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珍奇案录
字体: 16 + -

第147章 潜逃老家

    “详细说说。”张剑东倒是没有小李那样沉不住气。

    原来,再次来到星州酒厂后,在当地警方配合下,酒厂迅速找来了原浆保管员。

    起初,保管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没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当小李和小虫把问题挑明,问他有没有私自截留灌装在瓶中的原浆后,保管员又诅咒发誓,说他绝对不干偷鸡摸狗的勾当。

    实在没有办法,小李和小虫就把案情的严重性告诉了保管员,明确告诉他,他的行为可能涉嫌一起谋杀案,如果知情不报,将来可能会追究他的包庇和知情不报的法律责任。

    顿时,这名保管员腿都软了,立即说明了情况。

    星州酿酒厂的酒虽然品牌和名声不算太大,但是用料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用正宗的传统工艺,认认真真酿造出来的,不含任何人工酒精。所以,星州酿酒厂的酒口味非常醇厚,深受爱酒、懂酒人士和圈内人士的欢迎,尤其是在当地或附近区域,非常畅销。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知名的品酒师郭品鉴对星州酿酒厂这么熟悉的重要原因。

    最近,星州酿酒厂打算推出新品——52度酱香原浆。为了能迅速在业内得到认可,酒厂管理层决定组织中国白酒协会的10名资深会员进行品鉴,并提出意见。活动结束时,还赠送了每位嘉宾500毫升原浆。而作为管理原浆和为赠品进行封装的管理员,抓住了原浆灌注到瓷瓶后,从外观上上便永远无法判断到底是否灌注满的这一漏洞,实际上在每个瓶子里,只灌注了400毫升。而连厂里的领导也不知道瓶子的自身重量,所以,灌注并封口后,除了管理员自己,任何人也不知道瓶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酒。况且,作为赠送的酒,不论是赠送者,还是被赠送者,也向来没有人关注到底是否足量。

    就这样,一番瞒天过海,管理员共截留下竟多大1000毫升的原浆。而这1000毫升的原浆,都被管理员自己拿出去卖掉了,以换取蝇头小利。

    “他卖给了谁?查出来了吗?”张剑东急切询问到。

    “卖个了一个来自岱山的客人,这个人叫方大奎。”小李高兴地答道。

    “方-大-奎……?”张剑东在心里把方大奎的名字默念了一遍,接着追问道:“好啊,我们手里有这个方大奎的基本信息吗?”

    “基本信息有,但是非常详细的信息暂时还没有。那个原浆酒管理员与方大奎是酒友的介绍认识的,仅一面之交,更谈不上什么交情,完全就是为了这1000毫升的原浆的见不得人的交易而认识的。”小李显然已经下了不少功夫了。

    “好,这一趟收获不少。给你们记一功。”张剑东为案情终于又取得突破而高兴。

    “张队,不过,有个问题我很纳闷,之前没来的及问您。您是怎么突然对星州古酿原浆管理员产生怀疑的呢?”小李在电话中表现出了很好学一面。

    “呵呵,小伙子,家里装修肯定没用你动手吧?”张剑东笑着反问小李。

    张剑东卖的关子,让小李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先不跟你们细说,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吧。不过,可以你提醒一下,家里有个贤内助,还真的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啊!”张剑东笑着挂断了电话,如果不是老婆张瑗瑗提醒他油漆工会克扣油漆牟利,他也许也不会想到原浆酒管理员会克扣原浆牟利。

    紧接着,张剑东找来了同样为了这个案子在加班的石强和文刚。

    “石强,现在对酒渍的排查,出现了重大进展。”办公室中,张剑东把对方大奎的买酒情况进行了简单交代。

    “立即组织力量,给我排查这个方大奎。今晚,我就在办公室等你的结果。”张剑东的命令不容质疑,他要趁热打铁,把侦破工作再向前推一步。

    领命之后,石强和文刚便立即从调查方大奎的详细信息入手,试图锁定其行踪。

    方大奎,今年45岁,出生地为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街道大栗子沟村,小学文化程度。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姐姐就嫁到了邻村,时常回家;弟弟还算有出息,早些年就外出了,20多年间,从没有回过家。方大奎近些年长期在岱山市和星州市以及周边地区活动,没有固定的工作,而是靠临时给人家打零谋生,至今未婚,也没有固定住宅。据初步的外围侦查,此人嗜酒如命,并且在圈子里是小有名气的“品酒师”,对各种白酒的特点了如指掌。

