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之幻
字体: 16 + -

第241章 地劫(1)

    杨遇山恢复意识的时候,他只知道自己叫做杨遇山,是一个农民,之前的一切记忆都已不存在了。他出现在一处陌生的地方,不知这处地方在哪里,也不知在不在千州大陆,只知这个地方叫做青云小镇,杨遇山便是青云小镇上的一位农民。

    镇子不大,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里,镇子的北东南各有一些不高的山头,唯有朝西一马平川是个平原。一条山溪从东到西穿过镇子中心偏北一点,一条大马路从南到北穿过镇子正中心,马路连通北方八十里外的镇子和南方五十里外的县城。镇子上每逢三八便是一个集市,周围村庄之人逢集便来镇上交易,也有外乡小贩会赶来做些贩卖的营生。每逢赶集,马路上人来人往,镇子中心更是人头攒动,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杨遇山住在镇南二里的一个小村子上,村子叫做杨埠头。村子取名杨埠头乃是因为以前村子东临一个大水库,大水库约有二十余里方圆,积蓄了从附近山上流下来的雨水,雨水充足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一个小湖泊,遇到干旱少雨的时候全镇之人也能引湖水灌溉,旱涝保收。原先的水库边上有个埠头,村子里的人又大多姓杨,村子便由此得名。不过那个水库乃是数千年前的先祖所修,而今早在五十年前被镇子里的地主乡绅们带头扒开了水库的湖堰,自此溪水从山上下来,自东而西直接流出了镇子,不再积蓄成湖。原本的水库湖底变成了农田,由于湖底淤泥甚多,农田十分肥沃。扒湖造田是地主们起意带头做的事,他们便顺理成章的将之霸占,每年可以收取更多的租子,乡绅们也从中分了三分利,多出来的农田倒是养活了不少人,镇子比以前更加繁荣起来。

    杨埠头村有两百多户人家,大多以种田为生,也有几户在山下种果树种茶园,原先由于水库的存在还有两户打鱼的人家,现在早已转而租田种地去了。村里的田产大多属于一个杨姓小地主,村人基本都是佃户,然而杨遇山却是个例外,他有祖上传下的五亩丘陵薄田。杨遇山的父亲去世的很早,而今只有一个得了肺痨多年的老母刘氏。刘氏体弱多病不能干活,全仰仗儿子种田度日,不过她的医药花销甚多,因此家中总是入不敷出。杨遇山忠厚老实,日日去田间辛勤劳作,回家便侍奉老母。由于种田所得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全都用于给老母买药,杨遇山直到三十岁了却因穷的家徒四壁,至今还没讨到老婆,比村里那些没有祖传田产的人还要穷。

    杨埠头村除了杨遇山穷的出名之外,还有个名人叫做杨二。

    杨二长得很是忠厚,就是一双眼睛特别小,还老是眯缝着眼对着天空快速的眨呀眨的,像是常常在琢磨高深的事情。

    杨二的本名其实不叫杨二,只因他在家里排行老二,外加他平时做事,基本上件件都让人觉得他是二货里的模范,村民遂叫他杨二,时间久了连他的本名也给忘了个干净。

    杨二年轻的时候本来不二,后来入了伍,参加了一个极为有名的战役,自打他退伍回来,就变得如现在一般的二。杨二刚退伍的时候,镇上的乡绅请他参加募兵动员大会,让他第一个上台演讲,叫他讲讲自己亲自参加的那场有名的战役。

    杨二来到台上,抬头朝着天空眨了半天小眼睛,然后才开口深深的叹道:“那场战役真是个惨啊!”

    乡绅听到第一句话就颇为心惊,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不过镇上参加过有名战役的卒子就杨二一个,遂耐着性子继续听了下去。

    杨二接下来说道:“双方都有一百万兵卒参加了此役,又都装备了无数精良的弓失,战场上箭失飞蝗如雨。军伍里千人为一营,当时我亲眼所见,就看见我们这边,上去一营就没了,上去一营就没了,……”

    这时乡绅赶紧上台把杨二给拉了下来。

    杨二被拉着朝台下走,心里觉得很委屈,故事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被拉下去了呢?精彩的还在后头呢,不仅仅是上去两营全没了,后面还上去了近千营的兵卒,也全都没了!这货兀自挣扎着还想继续说下去,那乡绅赶紧捂了他的嘴,命人将他拖去僻静之地暴打一顿。

