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悠闲小日子
字体: 16 + -

135、憧憬

    “咱们先用葫芦庄买的黑酱,将用盐渍好的菜放进去,要均匀,做到处处有酱,上面要加封面,防止脱酱发酥。还要日晒夜露,下雨加盖,防止雨淋。腌制十五天后,再捞起用酱油洗出,这是第一步。”谢萱说,谢王氏和惠娘就开始操作起来。

    “咱们普通人家吃酱菜,也就是这么腌。听你这么说,还有第二步?”谢王氏一边将腌菜放进一个新坛子里,一层腌菜一层酱,听谢萱说是第一步,不由得笑问道。

    “不止第二步,还有第三步呢!”谢萱笑眯眯的回道:“第二步,等十五天后,用甜面酱、豆饼酱、甘草粉和酱油,用甘草粗粉加水煮沸,这样能把干草粉中的甜味逼出来,给酱菜增加一些独特的甘草甜味。将这些东西混合成稀薄酱,将第一遍腌好的菜淹没,不能露出酱面,要经常拌动、检查,日晒夜露,下雨一定要加盖。再腌二十天入味。一百斤菜要用十六斤甜面酱、八斤豆饼酱、二两半甘草粉和九斤二级酱油。”

    谢王氏和惠娘听得直咂舌,谢王氏啧啧几声道:“我的乖乖,加恁些东西,又是甜面酱又是甘草的,这要不好吃,还不亏死?”

    惠娘也叹道:“自己吃的酱菜,咱们都是随便用酱腌腌,已经比咸菜强多了。要以这法子,这不是吃酱菜,这比吃肉还贵还费功夫哩!”

    “姥姥,你们别先忙着惊讶,这样腌出来就比平常的好吃些,也能卖了。但要是想更加好吃有风味,后面还有两步哩!”谢萱不禁一笑:“第三步要加糖浆。一百斤菜加进约三斤白砂糖、用甘草水溶化,将先前腌好的菜浸没。晴天要用撬缸拌动晒太阳,阴天或时晴时雨的天气可盖缸不动,防止雨淋,再腌三天。这样那股甜味才能渗进酱菜,咸中带酱香,酱香中微带回甜,吃起来才叫人欲罢不能哩!”

    “还有哪些,你干脆一并说了吧,还吊你姥姥和娘的胃口哩!”谢王氏不禁嗔怪道。

    谢萱不禁莞尔:“最后啊,腌好的酱菜用五钱茴香、半钱花椒、半钱山柰,炒干后磨成粉,一层酱菜加上一层调料粉放入坛内,用油纸和泥密封,不能进了空气。这才算完呢!”

    谢王氏和惠娘一边将腌酱菜,一边不由得啧啧个不停,满脸的都是不可思议。

    “谁能想到哩?恁些步骤,就是记都记不清哩,谁能想出来酱菜还能这么腌?”谢王氏说道。

    惠娘也道:“恁些步骤,最后腌出来,也不知道啥味?”

    谢萱道:“最后腌出来的酱菜要颜色呈淡棕红色,外表起皱纹,吃起来口感是脆的,绝对不能酥,要是酥了,这菜就算腌失败了。咬一口,中心得是棕黄色,先入口是浓郁的酱香味,回味要甜,有回味悠长的感觉,这才是成功哩!这样腌出来的酱菜,肯定得比泰和楼的甜酱瓜茄和酱大通姜好吃!”

    谢王氏惊喜道:“人家泰和楼的甜酱瓜茄和酱大通姜,一盘就卖四五分银哩,要是咱们做的比他们还好吃,岂不是挣的更多?”

    “娘,人家开酒楼的,成本在那儿放着,就是普通菜进了酒楼也得往贵里要,咱们小本生意哪儿能和酒楼比?”惠娘这时反倒清醒些,“咱们这酱菜一斤能卖四分,就赚大发哩!萝卜、姜、雪里红、芥菜,才值几个钱?自家种了拉去菜市去卖,价钱贱时几文钱买一大篓哩!来年咱们在院边的荒地开几亩荒地,全种上菜,连菜也不用买。就是那酱、糖、调料要钱,也不过是配料,要是来年咱自家做酱,成本就降的更低了。到时候能挣不少哩!萱萱,你给算算,一百斤减去成本,能挣多少?”

    谢萱低头心里算了算,笑道:“娘说的是,什么菜进了酒楼都得要几倍于成本的价格,人家掌柜、大厨、跑堂的、菜肉、楼房,都是成本哩!咱们味道再好,价格也别和泰和楼比,它一盘酱菜才有几两?就要四五分银!那咱们就按一斤酱菜五十文算,一百斤就是五两银子,再减去成本,自己种菜不用钱,但是调料、糖、酱、坛子也要成本,就减去三层吧,这样算来一百斤能卖三两五钱。”

    惠娘喜笑颜开,连忙道:“三两五银不少哩,再说不一定用的着三层的成本,来年咱们自家做酱,做酱用的豆子也自家种,只买调料和糖、盐、坛子,哪里用的着三层?往年全家累死累活半年下来也不剩下三四两哩!”

    “说的是,再说,哪儿能只腌一百斤,那还不得几千斤的腌?一年下来,少说也得挣个一二百两银子哩!”说道此处,谢王氏不由得欢喜,笑的合不拢嘴。

    惠娘也笑的眯起了眼,蜡黄的脸色也不禁涌上几分激动的潮红,神色中充满了憧憬。

    谢萱看着这母女俩眼中的欢喜,不由得也嘴角翘起,心中愉悦。

    能够通过自己的手,一点一滴的改变周围人的生活,这种成就感可不是购物刷手机就能轻易得到的。

    未来有未来的活法,现在有现在的活法,谢萱看着谢王氏和惠娘充满了憧憬的笑容,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

    天快黑的时候,终于将所有的菜都用酱腌好了。

    谢王氏和惠娘做好了晚饭,虽然只是稀饭杂粮馒头,大家也吃的香甜。除了炒萝卜外,惠娘炒了个鸡蛋配蒜黄,被李莲抢着吃了,一边吃还一边斜楞谢萱,谢萱也不跟她一般见识。

    吃过晚饭,大家闲坐了一会儿,谢萱拿来一盒傅君之送的点心,一盒木樨香茶,让惠娘撮了些泡了,众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吃点心喝茶,边说闲话,商量未来几个月该做啥。

    谢萱就跟她爹娘掰着指头算账,要买多少黑酱、甜面酱、盐、糖、调料、酱油、酱菜坛子,他们又不识字,只能让他们默默的记在脑子里,千万莫忘了。

    谢王氏又说来时给他们带了二十两银子,给他们做酱菜的本钱,让他们好好干。

    惠娘和李昌平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李昌平连忙说等挣了钱肯定会还钱。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众人心里却热烘烘的。

    等到炭盆里余温渐冷,月上中天,众人方回去睡觉。

    因为惠娘家里两个屋都是盘的炕,地方倒大,炕又烧了火,夜里睡得倒也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