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朝野
字体: 16 + -

慕辛黎死了

    南国皇驾崩,朝野倾覆,南国城中,可能又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皇室皇子你争我夺,要么成王,要么败寇。

    的确,现在的南国在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次,兄弟反目,必定会争个头破血流。

    慕辛黎回南国已有数日,可,他却按兵不动,迟迟不肯出手。闲来无事,养养花种种草,逗逗鸟遛遛狗,生活有滋有味!

    而现在,皇位空虚,朝堂上群龙无首,已经一团乱麻,废太子,西王两党明争暗斗。就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这两个人也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唯一一个胞弟。

    他们又何尝不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说。于是,三人形成僵局,谁都想做王!

    废太子慕河,南国皇生前极其宠爱的妃子所生,传闻是妃子红杏出墙,祸乱后宫,亦或是妃子红颜祸水,魅惑君主,祸乱朝纲。总之,妃子被贬,她的祸端连累了慕河,以至于慕河被废。但,妃子并没有被赐死,只是关在冷宫。慕河的确被废,可慕河之后,再无太子,这也是事实。如此看来,南国皇还是最爱慕河的母亲,最疼慕河。而且,慕河的母亲无权无势,慕河无才无德,他又是如何来的拥护,除了他那死前就为他铺好路的老爹,就再也想不到其他了。

    而,西王慕安,乃皇后嫡亲的长子,身份尊贵,地位也高于他的两个兄弟。更重要的是,他母后的娘家权势滔天,朝臣无论是真心拥戴,还是畏惧无奈。可,那又如何,朝野上下,慕安党羽众多,无所畏惧。

    相比他的两个哥哥,慕辛黎大相径庭了。在拼爹,拼娘的起跑线上,他就落后于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贤明在外,百姓爱戴。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无权,无实。权势,地位,背景,后台,他一样没有,所以,他的处境十分危险!

    慕辛黎真的会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不,自然不会!

    慕河和慕安防范于未然,必定会向慕辛黎下手,毕竟,慕辛黎民心所向。所以,他们会认为,这个弟弟会成为威胁,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但,若是慕辛黎没了危机感呢!

    于是乎,南国上下,传出消息,瞬间轰动全国,也使明枪暗箭的两个人措手不及。

    慕辛黎,死了!是被人刺杀!

    慕辛黎生前性子柔,与人为善,更不会与人为敌,那么想让他死的,只有两个人。

    慕河还没有派人,所以他认为,慕安已经蠢蠢欲动了!

    而,慕安自知自己没有动手,那么,就一定是慕河按耐不住了!

    两方的战火燃烧,而那个导火索,就是已经“死了”的慕辛黎。顿时局面变得紧张起来,两人都在为夺位做准备。

    又是一个突然,南国皇的遗诏出现,瞬时,波澜四起,两人又是一个手足无措。

    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之,密诏一出,消息不胫而走,全国百姓皆惋惜,因为,南国皇遗诏的传人,是慕辛黎!

    慕辛黎!怎么回事?怎么会是慕辛黎!

    两人都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中的意义和缘由,毕竟,慕辛黎已经是死人一个,何足为惧!

    不过,慕辛黎死了,而凶手是谁,两人皆心知肚明,倒是可以在这个方面大做文章。至于最后谁会赢,要看两人倒打一耙,颠倒是非的能耐更绝妙高超了!

    南国朝堂上,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双方争执不休,又争执不下。

    眼看已经到了要兵戎相见,见点儿血才罢休的地步,慕河不愿纠缠,索性搬出慕辛黎的死来说事。

    起初慕辛黎的生死,是没有人在意的,可现在不一样,他可是南国皇遗诏的继承人。若他不死,那就是未来的皇帝。而且,百姓对慕辛黎拥护,已经无人可及,他们又怎么会立一个杀害了他们心目中的明主的人呢!

    慕河挥挥手,禁军拖着一个人进来,那人被打的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已经没了人形。

    那人甚是眼熟,是,是黎王的李管家!

    慕河看着满身是血的李管家,不禁流露出一丝嫌弃。慕辛黎被刺杀,全府竟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缘由,就连和慕辛黎待在一个房间的官家都不知道,可能嘛!况且刺客凶狠歹毒,自家的主子死了,而他毫发无损,论谁听了也不会相信。

    不论是屈打成招,还是他供认不讳,慕安,注定跑不掉了!

    “各位大人请看,此人便就是我前不久去了的三弟的管家。三弟被行刺当夜,李管家明明就和三弟在一个房间里。那夜,护卫听见李管家的一声吼,才发现蹊跷,闯入房间,为时已晚。但,护卫当时说,他看见三弟血流倒地,而李管家俯尸痛哭。试问,那个奴才不忠心护主的,忠心耿耿,必然要为主子殊死搏斗一番,可他却毫发无损。所以,三弟的死,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的严刑拷打下,他招供事情缘由,是有人指示,叫他杀了三弟……”

    说到这里,慕河就假意哀伤,又一番哽咽之后,就义正言辞的吼道,

    “大哥,你为何要杀三弟!还是说,你早就知道遗诏,故意想置辛黎于死地,你意图不轨,居心何在!”

    慕安脸上没有任何变化,而是安安静静的听慕河讲完。许久,他竟然笑出了声,拍手叫了好,讥讽道,

    “二弟倒打一耙的功夫可是见长啊!既然,你屈打成招,我也不便多说,带人!”

    不一会儿,一个小姑娘出现在大殿之中,白白净净,穿的整整齐齐,叫人一眼就觉得,她是个朴实的农家姑娘。

    小姑娘怯生生的看着大殿上的人,赶紧跪下磕头,小眼汪汪,满脸恐惧,嘴上还不停说着,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小姑娘的额头已经磕碰,血染红了小脸,由见可怜。众人皆不忍,忙叫人去扶她起来,可姑娘一个尽的磕头,没有半分起身的意思。

    她的举动叫所有人都不解,正当他们准备一探究竟时,小姑娘接下来做的事,更着实叫人摸不着头脑。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