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帝君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攒齐三味真火出

    待陆一鸣将这法门要冲之处一一讲明,李锦也不吝啬自身法力,当下就将金丹元气灌入陆一鸣所指的窍穴之中。()

    他原本对陆一鸣所说九息服气之法尚自存疑,但看到陆一鸣吐纳之中的变化,却是不由叹服,原来世间还真有如此玄妙神通。看来星辰天府的灵犀星辰心还要落在他身上不可。

    在他元气灌入陆一鸣窍穴之后,那枚符篆立时就洒出一团清辉,将陆一鸣浑身映照的几乎透明。

    而李锦只不过略微贴近,便觉自身功法立时作转,将身遭灵气悉数炼化。可他如今已是金丹后期大成之境,法力本以富足,若强行灌入,只怕立时引动成婴天象,铸就元婴。

    成就元婴并非轻易之事,若无万全之备,鲁莽行之,只怕难过此关,是以他一觉有异,顿时退开数步,但等陆一鸣清醒过来。

    而陆一鸣自被这股清辉耀体之后,道胎之中蕴藏的海量灵气,就随他呼吸吐纳而逐渐精粹凝炼,化作一滴滴混圆颗粒,在道胎之中上下舞动。

    顾名思义,只要呼吸吐纳九息,便有莫名神通将其身具的灵气转为法力。以李锦金丹丹气驱使此法,虽然效率比自己亲身施展大为不如,可以金丹大成的修为,这九息服气足足持续三日之久。

    有这三日,想必这道胎中灵气便能淬尽,只消静坐闭关几日,道种就能生出。

    片刻之后,陆一鸣就将清辉收与己身,自是对李锦感激莫名。

    可当他起身告辞之时,李锦却嘿嘿一笑道:“我看你修为进步倒算不慢,眼见就要步入心火之境,不知你可有选定何种灵火点起心火。”

    陆一鸣对此早已了然,当下回道:“我现在已有空中火在身,只要寻得石中火木中火便能攒作三昧真火,便以此火充作心火,到日后成就金丹,在魔劫之时,自然大有用处。”

    李锦嘿然一声道:“三昧真火修炼之法天下早已广闻,可能修出之人不过一二人,你可知为何?”

    这个问题陆一鸣还真没想过,自然放低姿态,悉心求教。

    相传此火一但燃烧起来,非几种奇异真水不能浇灭。据说曾有一水蛟,因贪图一大修士的珍宝。在这位修士路过湖泊时,张口欲吞。不料这位大修只轻飘飘的往水中掷去一火星,这火星竟然入水而烧,将匿于水中的水蛟煮了个九成熟。

    这火星正是三昧真火,从此之后,这三昧真火就与全真教的重阳神雷,白马书院的刀笔春秋,般若寺的业火红莲同称为斩妖除魔无上神通。

    不过于这三大门派敝扫自珍不同,这三昧真火的修炼法门倒是流传甚广,不过能成就者寥寥无几。要知这空中火乃天雷击于虚空而起,在火起的一刹那间后,转眼就沉入虚空隐而不见。这空中火倒还好求,不过要在一天雷之地耐心等待,细心收取也就罢了。

    木中火也极是难得,相传此火只存于凡俗之间,修道人灵气一近这火,立刻就要熄灭。若想得之,则必要收敛周身灵气,化为凡人,在尘世间混迹。运气好的话,一两个月也就能寻到,运气不好恐怕找上十年八年也属正常。

    这两火还能有法相求,而石中火向来神秘莫测,不为人所知,就连那修出三昧真火的大修士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这三味真火修炼之法流传甚广,能有机缘者仍归寥寥。

    而陆一鸣此时仅仅只有一道凌乱秋赐下的空中火,若想凑齐三味,不知是何年何月了。不过在看到李锦嘴角勾出的一丝略带猥琐的笑意,心中顿时了然,想必剩余两火定能从他身上寻来。

    看着陆一鸣灼灼炽热的目光,李锦悠然一笑道:“当年我也欲以三味真火点亮心火,不过奈何我体质稍稍偏于金行,五行不算调和,所以才没炼成。这里有一朵木中火,你且收下。”

    陆一鸣嘿嘿一笑:“那石中火呢?”说着便伸手将这密封与美玉之中的木中火,藏于袖口之中。

    李锦一甩衣袖,没好气回道:“石中火我也不知,你自去寻觅,难不成我还要为你备齐不可。”

    李锦顿了一顿续道:“此火你即收下,那星辰天府之事,自由你一肩挑之,灵犀星辰心可是前往五方论剑会必有之物,容不得半分疏忽。”

