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业倾情
字体: 16 + -

正文_第135章 征伐重 上



献帝二十六年,不过短短几个月,大齐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阳起兵,秦相倒台,而传了多年的王佐之才司徒殊木居然是君家子孙。司徒殊木得封摄政王,献帝遇刺后掌控了帝都。眼见着一批能人贤士被摄政王提拔起来,并翻冤案,轻徭薄赋,苦了许久的老百姓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帝都里的一批王侯公孙也都开始盯着摄政王王妃的位置了。

但谁也想不到,久病不愈的献帝居然被医行妙手邬世韶救过来了。摄政王不在帝都,未能掌控大局,反而被献帝泼了一盆脏水。

而摄政王被夺了封号,斥为与言城匪叛勾结的不肖子孙。帝都里被摄政王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大多也因此免职。所以上递刑部的冤案被发回。

献帝不允许任何人对言城用兵,便是不许人去救孤身陷在言城的司徒殊木。

众人眼里,司徒殊木已然处于死境。

但是他终究没有死在言城,覆齐军抢夺玉城官府财富,令西宁世子一怒率十万西宁军与言城下。而司徒殊木安然返玉城。

百姓只觉这是老天英明,更加相信司徒殊木乃王佐之才,自然不会那么容易丧命的。

可是四方诸王,帝都贵胄公卿却知道言城城门口的官司,绝非为了玉城首富的那点银子,而是西宁与司徒殊木之间本身有猫腻。

收到密报的段谨溪在书房沉思良久。所有人都以为司徒殊木掌权几月却未涉足兵权是因为腾不出手,却没有想到,是因为人家早就收了西宁。

一念及此,他脸上闪过一抹坚定。要所谓的好名声有何用,只要得到了江山帝位,史书怎么写,还是他说了算。

献帝是付不起的阿斗,但司徒殊木不是。必须赶在司徒殊木之前,将帝都拿下!

翌日,段谨溪于虎威大营誓师,公诸天下:君无君道,自有明主应运而生,灭昏君,除奸佞,还天下清宴,四海安平。

二十万东阳大军开拔,攻打胤城。

四大镇守边境的诸王各

自管辖着数个城池,而以帝都为中心,周围尚有数十城池,皆为皇帝掌控,乃王域。胤城便是在王域之内。

这是一条通往帝都最快的路。

段谨溪一边率兵攻打胤城,一边有下了密令,派了四五拨好手去玉城沿路设伏。司徒殊木乃君家子孙,又是王佐之才,他必须死!

胤城守军不多,帝都的救援也非一日能到。胤城太守守城不降,却终究输多赢少。就算有将门之子云伯侯云逸上阵领兵,也难挽狂澜。

段谨溪觊觎帝位不是一日,东阳军也是训练有素,凶悍勇猛。攻下胤城不过是时间问题。

胤城临近盘城,而盘城乃南平管辖之地。也不知道段谨溪是有心还是无意,出兵三万攻打胤城之时,便也动了五千和盘城守军小小干了一仗。

据说是两军将士口舌争锋下才引起的纷争,虽踹了盘城的门,但是两方并无很大死伤。

有心之人皆看得分明,这是段谨溪在试探南平的态度。南平王毕竟年迈,世子顾泉霄又鲜少有消息传出,若是拿下帝都的同时能够拿下南平,那才是一箭双雕。

可是向来温和的南平在此事上却展现了无比强硬的态度。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反应,十万南平军被迅速调往盘城,而领兵之人,赫然是隐世不出的世子顾泉霄。

盘城与胤城,混战,一触即发。

西宁也早已做出了反应,原本在言城讨伐覆齐军的十万大军立即便被调往了王域附近的城池。

拥有重兵的四大诸侯里,便只有北安一直没有动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北安调兵也是迟早的事。

东阳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若不想归顺,便只有拔剑而起,战!

胤城是否失守,全靠帝都的救援。十万禁卫军已尽数调往胤城。而偌大金粉帝都,也只有京畿守备营,以及龙魂骑了。

东阳的目标早就是帝都。而南平和西宁是否会剑指帝都,很难说。

太和殿上,献帝将各城求援的折子摔了满

地。久病初愈的面容十分苍白,但是却掩不住怒意,“这群乱臣贼子,居然一个个都敢如此!”

殿下臣子亦是不掩惊慌之色,献帝昏庸,从不以才能高低提拔官员,而是凭自己喜好。献帝醒后又将司徒殊木提拔的一干能人打落尘埃。是以大殿高位之臣大多只会溜须拍马。

此时大齐危矣,满殿文武大臣,居然无一人可用。

“都愣着作甚,大齐已经存亡顷刻了,你们可有人愿领兵平乱?”献帝恨恨地将一殿臣属扫了一遍,压下怒气,沉声问道。

“陛下,臣提议重新起用蒙英。此人武艺高强,征战经验亦比田洪成要足,由他领兵再合适不过。”内阁首辅站出来道。

如今调去胤城的禁卫军乃田洪成率领,但是大齐已乱,一个将军是不够的,更何况田洪成并没有多少战场经验。重新起用蒙英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献帝闻言皱眉,思兰说过蒙英暗地里效忠的是司徒殊木,此时司徒殊木未死,他并不放心将兵权交予蒙英。

而在他沉思的功夫,又有人上前道:“陛下,臣奏请释放秦相。”

一语出,四下哗然。

匀王闻言霍然回首,已经浑浊的目光居然烁烁发寒,盯着那奏请释放秦旭的官员。“老臣不同意!”

“秦旭之心,恶毒至极,唯恐我大齐不灭。你奏请陛下释放秦旭,难道是打算让这个堪为乱臣贼子的人为此事出谋划策吗?”匀王声音微寒,带着森冷的威严。

那官员被匀王一通数落,不由涨红了脸,却硬撑着道:“秦旭乃贵妃义父,就算曾经行差踏错,如今不正是戴罪立功的机会吗?秦旭为相多年,必定能有良计破眼下危局。”

匀王闻言冷哼,“用乱成贼子的计谋平乱,怕是与虎谋皮。”

“那您说,您还有何良策。”当着一殿君臣,被匀王毫不留情数落,那官员也抹不开面子,不由反问道。

匀王冷冷看他一眼,方回身对献帝一礼,“陛下,老臣举荐王佐之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