,失敬,失敬。”唐青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

    “方丈大师,久仰,久仰。”李文俊也十分客气。

    “哈哈,大家都是自己人,里面说话。”曹胜把唐青带进了大厅。

    分宾主坐下后,已经有下人端上了茶,“唐青兄弟,你品品这个茶怎么样?”曹胜说道。

    唐青一听这话头,就猜想这一定是好茶,他抿了一口,确实芳香无比,当即竖起大拇指:“好茶!”

    “哈哈……”曹胜十分开心地说道:“我是个大老粗,带兵打仗还行,品茶却不行,别人说好,我才说好。哈哈……哦对了,这茶是陆鸿渐前些日子路过的时候,送给我的,他每次来都和李先生畅谈品茶方面的的事情,我是越听越头大啊。”

    “哦,原来李先生还懂茶道的行家。”唐青称赞道。他心里暗暗思忖,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前世,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区别之处,这个陆鸿渐,不就是前世唐代的陆羽吗?被尊称为茶圣,自己在杭州的时候,听禅隐寺的慧果禅师提到过,他有个徒弟叫陆鸿渐,曾让他来过大西北这里调查他梦到的偈语。

    “诶,哪里,哪里。我这点微末知识和陆羽兄差远了,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一下。”李文俊说道。

    “多谢先生美意了。”唐青打哈哈地说道,心里想,陆羽的事迹他还是知道一点的,他写了一本茶经,而且自己还看过一点。

    “哦对了,这茶要喝到我们口中,可是不大容易,每个环节都有难点,不知道方丈大师意下如何?”李文俊问道,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唐青心道,看来这小子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啊,或者想试试自己的深浅,他微微一笑说道:“在下不才,对品茶了解甚少,不过据我所致饮茶有九难。”

    “哦?愿闻其详。”李文俊露出了好奇的目光。

    “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唐青说道。

    “啪啪啪……”曹胜拍手叫好,不过他又用手挠了挠头发,说道:“这听起来倒是不错,唐兄弟能再解释一下么?”

    “是啊!我也听陆兄说过一点,只是没有方丈大师说的详细。”李文俊说道。

    唐青在心里嘿嘿了一声,你听的不详细,那说明陆羽还没有写出那本茶经来,那真是太好了,自己想怎么扯就怎么扯了,反正也没人知道。

    “咳咳……”唐青干咳了两声,吸引了他俩的注意,一本正经的缓缓开口道:“阴天采摘,夜间烘焙,这就是制造不当;单凭口嚼来辨味,鼻闻来辨香,这就是鉴别不当……”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那如何鉴别才好呢?”李文俊问道。

    “我并不是说,不能口嚼和鼻闻,而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好茶叶的色泽基本上是翠绿的,而且芽头的条形也比较均匀。此外,还要特别留意茶叶里是否有老叶或死叶等等。”唐青回答道。

    “哦,有道理!方丈大师继续。”李文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腥气的盆,就是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就是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就是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就是炙烤不当;捣得大细,成了绿色的粉末,就是捣碎不当;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就是烧煮不当;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就是饮用不当。”唐青按照自己的记忆说了一大通。

    这一番话,曹胜和李文俊听得是一愣一愣的,不过,效果算是达到了,唐青本来就是来搬兵的,先来上一顿忽悠再说。等唐青说完了,他们才回过神儿来,对唐青都挑起了大拇指表示佩服。

    不过,李文俊似乎被开了话匣子,有一大堆话想跟唐青探讨,他平时和这些兵将们天天腻在一起,实在是枯燥至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像唐青这样的人,他就仿佛抓到了知音一般,问道:“方丈大师是佛家弟子,不知道喝茶和佛家有没有关系?”

    唐青心道,要说关系还真有,虽然茶道很早就起源于自己的国家,可是遗憾的是,却没有得到好好的传承和深入研究,倒是东瀛对茶道总结了四个字,为“和、敬、清、寂。”自己就今天拿来说一说吧!

    “这个品茶,和我们佛家的禅宗,有很大的关系。”唐青说道:“在品茶的过程中,要讲究一个‘和’字,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举例来说吧!”

    唐青举起手中的茶杯,在他们二人面前晃了晃,说道:“看到我手里的茶杯了吗?一只好的茶杯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人们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

    曹胜和李文俊点了点头。听他继续说:“咱们这大厅里的香气味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屋子里内,总之咱们在品茶的过程中都要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还要讲一个‘敬’字,我们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人人皆有佛性,咱们喝茶的所有的人,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还要讲一个‘清’字,清即清洁、整齐。也是指对灵魂的洗涤。符合我佛‘物我合一’的禅境。还要讲一个‘寂’字,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在佛典中有‘涅槃’、‘无’的概念。禅茶结合就有着“本来无一物”的意境。”

    “说得好!说得妙!没想到此间还有如此懂茶之人!”一道清亮的声音从窗外传来。

    李文俊猛然站起来,喃喃自语道:“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