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美人谋
字体: 16 + -

第一章 初入江湖

    夜,秋风微起,万籁寂静,一轮圆月悬挂在夜空之中,黯淡了星辰,月光洒落在这漆黑的山顶,泛起一片银光。银光之下是一座古朴的庵堂,大门已有些残破,其上挂着一面牌匾,上书“静月庵”三字,在一片柔和的银光下,显得这几个字异常耀眼。

    “嘎吱”一声开门声,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只见庵堂侧门处走出一素衣女子,缓步走到山顶崖边迎风而立,衣带翻飞。一只鹰隼从半空中飞来俯冲而下,直直的往女子身上撞去,眼看着就要撞上却又从容地减速缓缓落于女子伸出的手臂上。

    女子熟门熟路地从它身上取出一张字条便任它飞去。

    漫天星辰和硕大的圆月在她身后,似乎近在咫尺,只要一抬手便可摘星辰!

    清晨的阳光不知不觉已透过窗户洒落在桌上,上面放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和一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速归”二字。

    门外传来一阵不轻不重的敲门声,把兀自沉思的云汐惊醒,来人正是这静月庵庵主静月师太。

    只见她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披散着,身上穿着一件月白色锦缎长裙,裙裾袖口处均绣着精致的白莲花样,外罩一件素白色纱衣,恰好露出曲线优美的颈项和锁骨,脸上未施粉黛,那容颜已是倾国倾城,十几年偏居一隅的时光好像并没有在她身上刻下任何痕迹,晨光照在她身上恍然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云汐常常看着她会有一种错觉,不知哪一天她就真的羽化登仙了。

    静月师太虽自称是道姑,但云汐在这里五年从未见她穿过一天道袍,她的衣服都相当奢华,锦缎丝绸比比皆是,且每一件衣服都绣着精致的白莲,无一例外。

    云汐轻唤一声“静月姑姑”跟着她走至桌边坐下,冯静月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发丝瞟了一眼桌上的包袱但笑不语,抬手给两人倒好茶水,举起茶杯抿了抿。终于开口道“原本答应你母亲照拂于你,不曾想因缘际会,我来了这栖云山,便再未过问江湖中事,虽心中对你母亲有愧,但也无能为力。”

    似是想到了什么,她看着前方却并没有焦距,又举杯抿了口茶水继续说道“幸而后来你义父带你来了此地,才能尽心照拂你五年,现今你已十五,即便不是你义父让你回去,我亦会让你下山去的,总不能让你在这里陪我一辈子,虚耗青春”

    听罢,云汐想到的第一个念头竟是,这一番话怕是这十年间静月姑姑对她说过最正经的一段话了。

    栖云山,山峰极高,自山腰以上云雾缭绕无论阴晴雨雪终年不散,远远望去,就像是白云栖于这山峰之上,故名栖云。

    此时,云汐正背着包袱站在静月庵后殿的空地之上准备下山,其实这整一个山头并没有下山的路。当年的妙手仙子冯静月轻功卓绝,原本也便是打着与世隔绝的念头,一路凭着那绝世轻功来了这里,觉得此地风景甚好,便定居下来。故而在此十年间想来栖云山的人络绎不绝,但真正能来到山顶的人却屈指可数。

    栖云山下是一个小镇,小镇名叫栖云镇,也是因着栖云山而得名,云汐久未下山也不知现今江湖中是个什么境况,想到昨日义父的信中只写了“速归”二字便觉得有些心绪不宁,来栖云山五年,未曾回过幽谷,每月十五便会与义父互通书信,平时义父在信中虽然也不会长篇大论,但至少也会闲话家常几句,而昨日那略显潦草的两个字着实让人忧心。

    栖云镇闻名于整个锦国,一大原因是因为妙手仙子高调隐居栖云山。当年妙手仙子医术了得,尤其她所制丹药,虽没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功效,但起码药到病除,故而盛名天下。然而在她芳华正好之时却突然宣布归隐,这让江湖中人都觉得愕然,也直接导致江湖中很多人求医问药都无门,只能来栖云镇碰运气,俗称死马当活马医。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有不死心的,就时不时的来栖云山打探打探消息。很长一段时间,栖云山附近的江湖人碰到熟人打招呼都是那么一句“今天你碰到妙手仙子了吗···”

    栖云镇出名的另一原因是当年书圣冯固先生的《山河志》里曾提到“渡神仙山神鬼居,栖云山上尽人杰”意思是说,能住在渡神山的不是神就是鬼,能上栖云山的皆是人中龙凤。当年妙手仙子轻轻松松就登上了栖云山让江湖中一众所谓的英雄颜面扫地,一介女流都能登上栖云山,更何况是七尺男儿!江湖众人甚是愤愤不平,故而至今还有很多人都执着于来栖云镇······爬山!

