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珍奇案录
字体: 16 + -

第145章 两书丢失

    千恩万谢地送走郭品鉴,张剑东马上又被小唐拉到了死者方少刚的书房,径直来到了一片狼藉的书柜前。

    “有什么进展吗?”张剑东问道。

    “经过勘察,这个现场虽然凌乱,但是没有打斗的痕迹。”小唐介绍道。

    “也就是说,这个书架上的混乱,是为了混乱而混乱的?”张剑东问道。

    “是的。这么凌乱的现场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在通过凌乱的书柜,在有意掩饰什么。”小唐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嫌疑人是想掩饰什么呢?”张剑东继续追问。

    “目前还不知道。”小唐说道,“但是,我这里有重大突破。”

    “说说听听。”

    “我想,既然嫌疑人把书架搞乱,是为了掩藏他的罪恶线索。那么,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把书架上的书恢复为原来的有秩序的状态,这样应该可能会发现新的线索。”小唐说道,“好在,我们经过仔细勘查,发现书架上的密密麻麻地贴着档案纸,上面清晰地标识着日期。而每本书上,也都标注着日期。我们判断书架上的日期与书上的日期,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小唐介绍情况的同时,张剑东也在认真地查看书架和散落在地上的部分书籍。

    包括仍然倒在书架上的,还有散落在地上的书,大约一百本左右。书籍内容涉猎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还有一些涉及明清历史相关的书籍。整体来看,这些书档次相对较高,并没有太多仅仅用来消遣和娱乐的快速消费书籍以及那些豪华包装的“面子书”。

    见张剑东暂时没有表态,小唐继续汇报:“经过大量的匹配工作,我们发现,书架上仅有两个位置的标签没有相关书籍与之对应。分别是书架第5层左侧第2个标签标注的‘13年4月12日’,和第6层右侧第4个标签‘12年12月10日’这两个位置。”

    “哦?”张剑东立即走到这两个位置,仔细查看了一下。

    “知道这两个位置上,原来是什么书吗?”张剑东问道。

    “张队,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工作,仅仅进行到了这里。”小唐有点不好意思地答道,“因为方少刚已经遇害,他妻子董萍神志不清,孙宸宸则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她从来不进方少刚的书房,更不知道书柜上的每个位置分别是什么书。所以,我们暂时一筹莫展。”

    张剑东考虑了片刻,然后微微露出笑容,“还有一个人,你没问。这个人一定知道这两本是什么书。即使这个人不知道,他也一定可以提供线索。”

    小唐一听,顿时兴奋起来,“谁?您就别吊我胃口了。您倒是说啊。”

    “呵呵,你应该问方少刚公司的财务人员。”张剑东笑着说。

    “哦?”小唐有点纳闷。

    “你啊,太缺少社会经验。”张剑东认真说,“像方少刚这样的民营大企业老板,往往是不需要给自己开工资的。巨额的工资反而会是他需要交纳大量的个人所得税。所以,他们这些老板的一般做法,就是不给自己开工资,而是将自己的所有日常花销都拿到公司财务报销。就拿方少刚买书来说,肯定会走他们公司的账目。”

    小唐顿时醒悟了,一拍脑门,“好,我马上就与他们公司的副总联系。上次去他们公司调查的时候,他们也明确表示会竭尽全力协助我们破案的。这个忙,他们一定会帮的。”

    好在,方少刚公司的财务工作做的还算健全,在副总的指示下,财务很快表示,在13年4月和12年12月,各有1笔购买书籍的财务支出,金额分别为35元和23元。而申请做账的人,则是方少刚的实际秘书米浩坤。

    经过与米浩坤的查证,证实,13月4月12日和12年12月10日,他在老板方少刚的指示下,分别以网购的方式,购买了两本书,书籍名字分别为《我的前半生》和《福贵人回忆录》。

    “不好意思,米秘书,能不能跟我说说这两本书主要是什么内容呢?”电话中,小唐想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信息。

    “唐警官,具体内容我没完整看过。但是,大体内容我还是可以跟您说说的。”电话另一头的秘书米浩坤说道,“两本书都是回忆录。第一本书,作者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讲述其从3岁被送到紫禁城并随即登基成为皇帝开始,直到1962年成为政协委员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想。第二本书,是溥仪在1943年伪满洲国称帝后册封的‘福贵人’李玉琴的回忆录。”

    挂完电话,小唐一方面为终于弄清楚了丢失的书籍名称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不知道嫌疑人盗取这两本书的真实用意,而又如坠新迷雾中。

    同样有这种感觉的,还有张剑东。

    “嫌疑人没有偷走家中值钱的重要物品,而仅仅偷走了这两本书。这是何用意?难道这两本书中,隐藏了重大的秘密?”张剑东心里划上了大大的问号。

    “难道这是个文化大盗?专门偷窃重要书籍,结果被主人方少刚发现后行凶?”小唐做出了连自己都觉得不太靠谱的假设。

    “这两本书又不是什么绝版、孤本。刚才方少刚的秘书也已经明确表明,在网上随便都可以买到。既然这样,嫌疑人冒这么大的风险来作案,根本就说不通。难道嫌疑人爱书如命,却又付不起这58元钱?”张剑东明确表示不赞同小唐的假设。

    小唐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道,“张队,这两本书的被盗,是不是仅仅源于某种巧合?”

    “什么意思?”张剑东表示不理解。

    “我们在这里费力的分析这两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嫌疑人取走这两本书,本来就没有任何目的性,而是随手随便取走,用于一些与本案非常无关紧要的用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垫桌角、点火生炉子等等。”

    “你的这种判断肯定不成立!”张剑东断然否定了小唐的这种猜测。

    小唐两只大眼睛瞪着张剑东,明显她对自己的想把被领导“无情”否定,并不服气。

    张剑东领着小唐,走近了书柜,“呵呵,你这个脾气啊,总是不服别人的判断。来,你看这两本书的位置,整体来看,位置都很靠下,嫌疑人如果要取这两本书,需要蹲下来。这相对来讲很麻烦。”

    小唐感觉张剑东说的很有道理。

    “而且,这两本书的位置,一个在第5层左侧,一个在第6层右侧,如果不是有意挑选的话,嫌疑人没必要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各取一本书拿回去垫桌角。”

    对于张剑东的分析,小唐心服口服。“张队,我知道了,如果是无意的举动,嫌疑人会在案发时那么紧张的时间中,下意识地快速从位于自己眼睛高度的第一排或第二排书架上,抽取相邻的两本书。而不是像现在的情况这样,从书柜偏下方分别抽取两本距离较远的书。”

    “终于开窍了啊。”张剑东略微一笑,“而且,从作者上看,两本书的作者是两口子——溥仪和他的妃子;从内容上看,他们的回忆录,无非是涉及清宫秘闻以及溥仪被由战犯赦免前的那段曲折的历史。所以,两本书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据此,我也判断,这两本书对于本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张队,那这两本书,到底指向什么呢?”小唐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张剑东,不解地问。

    “不知道。”张剑东诚实地两手一摊,表示他目前对此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