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弃妃骋天下
字体: 16 + -

正文_第四十五章: 造反

来到灾区整整三天的时间,叶春朝都在衙门里醉生梦死,他带来的银子都在不知不觉间溜走,并非在这个地方享受完了,一个正在闹旱情的灾区,有银子也没地方花。

这就是他带着暗卫的作用。

叶春朝命令暗卫,暗中将银子运回去,运到他的秘密仓库里。

三百万两银子,三天的时间,少了一半,而赈灾这件事情,他还一点都没有开始办。

灾民们苦等不见,本来说好的粥厂也没有开设,死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吃死人。

地方官每天派出官兵镇压,防止有灾民闹事,关闭了城门,只准进不出准出。若不是有灾民流窜到了京城,叶春朝也用不着下来。

话说回来,叶春朝要是不下来,他也没有机会接触这么一大笔的银子。

只是眼下,地方知道绝对不能再让灾民流窜出去了,若是现在的情况被京城知道了,他和叶春朝都要完蛋。

上面的做法引起了灾民的极度不满,有几个在乡邻间有声望的人奋起反击,带头闹事,要求叶春朝开设粥场,最起码,要先保住老弱妇孺的性命,青壮年可以去给衙门干活换取一点为数不多的粮食。

叶春朝被闹得烦不胜烦,不对不出面处理这些事情。

一群饿的七荤八素的灾民纠结起来,聚集在衙门门口,等着叶春朝出来。

叶春朝一现身,就被眼前这幅景象给吓了一跳,这么多的灾民,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全部的灾民都聚集在这里了呢。

“乡亲们,安静!”叶春朝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带头闹事的人抬起手,百姓纷纷住嘴,看着叶春朝,等他发话。

“乡亲们,大晏帝得知蒙城闹旱灾,整日茶饭不思,忧天下人之忧,人都瘦了好几圈,特意派了本官前来,视察灾情。”

“胡说八道,你来了都好几天了,也没见过你做过什么!带来的粮食呢?赈灾的银两呢?不是说要开设粥场吗?整整三天,我们等了整整三天,你们什么都没做过!”

叶春朝忍着怒火,“开设粥场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本官带了三十万担粮食,都是给大家开设

粥场用的,如今粮食的车队都在城外,只要大家乖乖听话,不再闹事,就给大家开设粥厂!”

这话有分量,大部分人都住嘴了。在这种时候,没有什么比让叶春朝快些开设粥厂更加重要的事情了,粮食掌握在他们手里,开不开粥厂,还不是叶春朝一句话的事。

“叶大人,那就快点打开城门,放粮食进来,开设粥场吧!”

叶春朝抬手示意那人安静,“并非本官不想开门,只是由百姓到处乱窜,非要出城,一路跑到京城去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本官这次能够下来,还是在大晏帝面前费尽了口舌才争取到这些粮食,若是再有人多嘴多舌的,大晏帝龙颜大怒,恐怕会直接来个屠城!”

他这番话纯属胡说八道,但是这些百姓从来都没有见过大晏帝,天高高大晏帝远的地方,谁知道这些京城来的人说的话是真是假?

听说要屠城,百姓都愤怒了,打仗的时候,敌人尚且不会轻易屠城,大晏帝怎么能够对自己的子民下这么重的手?

叶春朝见达到效果,不失时机的说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话:“乡亲们,只要你们互相看好了对方,不要再让那些多事的人跑出城区,就能够早日开设粥场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若是有人一天不老是想着出城,就一天不开设粥场,大家自己看着办!”

驱虎吞狼,让百姓把愤怒的矛头对准身边的人,而不是这些官员,这就是叶春朝的高明之处。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骚乱,有好几个点都开始围殴一些人,这些人都是想着要出城的,就是因为有这些想着要出城的人,才耽误了大家开设粥场的时间。

怒火被转移,地方官对叶春朝的佩服简直是不能自已,点头哈腰,连连拍马屁。

问题解决了,叶春朝拍拍手,吩咐下去,等这些百姓闹的差不多了,就赶紧开设粥场吧,不然事情闹大了,根本就没法收拾。

一波三折之后,总算是开设了粥厂。

只不过,叶春朝带来的赈灾银两越来越少,带来的粮食能够让百姓吃到的也越来越少,粥厂发放给百姓的粥都是稀薄的很,几乎和清水差不多。

衙门派出了

士兵守卫,每个人只能领取一碗,一旦发现重复领取的,立刻乱棍打死。

如此一来,开设粥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骚乱。

百姓本来以为,开设粥场能够缓解一时间的饥饿,谁料到,情况反而越发不如从前。

很多孩子为了多吃一口粥,被官兵追着打,连碗都摔了,他们的大人拼命保护孩子,官兵就连大人一起打,活活被打死的人都不在少数。

地方官发话,说这是为了节约粮食。

这些人,自己不珍惜粮食,还要耽误别人吃,死有余辜。

人心寒凉。

三十万担粮食,本来足够让蒙城百姓人人都能够喝上一碗粥,现在闹到这个地步,纯碎是因为地方官和叶春朝狼狈为奸,相互勾结。

说白了,也就是官官相护,银子进了叶春朝的口袋,而粮食,则成了地方官的私人财产。

百姓能够得到的,不过是一些残羹剩饭。

人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这些走投无路的灾民。

开设粥场之后,眼看着被打死的人比饿死的人都多,百姓不堪凌辱,纷纷开始造反。

这个状况也早就在叶春朝的意料之中,他下令自己从京城带来的官兵进城镇压造反的灾民,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只要能够把灾民镇压下去。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不知道是谁将这件事情捅到了大晏帝那里。

朝廷上一片混乱,灾民造反可不是件小事,有句话叫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蒙城这次的灾情压不下去,失了民心,举国造反都是有可能的。

大晏帝黑着脸,扫视着底下跪着的一大片黑压压的大臣们,没有人敢站出来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好好的带着三百万两银子去赈灾,为什么百姓还是越死越多?

明明已经开设了粥厂,为什么百姓还是不满意要造反?

若只是小股民众不满意闹事,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解决,何必用得着出动官兵镇压?

定然是因为叶春朝在灾区做了什么引起民愤的事情,这才导致了大规模的灾民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