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笼
字体: 16 + -

正文_第七十三章

秦淮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御书房了,但每一次来,感受似乎都是不一样的。皇上如今召唤他前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国库里大半的收入都是秦家的产业缴纳的贡税,早前为了和西凉打仗,议和之后为了表示大兴的国力以及泱泱气度,也为了安抚因为物资匮乏而狂躁的西凉,皇上更是大手笔的运了一批物资过去。因此,此时的国库,定然十分空虚。

而如今,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不过是希望从秦家募得赈灾资金。这寻求资金一事,还得保密,否则恐怕有损一国威名。

秦淮进来之后,门,立即就被关上了。低调奢华的御书房,只余下冷面的皇帝与冷淡的秦淮。身为臣子,秦淮自然要对皇帝行礼。皇帝看着恭顺的秦淮,心里想的却是秦夫人出事之后,眼前这个男子冷着脸要求他将三公主远嫁的模样。

“秦爱卿不必多礼了,坐下吧。旁人不知,但朕间或与你打交道也这么些年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朕心知肚明。想必你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为了何事,国库空虚,但秦爱卿的家财却比国库还要丰盈,以往尚未入仕,便毫不吝啬的大笔捐献,如今身为臣子,更该有兼爱天下的胸襟。此事朕不夺你的功劳,爱卿愿意出多少银子朕便如实昭告天下,自然,若爱卿不愿意,朕自然也是不勉强的。不知爱卿意

下如何?”

“钱财乃身外之物,一切如皇上所言,昔日秦淮并未入仕,尚且不吝惜那点银子,如今身为臣子,如何能够将百姓的危难视而不见?秦某本就有意捐赠,只是顾忌着身为人臣的身份,不便强出头。况且,此事事关重大,身为臣子,如何能够隐瞒?自然要先交由皇上处决。锦州早已传来书信,对于灾情,秦某也颇为了解,因此,秦某愿意捐赠一百万两白银给朝廷作赈灾之用,锦州城中,秦某的商铺中,所有的掌柜和伙计都会协助总督,度过此难。”

皇帝想了想,点头。

“秦爱卿果真大方,莫怪坊间百姓对你赞誉有加。不过,既然是秦爱卿的私人捐赠,便不必经过朝廷之手了。爱卿手下能人颇多,尤其是掌管钱账的能人更是比比皆是,总要比只会论理朝政的官员要强得多。再者,爱卿的手下,朕也是十分相信的,此事交给爱卿处置,再恰当不过。”

“像爱卿这般才能,礼部侍郎的位置着实是屈就了。即便爱卿坐在丞相的位置,也绝不会逊色于当今的池丞相。不过,爱卿毕竟是刚刚入仕,年纪轻轻,在朝中威望不够,还有很多事情该向池丞相多多学习。此事若是办的妥当,朕也有理由将你提拔上来,否则,你一个新人,只怕是要受人排挤的。有时候,锋芒太露并非好事。

“秦淮谢皇上指点。此事,定然不会叫皇上失望的。不过,升迁便免了吧,总归我只是出了银子,而且是以个人的名义出的名字,不该以此作为升迁的依据,否则其他大臣恐怕会心有不甘。再者,皇上所言甚是,秦淮从一个商人进入朝堂,本就惊世骇俗,算是破例了,如今作为一个新人,锋芒太露总归不是好事。臣还是愿意慢慢来,若臣真的有才能能够协助皇上管理朝政,自然会有升迁的时候。”

如此,皇上算是满意了。本来,就没有让秦淮升迁的意思,只是碍于当初秦淮立下战功,再加上广结善缘,在坊间名声甚骁,再加上太子的引荐,便随便给了个礼部侍郎的位置。只是,秦淮那无法估计的财产以及他的号召力,始终还是他眼中的一根钉,自然不肯再轻易给他壮大势力的机会。如今还未在朝堂中建立起权势的秦淮终究让他安心一些,他在朝堂,行事起来也颇为忌惮,不得不顾忌自己身为臣子的身份,与他,也能够就近监视秦淮的举动。

刚才那样说,不过是客套的安抚,以秦淮的聪明,自然听得出言下之意,不可能真要什么封赏。

“既然事情已经决定,此事便劳累爱卿奔波牵引了,若有什么意外,便立即上奏。朕也乏了,你便请辞吧。”

“臣告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