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珍奇案录
字体: 16 + -

第230章 两份履历

    “你是想问那两件从黄宏光那里“借来”的法器,该怎么处理?”张剑东估计技术刘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技术刘憨笑着。他想向张剑东请示的,正是这个问题。

    自从彭胡遇害案发生后,整个刑侦队的工作就全部集中到了命案之中。黄宏光涉嫌5年前遇害喇嘛案,就暂时被搁置了。

    不过,如果说被“完全搁置”了,也不准确。因为,张剑东在指导全力侦破彭胡案的同时,依然在安排小唐继续寻找庆郡王溥恩后人的工作。

    只有这样,找到了溥恩的后人,才能通过其后人的dna信息,并与1号法器中的某一颗属于溥恩的人骨念珠匹配,最后证明黄宏光说谎,证明黄宏光与喇嘛遇害案的直接关联。

    “您当时,是以爱好者的名义,向人家借来把玩的。现在,好几天已经过去了,如果是正常把玩,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技术刘不敢低估黄宏光的警惕性,说到,“我想,如果东西一直放在我们警方手里,一定会引起黄宏光的警觉的。弄不好,一旦打草惊蛇,还没等我们的证据到手,黄宏光可能就已经采取行动,或者毁灭其他证据,或者干脆逃跑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又看了一眼没有发话的张剑东,技术刘以为领导怕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于是赶紧补充说到,“张队放心,我已经将1号嘎巴拉法器中所有人骨念珠的dna信息各自提取了出来,并完成了高清3维拍照。所以,我们不用怕归还了法器后就失去了证据。”

    “你的工作做的很全面。”张剑东看了看一脸严肃的技术刘,笑着说到,“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而且还是我个人名义借的,我可绝不能背上‘不讲信誉’的恶名。”

    说完,张剑东又迟疑了一会儿,显然他有一些自己的顾虑,似乎感觉现在就立即归还法器有些不妥。于是便对技术刘说道:“这样吧,你现在先通知小唐,给我准备一份黄宏光的主要履历。”其实,在前期调查中,警方已经初步掌握了黄宏光的基本情况。但那些情况过于“粗线条”,不足以让警方深入了解黄宏光的具体情况。

    张剑东总觉得对于黄宏光这样一个潜在的对手,自己了解的还不够多、不够充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深谙此道的张剑东,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好嘞!”技术刘领命而去。

    下午,张剑东按照市局的通知要求,去参加了“全市公安系统严厉打击涉毒犯罪”的汇报会。作为刑侦队长,张剑东做了重点发言。其实,在岱山市一贯保持的对涉毒犯罪的高压态势下,岱山市在本轮涉毒犯罪有大范围扩散的大背景下,居然持续保持了低犯罪率。

    这一点,市领导对公安局提出了表扬,而公安局内部则是重点表扬了刑侦队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张剑东则不免又是一番“感谢领导支持”“感谢兄弟单位协助”等一堆政治正确的发言。

    最后,在市领导的“持续保持对涉毒案件的高压打击态势”的要求下,大家再次统一了思想认识后,散会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张剑东发现自己的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两份材料。一份是彭胡的履历,一份是黄宏光的履历。这时,张剑东才想起来,在他参加市局会议的时候,分别收到小唐和石强发送的两条短信,大致内容差不多,都是说相关人员的履历已经按照张剑东的要求整理完毕。因需要外出办案,所以就没有等待张剑东回来当面汇报。

    “两个人速度还挺快的!”张剑东对手下的执行力还是相当满意的。

    看着眼前的两份文件,相同的,都是个人的履历;不同的是,两份履历分别涉及两起不同案件——一个是凶杀案的被害人,一个是一个悬案的可能的嫌疑人。

    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张剑东顺手先拿起了一份履历看了起来。

    这第一份履历,是黄宏光的。

    黄宏光的这份履历相对于警方最初对其的了解,更多的反映的是一些客观的信息,完全没有客观的评价。让张剑东比较关注的一点就是,黄宏光早年也曾混迹于岱山有名的古玩街,并在2005年8月份的时候,因为非法倒卖文物而受过警方打击。

    不过由于情节较为轻微,而且其本人认罪态度较好,能主动交代,还有立功表现,所以司法机关仅对其处以罚款和拘役1个月的处罚。

    本以为黄宏光就是一个古董发烧友而已。没想到他浸淫古董行当多年,甚至还倒卖过文物。这一点大大超出了张剑东的意料。如此说来,黄宏光接触嘎巴拉法器,也绝非单纯出于文化和爱好的因素。

    既然在古董行当还受过打击,那么黄宏光应该对古董的价值,尤其是源自他手中的那件嘎巴拉法器的价值是非常了解的。

    根据张剑东这么多年来与古董行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在这个圈子里混迹的人,大多处事圆滑,为人老道。这一点,从黄宏光接受的刑罚可见一斑——倒卖文物一般是大罪,而黄宏光在案件中接受的处罚这么轻,可见他在作案过程中应该是非常谨慎的,以至于即便东窗事发,他依然可以为自己留下退路。

    “对付这样的人,得加倍小心。”张剑东心里暗自提醒自己。

    张剑东又简单扫描了一下履历里剩下的相关细枝末节的信息,感觉意义都不算太大。

    放下黄宏光的履历,张剑东又将另一份履历拿了起来。这份履历记载的是遇害人彭胡的详细情况。

    相对于黄宏光的履历,彭胡的就相对复杂了——他先后因为诈骗、偷盗、寻衅滋事等问题,先后被司法机关处以有期徒刑2年、拘役3个月、治安拘留3天等处罚。

    虽然不是那种民愤极大、罪大恶极的穷凶极恶的歹徒,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彭胡就是那种生存在社会相对底层,却又不甘心生活在底层的那种最不稳定的社会因子。

    在警方看来,这种人属于“边缘人”——如果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成功地压制他们内心的邪恶冲动,使之不至于对社会产生过大的危害;而一旦遇到一点火星,或者环境对他们过于宽松,那么潜藏在他们心中的那种邪恶的种子,就会迅速膨胀、爆发,成为社会和人民的敌对者。

    相对于这种“边缘人”一般都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彭胡却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履历中显示,他曾在岱山市业余驾驶能手竞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并因此在赛后被一个化工企业聘用,当上了运送危化品的司机。

    看到“化工”企业,张剑东的思绪突然从彭胡的履历中飞了出去。

    他想到之所以警方接触到了嘎巴拉法器和黄宏光,也就是因为那个曾经在 “化工”企业效力的“化工狂人”杜非海。

    “也不知道这位杜非海现在又在研制什么高端化工产品了。”张剑东想想,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突然觉得这个“化工狂人”还是很可爱的。

    正当张剑东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履历时,他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