    陆一鸣自是不会推拒,稍稍了解星辰天府之后,便转身而去,此时距天府百年开启之期还有数年,看来倒要及早步入心火之境才是。

    所谓事不宜迟,既有九息服气道法加持,陆一鸣便索性紧闭洞府,不眠不休三天三夜,终将道胎之中灵气全然化作少阳之气,也就是他们所谓的东华至真之气。

    而此时他道胎也总算凝炼如实,凝出一粒莲子大小的道种,在其丹田之内静静漂浮。这筑基一层道胎化种的修炼也终于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要设法凑齐三味,点亮心火步入筑基二层心火焚尘的境界。

    如今他已得空中木中两火,唯差这石中火罢了。别人觉石火难得,而陆一鸣却不作如此看待。

    有诗云: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此诗所指石火乃是指石头相撞刹那发出的一点火星,借以示喻人生之短暂。

    不过若以燧石交击的火星当作石中火,则大谬也。陆一鸣自得空中火以后,便瞄上道家炼魔至火,三味真火的主意。平日有意无意之间,倒也集存了一些有关石中火的记载。

    不过这些记载大多空洞无物,不值一哂。唯有在他为创制通窍法门之时,在栖霞堆积如山的典籍之中才找到些语焉不详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才算真正有用。

    其文曰:石中火,臣火也,上佐君主,下应子民,人感天地而起。

    这寥寥十余字虽然未将然含糊,可也为陆一鸣指出了方向,这火非是坊间流传天生灵火,而是修道之人和天地交击产生的一股无名之火。此火无相无形,无法与言,只要此火一出,立时便能勾连空中火与木中火,最后加以调和,分出君臣民来,而三昧真火自然而就。

    可惜,陆一鸣没能将昆仑山所藏诸多道典背下,要不然他就会知晓,成就三昧真火其实无有这般麻烦。

    魔劫已然将近,正道修士不论修为何如,皆置身于此。三味真火若是修成,就算与境界高出一筹的魔修交手,也能有上几分胜算,陆一鸣自然不会错过这等机缘。

    至此之后,他除却每日间晨间修炼少阳之气,其余时间尽是体悟天地灵机,翻阅门中长老留下一些修行心得。

    时光迁延不作停留,转念之间空中明月圆缺更了三轮。

    这日晨间,他原本正于湖心小亭观赏游鱼戏荷,正是悠闲洒然。忽觉一线灵机从灵海之中绽放而出,转眼间便臻入一种无上道境。

    此时若不注目细视,他似乎就不存于世间一般。他似是与这亭子湖面融为一体,无有彼此之分。这境界就是道教所谓天人化生。儒教名其天人合一,佛教谓之舍利金丹。这正是金丹后期才能轻松掌握的道境。云之法界自有一说——但凡能在筑基之时便能踏入此境者,成就金丹自是指日可待。

    有此一提,也无怪乎凡是能修出三味真火,必会成为大神通之士。皆因若想与天地共鸣,必要踏入天人化生之境。

    只可惜以他此时修为,踏入此境终是不能久持。他心念一乱,整个人就从道境之中脱身而出。但就是这短短一霎,他原本藏于丹田之中的两团火种立时扑出,在一股散逸清凉的透明火焰的调和之下,融为一体。

    他就要点起心火,渡过心火之劫,将一身浊气化去,而后步入筑基二层,心火焚尘之境。

    这上中下君臣民三火自调和一处之后,变猛然一扩,将陆一鸣全身尽身染作一片银白,而陆一鸣浑身蕴藏的浊气就在这银白色的火光耀射之下,炼作烟尘,随风而去。

    而就在火光刚放出之时,陆一鸣却是浮尘遮眼,沉入心火之劫营造的幻境之中。心火焚尘不单是要将修士体内浊气祛除,至重之处,还在将俗尘往事一并烧去,将心中念头涤清理顺,至此不受前尘琐事相扰,只要谨守内心就不虞有内邪生出。

    修士在步入此境,就可以以某某子自称,当然前提是,能脱开这心火之劫营造的幻境,不至于难以抽身才可。

    而此时陆一鸣就已然置身这幻境之中。自他幼时被人扔于荒野之时起,一天一天的延续下去。从步履蹒跚到健步如飞,从百家姓三字经再到黄老周易,从刀枪剑戟再到笔墨纸砚。他一生经历所有之事居然尽在幻境之中一一重现,甚至于连他幼时常玩的玩具,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有关自己身世之惑,仍旧被遮掩于迷雾之中。

    按说他如今心火已结焚尽前尘,浮查一生,所历之事一一于梦中演化,为何独独缺少他被抛弃与荒野之前的事情。

    唯一能证明他身世的线索,就是一方翡翠雕刻的貔貅挂饰,可也在他年少之时莫名遗失,从而导致陆一鸣也不在思及此事。

    陆一鸣一哂,心火之劫不过尔尔,哪能惑住己心。可他此念一出,一股悲戚之感便直袭心头,他两眼顿时一酸,两行清泪便滚滚而落。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a><a&a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