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悠闲小日子
字体: 16 + -

112、买猪头

    冬至过去不久,谢家的韭黄和蒜黄因为大受欢迎,卖了不到半个月就断货了。

    只有豆芽和豆苗生长周期短,能够持续不断的供货。

    韩正业催他赶紧再招工人挖地屋,扩大规模。

    这回卖菜和豆芽,总共挣了约有三百两,谢青山看手里又有了钱,也有这个想法。

    正是谢家晚饭时候,大家围着八仙桌吃饭。也只有此时,谢家人才有空聚集在一起说说话,白天时候大家都很忙。

    谢青山就将想要再招工人挖地屋的想法说了。

    “姥爷,这时候再挖地屋,工程完成最少也得一个月,再种上菜,生长再得一个月,到时候都开春了,卖不上价钱了!”谢萱吃着一碗香甜的鸡蛋羹,听到谢青山的话,劝道:

    “再说,姥爷你没发现?看咱们种冬季菜卖了钱,外头多少跟风挖地屋种菜的?等咱们再请人挖地屋、种好菜,人家的冬季菜也跟着就上市了,哪怕他们种的没咱们好,价钱比咱们订的略低些,也是有人买的。”

    种冬季菜毕竟不是太有技术含量的事,只要温度和湿度达到,哪怕肥料配比没谢家好,最多也是长得没谢家种出来的茂盛,压低价格的话,也是有利润的。

    谢青山拿着馒头的手顿了顿,叹口气道:“是哩,临近几个村里都有学咱们种冬季菜的,北辛庄、王家庄、葫芦庄,我都听说有人种。”

    谢平田听说,气的把筷子在半空中挥舞了一圈,忿忿道:“李大李二也偷偷挖地屋种哩,要不是上回在咱家干活的张黑子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哩!”

    幸亏谢平安在庄子上看地屋,要是知道这件事,肯定气的拿锄头去岗下村打上李家去。

    “只要看到咱们挣了钱,那就肯定有人跟风学习,这是不可避免的。”谢萱说。

    大家都叹气。

    谢萱一口气吃完了鸡蛋羹,谢王氏又盛了半碗面汤给她,谢萱拍了拍小肚子,无奈笑道:“姥姥,我吃不下哩!”

    “小娃子正长身体,再吃点儿!”谢王氏就笑着说。

    谢萱只好配着韭黄炒鸡蛋又喝了几口面汤,实在吃不完,剩下的谢王氏喝了。

    谢萱正揉着鼓鼓涨涨的肚子,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姥姥姥爷,这两天没那么忙了,明天咱们买点儿猪头肉、杀只鸡。我不是说有个卤味方子么,咱们试试,要是味儿比县城里卖的还好,咱们手里也正好有钱,就买个铺子,卖卤味熟食,怎么样?”

    谢青山却没有立刻答应,有些迟疑道:“做生意啊?咱家世代都是土里刨食儿的,也不知能不能做成?种菜也算是咱的老本行,轮到做生意,咱没经验啊……”

    谢王氏一拍巴掌,说道:“往年去县城卖菜卖山货,那不一样是做生意?不就多了个铺面么,跟卖山货也不差啥!有这大好的挣钱机会放在眼前,老头子,你还犹豫啥?”

    “姥爷,也不是说立刻就开起铺子来了,明天卤些猪头肉和一只鸡,你先尝尝,要是不好吃,这铺子咱们还开不起来呢!”谢萱就说。

    她理解谢青山的顾虑,谢青山主要还是求稳,不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当初种菜也是见挣了钱,才扩大规模的。

    “那行,明天就试试吧!”思虑了一会儿,谢青山就点了点头,同意了。

    见他们商量好了,旁边谢志诚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咽了口口水,跟谢萱说道:“萱萱,明天要卤肉?什么时候啊,等咱们下学能赶上不能……”

    谢志远虽然没说话,但看向谢萱的目光里也满是期望。

    “你们害馋痨痞哩,前几天冬至才吃过饺子,每天还鸡蛋羹和炒鸡蛋不断,也没堵住你们俩的馋虫?”林氏拿筷子敲了谢志诚一记。

    “娘,鸡蛋再好吃,也不能跟肉比啊!沈承福天天带着饭盒,每天不是鸡腿就是红烧肉,还有点心,我看着眼馋哩!”谢志诚摸了摸头,嘟哝道。

    “沈承福是哪个?”谢王氏就赶紧问。

    谢志远就解释道:“是柳树屯沈大官人的孙子,学堂占的就是他家的宅子!”

