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珍奇案录
字体: 16 + -

第218章 密宗法器

    “张警官,又遇到难缠的案子了?”电话另一头,是历史学泰斗邝大业教授。

    “教授,您怎么知道的?”张剑东愣了一下,惊讶于邝大业精准的判断。

    “现在是半夜十点了,如果是找我聊天,好像这个时间不太合适吧?”邝大业笑着说到。

    这时张剑东才注意到已经晚上10点了,于是满含歉意的说到:“哎呦,教授,真不好意思,我刚才确实一直在忙于一个案子,也没注意时间。这个时间打扰您,真的太冒昧了。”

    “无所谓啦,上年纪了,觉少了,现在还没到我睡觉的点呢。”邝大业显然没有责怪张剑东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吧,但愿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你们警方发挥一点余热。”

    经过多次交道,张剑东也已经很了解邝大业教授的脾性和为人了,于是,便也不再客气,直奔主题。

    “邝教授,您听说过‘人骨念珠’吗?”张剑东开口问道。

    “什么?”话筒里传来邝大业疑惑的声音。显然,这个问题问得过于唐突,邝大业完全没有听明白。

    “我想问的是一种法器,戴在僧侣手上的念珠。是不是某种佛教用的念珠,是用人的骨头做成的?”张剑东略微解释了一下。

    “这个……”邝大业略有迟疑,但还是给出了张剑东想听到的回答,“略有耳闻。我可以在我所知范围内给你简单介绍一下。不过,毕竟不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也许未必能答道你张队长的满意啊。”

    张剑东非常高兴,心里暗自赞叹“果真不愧近现代史泰斗级的人物!知识面确实很宽。”

    于是,邝大业开始介绍这种“人骨念珠。”

    人骨念珠是密宗特有的法器,为西藏所独有。它的专有名字叫“嘎巴拉”,在藏语中,“嘎巴拉”就是“人骨”的意思。

    这种法器非常神圣,有资格被做成嘎巴拉法器的骨头,只能是那些修炼上乘的喇嘛。因为在藏域的喇嘛,终年处在艰困的自然环境中,努力修行,皆有其一定的证量,再加上修持拙火等诸内报身的功德,其身已非凡人业报之身,而是具有广大功德力的圆满报身,再加上其生前发愿要将其一生修行骨络,以天葬方式,制成法器、念珠,留给有缘的修行者,帮助他们成证佛道。密宗相信,人的皮肉是肮脏的,而骨头是圣洁,尤其是那些密宗高僧大德的骨头,是具有庇佑万物生灵的灵性的。有些密宗高僧去世前,会特意叮嘱徒弟,将自己天葬后,取出骨骼,打磨成小小的念珠,然后做成手串,供后人礼佛用。

    听了邝大业的基本介绍后,张剑东心想“看来,单单就黄宏光对‘人骨念珠’的介绍,还算是基本属实。”

    “那邝教授,一个高僧去世后,骨骼会被做成所少串念珠啊?人身体的骨骼可是有200多块的啊……”张剑东刚问完这个问题,马上就后悔了。

    “胡说!”果然,邝大业教授少见地、很不客气的打断了张剑东的疑问。而张剑东这位刑侦队长,则只能像做错了题的小学生一样,等待老师的批评。

    “张队长!请不要用你们刑警的职业习惯去量化一位高僧的遗骨!我不知道人身上有多少块骨骼。可是,我们这些凡人,能与高僧们相提并论吗?高僧的每一块遗骨都是具有灵性的,怎么能用‘做几个手串’来度量呢?”邝大业的语气很不好听。对此,张剑东虽然感觉上有点不愉快,但还是完全能理解的。

    邝大业也没有考虑张剑东的感受,余怒未消地继续说到:“不过,我也知道,你问我这个问题,应该是跟某个大案子有关。所以,我可以告诉你,一位高僧,无论他生前多么伟大,多么受人景仰,有多高的修为,圆寂后,都只能化为唯一的一颗无比珍贵的念珠,进入唯一的一尊手串中。”

    “一颗念珠?”张剑东觉得自己听错了,“邝教授,您是说‘一颗’?”

    “一颗!”邝教授确认到。

    “邝教授,我知道,有些问题不能被量化。”张剑东首先表示了歉意,但还是觉得必须得问清楚,“但是,我还是需要知道,人的骨骼有204到206块,而且有些骨骼还很大,例如腿骨。为什么人的的这么多骨骼,却只能做一颗小小的念珠?”