    乡绅让杨二上台演讲,乃是希望他讲些好听的信息以鼓舞士气,让台下的青年纷纷报名踊跃参军。经过杨二这么一吓唬,台下的青年个个均在肚里暗想:参军真是可怕,一千人的营,上去一营就全都死光光,再上去一营继续死光光,我等要是参了军,岂不是一样的上去死光光?那还参个球的军?本欲参军的热血青年们被杨二骇的立马跑了个一干二净,乡绅被杨二气的差点自己当场也死翘翘了。事后乡绅跟人说杨二是那场战役上的逃兵,命人打断了杨二的一条腿,后来还不解气,要打断他另外一条腿,杨二他爹赶紧给乡绅送去了十石米,此事方才罢休。

    杨二大部分时间很二,不过偶尔有时候说话办事虽与众不同,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正确。

    有一年春天大旱,麦子只有寻常年份的一半收成。收完了麦子,村里人都将麦子晒干了,大部分交了租子,剩余的一小半都小心翼翼的屯起来,作为接下来一年的口粮。只要勒紧裤腰带,一锅水里撒上小半勺面粉煮成糊糊,虽然糊糊清的能照人影,好歹也能对付一天。后来老天爷一整个夏天都没降下一滴雨来,然后又一直持续到秋天,直到又要种麦子的时候依旧是大旱。

    有一天早晨,杨二忽然把自家屯好的麦子全都搬去了打谷场,摊开来在太阳底下晒。村里人见了不明白,便问杨二为何这个时候把已晒干的麦子拿出来再晒,杨二一本正经的答道:“你们不知道,我这是在求雨。”

    众人疑惑道:“为何这般求雨?”

    杨二愈发的端正了神色,伸出一根手指头指了指天,又说道:“春天里大家收成不好,没有给老天爷足够的供奉,老天爷自是不高兴,因此半年多都不曾落下一滴雨来,我今天将自家麦子全数供奉给老天爷,今夜必有大雨降下。”

    众人听了便嘲笑杨二今天又犯二了,天上明明是万里晴空,今夜如何会下雨?

    不想刚到傍晚,天上便现出滚滚乌云,继而降下滂沱大雨,大雨下了整整一夜,将久旱的土地浇了个透。

    杨二的麦子虽然全都被雨水冲跑,不过雨是真真正正的给他求了下来,现在再种麦子,来年肯定有个好收成,村里人遂对杨二刮目相看。杨二虽然麦子被大雨冲了个干净,自此天天饿肚子,但是每每收到村里人敬佩的眼光,便不用吃饭也活的很开心。

    事后杨二对村里人说:“山里的兽类修行千年,天天看日出月落参透了天地自然,因此才成了精,叫做妖精。我是个人,天天看人间悲欢离合参透了世事轮回,如今也已经修炼成了精,我是个人精。”

    大伙儿听了便哄堂大笑,说他到底还是个二货,若他想给自己再取个新名,放着杨半仙之类的好听名字不用,干嘛非要顺着妖精取个异类的名字?人精虽标新立异却也是二到了极致。

    从此以后杨二便自称人精,愈发经常的做些离奇出格之事,他比以往更加频繁的看向天空,小眼睛眨呀眨的,仿佛他在琢磨天上的事情。

    自从杨二认为自己是个人精后,村里但凡发生什么事,他必然会开口评论一番,他也把村里的每个人都一一评论了个遍,其中就包括杨遇山。杨二仔细看过杨遇山的面相,觉得他大耳垂宽额头鼻直口方,乃是一副天人之相,将来必有作为。

    村里人听了便嘲笑杨二究竟还是个二货,不是个人精,杨遇山这辈子不穷死才怪,如何会有大作为?村里人都认为杨遇山虽然老实却很愚昧,他的老娘得了肺痨,天天吃药花钱,却根本没有的治好的可能。这种病生在穷人家里,还不如早死早托生,省的连累了一家人受罪受穷。村里人眼看杨遇山现在就穷的家徒四壁,还继续把所有的钱财都给老娘买了药,另外一有时间便会侍奉在老娘身边,如此下去,若是他老娘不死,杨遇山这辈子别想有什么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