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宣抚使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两家同忧

    常老爷比夫人还心软,最怕看见女儿眼泪汪汪的样子,忙挥挥手,“行了,起来吧,哭天抹泪像什么话。”

    常久闻言,连连叩头,起身撇下爹娘,姐姐,堂哥一溜烟跑了。

    常夫人向常老爷抱怨,“阿久现在这个样子,都是被你惯坏的。她掉两滴泪,你就心疼,回回都这样。”

    常老爷摇摇手,问常恒,“那刺客抓住了?”

    “是的,叔父。一场虚惊。不过,多亏了萧将军在场,不然的话……”

    常祥在一边轻轻扯了下常恒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实话实说,怕吓倒爹娘。

    常恒一声轻咳,笑道,“总之,一场虚惊。什么事也没有。”

    常夫人问道,“恒儿,哪个萧将军?”

    “回婶娘,就是朔方主将,朔方大捷的首功之人萧烈萧将军。”

    常夫人看向常老爷,“你可识得?”

    常老爷点头,“庆功宴上见到了,前左相萧老爷子的孙子。因他此次功大,萧老爷子也被赦回长安了。”

    “这么说,得谢谢人家。”

    常老爷皱眉,问常恒,“刺客什么来头?知道了么?”

    常恒道,“刺客承认,他是勺磨的儿子阙律啜。”

    “哦。”常老爷感叹,“来得好快。”

    常夫人转回头来,“祥儿,恒儿,你们去忙吧。阿久以后往外跑,要劝着点儿。”

    二人答应着离开了,常夫人面露担忧之色,“老爷,久儿她……”

    常老爷安慰夫人,“不要想太多,还好人已经捉住了。”

    “老爷,我前面说要谢谢萧家,你不说话,是有什么问题么?”

    常老爷叹了口气,“那个萧将军好像是喜欢上咱们家久儿了。”

    常夫人吃了一惊,面色微变,“竟有这事?”

    常老爷点点头,“照那天庆功宴上的情形看是这样的,不过,久儿似乎并未动心。不然的话,可就麻烦了。”

    常夫人催促道,“老爷,事不宜迟,那你现在就进宫跟皇上和太后说说,把阿久和太子的婚事给办了。反正这俩孩子也不小了。久儿十六岁,太子十八岁,也到了该办婚事的年龄。”

    常老爷沉吟。

    “怎么了?”

    “夫人,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自从咱家久儿出使朔方诱杀了勺磨,我感觉,她跟太子的婚事十有八九要黄。”

    “不会吧?久儿不顾个人安危,可是为了朝廷啊。”

    “话是这么说。可是……”

    “哎。不行,你马上进宫跟皇上和太后说。”

    “怎么说?太子婚配可是朝廷大事,不是我三言两语就定得了,说得动的。再说,我们是女方,不可以主动的。自久儿诱杀勺磨的消息传回长安,太后和皇上对我的态度明显疏远冷淡了许多。”

    常夫人焦急地问,“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事已至止,只好顺其自然了。”

    常夫人怒道,“都是你惯的阿久,任性妄为!”

    常老爷抚着夫人的背安抚道,“莫气,莫气,凡事都有定数,急不来的。常久任性,多是在西州住那两年,被大哥大嫂溺爱所致,并非我娇惯。常恒虽是大哥的孩子,但这些年跟常久一起长大,两人又同在西州待过,自然比跟常祥亲近些,你不要老当着他的面指责常久。孩子心里会不舒服。”

    常夫人点点头,“我一心急就忘了这些,以后注意就是。”

    “阿久的婚事……”

    常老爷摇手,“儿孙自有儿孙福,急也没用,我听说,宇文右相有意把他的女儿宇文贞许配给太子。”

    “什么?前些日子不是传出他女儿患有恶疾么?”

    “那不过是躲避皇上的赐婚,皇上要给宇文贞和萧烈赐婚。宇文丞相不愿意,想出的滥招。近几日又放出话来,说是只是偶有微恙,所谓恶疾,全属误诊。”

    “还可以这样?”

    常老爷微笑,“宇文右相一向霸道,这对于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听说右相与陈王一向过从甚密,为何突然间又要把女儿嫁与太子?”

    “右相一向无利不早起。他到底怎么想的一时之间也难以揣测。”

    “久儿与太子的婚事若是不成,你恐怕在朝中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常夫人担忧道。

    “没事。我想得开。倒是久儿,你这些给盯紧些,别让她随随便便外出。虽说刺客抓起来了,总还是小心些。”

    “嗯。”

    “忙过这两天,我去拜会一下萧老爷子,顺便感谢一下萧烈。”

    “好的。”

    萧老爷子这两天精神头好了些,每日会挪到院子里晒一会儿太阳。

    萧烈拿了一卷书,一边看,一边陪祖父闲聊。

    看着聊着,人便走了神。

    想起那日射向常久的三支箭,不由地心里一阵阵烦躁,那日临别,常久说过要登门来拜谢,他时时望向门口,期盼她的身影能够出现在那里。

    他倒不是盼着她来拜谢,他就是想看到她。

    他已决定回朔方了,希望临别前再见她一面,跟她好好聊一聊。

    “烈儿?烈儿?”

    萧老爷子连唤两声,萧烈才回过神来,看向萧老爷子,“祖父,什么事?”

    “你怎么回事?老走神?是不是陪我这个糟老头子聊天很无聊?”

    “没有。祖父。我就是想了想回朔方的事。”

    “我还是那句话,这次不娶了亲,甭想回朔方。”

    “祖父。您老也太霸道了,孙儿身为边将,老待在长安算怎么回事?”

    “这次大捷,突厥不敢说元气大伤吧,也着实损失惨重,残部已西逃,谅他一时半会儿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朔方已暂无什么劲敌,你急着回朔方干什么?趁此机会,先把亲成了。祖父已托人给你物色妙龄女子,不日便会有结果。”

    “祖父。您老好生休养身心就好。我的事我自有主张,您老就甭操心了。”

    “儿女终身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母远在外地,祖父不替你操心谁操心?”萧老爷子顿了顿又说,“听说宇文右相正在托人把他女儿宇文贞说于太子,想做太子妃,你知道这事么?”

    “哦?”萧烈突然来了精神,兴奋得双眼放光,急切地问,“祖父,您的消息可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