    在旁边仔细听的谢平田听见了,就严肃了脸色,对谢志远和谢志诚道:“你们在学堂里是学东西的,不是跟别人攀比的!咱们土里刨食供你们上学,可不能没学会道理,反倒学会一堆富家少爷的坏毛病!”

    谢青山也不由得摆正了脸色,说道:“你爹说的是,咱们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没顾得上你们,可不能学坏啊!”

    “爷爷,爹,我们没学坏,昨天先生还赞我字写得工整哩!”谢志远就连忙解释,生怕家人误会。

    谢志诚听见,就赶紧低头吃饭,装聋作哑。

    谢萱瞧见谢志诚缩着头躲避大家的目光,忍不住嘴角上翘。

    谢王氏就赶紧出来打圆场:“不过是小孩子馋肉,哪儿就学坏了?明儿咱就杀只鸡,上葫芦庄买个猪头,按萱萱的法子卤肉吃!”

    大家都笑着同意了。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吃过饭,打发谢志远谢志诚上学,谢王氏就带着谢萱去葫芦庄。

    葫芦庄是附近的一个大庄子,坐落在清虚观山下,因为常有人上清虚观上香,就慢慢的在山下的葫芦庄形成一个集市,附近村落农户买卖东西大都去葫芦庄。

    葫芦庄上最有名的的就是蒋家烧鸡铺,谁家请客送礼,都喜欢去蒋家烧鸡铺提一只烧鸡。

    之前谢家也买过几回,谢萱吃着,感觉味道也并没有大家夸的那么好。

    葫芦庄明显比别的村子富裕,大路两旁的房子有很多是青砖瓦房,不像别的村落,普遍都是土墙茅屋。

    特别是通向清虚观的中街,两旁都是开门做生意的铺子,油盐酱铺、肉铺、布店、香纸铺、茶馆,客人也都是附近村落里的农户。

    跟着谢王氏一路走来,遇见好几个熟面孔,个个都拉着谢王氏寒暄说话,有的打听谢家卖冬季菜、有的问谢家还招工不招、还有的想佃谢家庄子上的田,谢王氏一边寒暄一边滴水不漏的回应着。

    谢萱都在谢王氏旁边听的不耐烦了,好不容易等那些人跟谢王氏寒暄完,就跟谢王氏一起去肉铺。

    肉铺屠夫姓刘,是个胖子,看见谢王氏过来,笑的眯起了眼,连忙招呼道:“王嫂子,今儿又来卖肉?您要多少,今儿刚杀的猪,新鲜着呐!”

    因为前一段时间谢家挖地屋招待工人,隔三差五就在刘家肉铺买猪肉,一买就是几十斤,所以刘屠户对谢王氏印象很深刻。

    “刘屠啊,把那猪头给我拿一个!”谢王氏指了指案板上的猪头,笑着说:“你可得给我收拾干净了,上面不能有猪毛,要收拾的好,回头咱家少不了来你这里买哩!”

    刘屠户听了,眼前一亮,提过一个猪头就在谢王氏眼前晃了晃,笑道:“王嫂子,我刘屠你还不放心?没说的,肯定给您收拾的干干净净!”

    谢萱踮着脚看案板上的肉,看瘦肉颜色呈粉红,肥肉呈乳白色,确实是新鲜的,又问道:“你这儿有猪骨没?怎么卖的?”

    刘屠户赶紧道:“猪骨头?多得是,你要是买肉买的多,送你们!”

    谢王氏说:“怎么也是来一趟,就再买点儿肉回去!”在案板上挑选。

    谢萱第一次来葫芦庄,东看看西瞧瞧,处处新奇。

    正当谢萱四处瞎看时,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一处卖绒花绢花排草梳的小摊贩前挑挑拣拣,旁边似乎是几个同伴,边挑边叽叽喳喳的说笑。

    那人长条身材,涂脂抹粉,脸儿涂的白白的,扣身衫子紧紧的裹在身上,哪怕寒冬腊月,也显得曲线窈窕,除了赵二姐,还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