    “张队,这个方大奎,之前一直在岱山市一出租房内暂居。可是,就在方少刚遇害案发后不久,他就不辞而别了,拖欠了房主2个月的房费也未结,目前去向不明。”石强向张剑东汇报着案情。

    凭直觉,张剑东认为这个方大奎已经很接近他心中预设的对方少刚遇害案的嫌疑人的心里刻画了。

    “去向不明……?”张剑东皱皱眉头,感觉有点棘手。像方大奎这种没有固定工作,居无定所的人,是警方最头疼的目标对象之一。

    “不过张队,我想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方大奎可能的下一个落脚点。”石强略带神秘的看着张剑东微微一笑。

    “哦?有意外收获?”张剑东愣了一下。

    “呵呵,张队,这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嘛,据我们判断,这个方大奎很有可能会秘密潜回老家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街道,与父母团聚过年。”石强不紧不慢的说。

    张剑东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在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这个判断是不是有点过于武断了?就因为要过年了?有没有其他依据?毕竟你能想到的,方大奎也能想到。”

    “我的推测当然有依据。”文刚接过话头,继续说道,“我们已经通过方大奎出生地——大栗子沟村的村委会,外围秘密了解了其家里的动向。”

    “恰好就在昨天,一位林姓村干部在村口碰到了前去赶大集的方大奎的父母——方顺德和廖青芝。因为方顺德好吃懒做,其家庭条件很不好,于是村干部就多问了一句,说‘难得见你们两口子赶大集啊,还买这么多鱼肉’。结果方顺德就非常高兴地咧开大嘴,略带神秘地回答道‘今年要回来过年了’。当村干部想继续询问时,方顺德却被其妻子拉走了,不让其乱说。”

    张剑东默默听着,没有做声。

    “张队,我们仔细了解了,方顺德一家社会关系极其简单,人缘非常糟糕,早些年就跟所有亲戚绝交,社会上更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他们准备大鱼大肉不可能是为了招待外人的。”石强补充说道。

    “为什么不是招待他们的女儿或小儿子?”张剑东说出了疑点。

    “这个我们也跟村委确认过。”显然石强和文刚的工作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他的女儿就在邻村,经常回娘家。方顺德没必要为了女儿回娘家而显得那么高兴,况且,平时即使过年女儿回家,方顺德也没有大操大办准备酒肉,而是让女儿自己买来带回娘家的。”文刚继续说到。

    “至于他的小儿子,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虽然一般人家都是‘满家孩子爱小的’,可是方家却很特别。据村干部说,从小,方顺德就不待见这个小儿子,稍有不顺,或者一喝酒,就非打即骂。20多年了,这个小儿子就从来没有回过家,也从来没有听到方顺德提起过这个儿子。甚至,村干部都怀疑可能这个小儿子早就已经因为某种变故不在人世了。即使是这个小儿子回来,方顺德也不会表现出任何高兴,更不要说买鱼买肉了。”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身负命案的方大奎自以为是,认为警方不会相信他敢于在这个时候回家。所以,他竟然开展‘反向思维’,恰恰就在这个时候,竟然要回家。但毕竟是有所担心走漏风声,所以他特意嘱咐父母在村里保守自己将要回家的秘密。这才出现了村干部遭遇的那一幕方顺德夫妻欲言又止的情景。”

    “回家过年?他回家会不会为了他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沉吟了一会儿,张剑东果断说道:“事不宜迟,跟家里交代一下。石强,文刚,你们两人,再加上我,我们三人东北擒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