    静月姑姑曾经告诉过她,饭馆,茶肆,酒楼这些地方是消息交换流通最广的地方。果不其然,她在饭馆里一顿饭的功夫,就已经听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璇玑玉竟然再现于世!

    据说璇玑玉乃是当年熙朝始帝白枫随身携带之物,无论上朝堂,下战场,从未离过身,史书曾记载熙朝始帝白枫有一次曾在朝堂上公然说出“璇玑者,天下之至宝也”这样的话,甚至在临终时未曾有别的遗嘱,只是口念璇玑二字离世,更笃定了天下众人的猜测,璇玑玉中必定藏着什么秘密。此次璇玑玉现世已然引起各方注意。

    十五年前,璇玑玉的出现就已闹得江湖血雨腥风,此次再现也不知会把江湖搅得怎一个天翻地覆。云汐放下手中的筷子,心中一片惆怅。大堂之中原本闹闹哄哄一群人正在讨论璇玑玉,却突然被门外更加嘈杂的一阵声响盖过。“莫逐流,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云汐随众人走至门口,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纷纷往街边躲去,街上只见一黑衣人站在一边,和对面的一群人对峙着。

    下山之前静月姑姑曾告诫过她,江湖鱼龙混杂,尽量不要参和到江湖争斗中去。那日聊起这个话题时,云汐刚从山下买来些食材,提起了在山下看到两个帮派打斗的事情,静月师太当时正坐在一旁的桌子旁磕着瓜子,一脸漫不经心地道“江湖争斗闲着无聊看看也就罢了,如果实在看不过眼转身就走也就是了,千万别一时心软参和进去,没事惹得一身骚不说,说不定你帮忙的那位还不领情,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冯静月早二十年前就已经不干了”

    想着静月姑姑告诫她的确实也没错,于是身形微动,离他们对峙的地方又远了几分。

    抬眼望去只能看到黑衣人的背影,只见原本站着的黑衣人似乎体力不支突然左手捂住胸口,用剑抵在地上半跪了下来,拿剑的手似乎还在不断地颤抖。

    见他半跪着,和他对峙的一群壮汉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上前一步,只是干瞪着他。正当众人以为他们就要这样僵持下去的时候,壮汉身后缓缓走出一个人来,此人一身锦缎华裳,面貌光洁白皙,皮肤细腻如玉,若不是看到他手上拿的大刀,众人都还以为这是哪位来此地游山玩水的富家公子呢。

    那锦衣公子,手上的大刀,在太阳光下熠熠发光,见莫逐流半天没有动静于脸上慢慢勾起一个得意的笑,手一甩大喊“都给我上,他已然身受重伤,都畏畏缩缩的怎么配得起我烈焰门的威名!”

    栖云镇来往武林人士众多,偶有争斗也是寻常之事,很多人已是见怪不怪,故而一开始还有很多人站在一旁围观。然而没一会儿他们便发现,这并不是寻常的小打小闹,那帮追来的人更是不分青红皂白竟将街边的人砍伤,惹得一众围观之人四处逃窜,匆忙推搡之间却把一个小孩推到了他们打斗范围内。

    小孩似乎是吓傻了,也不知道躲避,就只傻站在那儿大声哭泣。然而那些打斗中的壮汉却不管那小孩是否无辜,一阵推搡,小孩站立不住,恰好跌倒在那一群人中间。

    要救那小孩,势必要和那群人产生冲突,周围众人似乎都无意引火烧身,都站立着打算袖手旁观,小孩的母亲也只是在围观人群中间跪着哭喊着小孩的名字。眼看一把大刀就要坎向那孩子,云汐情急之下用‘迷踪鬼步’自两方人中间穿梭而过,一把将孩子抱离打斗范围。

    两旁的江湖人士都被这一变故惊得愕然无语,在场的不乏有混迹江湖多年的老前辈,功力自然也是不遑多让,但饶是这样,也无人信心满满得说能有她那么快的速度,几乎在眨眼之间就从几丈远的这头到了那头,更何况还要护着个小孩穿越那正在打斗的人群且不被伤及分毫,众人都不由好奇,往那边望去,只见那个素衣女子正将小孩交给其母亲,她转身之际,众人见到的是一张年轻且清秀的脸,看这年纪也不过十五六岁却有如此功力,不知又是哪位名师调教出的高徒。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