    “张队长,文化和宗教的事情,本就比你们的技术鉴定要复杂的多。”也许是知道,张剑东的职业素养让其有非常理性和习惯量化的思维,邝大业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下,尽量耐心地解释道,“之所以一位高僧只能化为一颗念珠,那是因为只有人的头骨中两眉之间的那一小块被称为‘眉轮骨’的骨头才有资格被作为念珠。”

    “哦?还有这么回事……”这个答复大大超出了张剑东的心理预判。

    原来,密宗佛教认为,眉轮骨是观想的进出口,也是置心的所在,修行者一生的成就尽在于斯。而且,眉轮骨要从圆寂高僧的头骨上取下,并在获得者地颂经中不断打磨。因为眉轮骨是人体最坚硬的骨头,所以,对一块眉轮骨地虔诚打磨、钻孔,甚至可能要耗尽一个僧人毕生心血。

    这时,张剑东突然想起了在黄宏光那里发现的猴子头骨,也正是在头盖骨附近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空洞。“居然能坚持密宗教义,虽然是用猴子头骨替代人骨,不过依然可以看出来,黄宏光在制作法器这件事情上,还是比较认真的。”

    “耗尽毕生心血才能完成一串法器,太珍贵了!”张剑东由衷感慨。

    “一串?!”邝大业突然提高了声调,“张队长,不知道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你没听清楚。所谓‘耗尽毕生心血’,做出来的仅仅是‘一颗’念珠而已,不是‘一串’!如果想得到一串由多颗人骨念珠打磨而成的嘎巴拉法器,需要很多代高僧的上下传承,时间跨度上百年很正常。”

    张剑东顿时哑然了。心中大大地吃了一惊“这得有多么强烈的意念啊。可能也只有同样为高僧大德的人,才有信念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

    想到这里,一个疑问在张剑东脑海突然涌现:“邝教授,这么说的话,真正的人骨念珠存世的应该非常少吧?”

    “你总算做出了一个准确的判断!”邝大业略有欣慰地说,“恕我做一个不太专业的判断,这种完整的人骨念珠,存世应该不超过5串。”

    凭借邝大业在历史学界的泰斗地位,尽管他做出“不超过5串”的判断不见得非常准确,但是,人骨念珠存世极少的结论,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嘎巴拉’法器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们都是‘活着的’”。邝大业继续不紧不慢地说到。

    “活着的?”这三个字着实把张剑东吓了一跳。如果说法器是用去世高僧的人骨做成的,张剑东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现在又说法器都是“活着的”,却让张剑东脊背发凉。

    可能听出了张剑东的内心纠结,邝大业赶紧补充道:“每一件‘嘎巴拉’法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上面的好几颗人骨念珠,是先后用好几位去世高僧的头骨做成的。也就是说,一件现在的法器,可能在若干年后,又会补充上一颗来自刚去世高僧身上头骨的新念珠。”

    “哦!”张剑东恍然大悟,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原来邝大业口中所谓“活着的”的法器,无非是一种比喻,说明这种“嘎巴拉”法器是不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

    “那岂不是说这种法器的念珠数量会越来越多?”张剑东好奇道。不过,从他在黄宏光那里获取的两串“嘎巴拉”法器来看,似乎每一件法器的念珠数量都不算太多。

    电话那头,立即传来邝大业教授爽朗的笑声,“每一件法器都有着严格的规矩,尤其是对念珠的数量。虽然不同的法器之间不一样,同一件法器的念珠构成也会不一样,但是,念珠的总数量都是恒定的。”

    张剑东认真听着。

    对于这样的“好学生”,邝大业显然是很愿意倾囊相授的。“最初的法器上的所有念珠,其主干都是用竹子研磨而成的,并点缀理石、玉石各一颗。然后陆续添加新的人骨念珠。每增加一颗念珠,就对应地把响应位置上的竹子念珠替换下来。所以,念珠总数量相对于其刚做成时,是不变的。”

    “哦,终于明白了。同一件法器在不同的年代,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张剑东大舒了一口气,“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规矩。”

    “不但规矩多,而且几乎每一件法器身上都有一本厚厚的历史。如果有时间,我可以跟你好好聊聊。我当初只是为了晚清历史,而涉及到一位晚清王爷的生平事迹时,才从侧面对这种神秘法器有所涉猎。”邝大业虽然研究方向是清末和民国史,但是由于其研究的精度和广度都很高,所以其学问是触类旁通的,对于“嘎巴拉”念珠显然还是有相当的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