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权相长成记
字体: 16 + -

第14章 读书(一)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苏清被打击了一天,到晚上才想起来要给赵宁搬房间的事。

    除了一开始虽帮了些倒忙,后面装稻子运稻子,倒也跟着其他人一起忙活了一天,大姐苏文连连夸她长大了,二姐苏武都正眼瞧了她不少次。

    拖着疲惫的身子勉强洗漱一番,想着待会跟赵宁说声抱歉,他得明天再换房间了,还没等到赵宁回房,苏清就睡着了。

    赵宁回房的时候见苏清已经睡了,便吹熄了灯,也躺了下来。

    苏清嫌热,房间的窗并没有关,秋夜的风吹进来,已经带了一点冷意,赵宁裹了裹被子,月光的余辉洒进来,一片岁月静好。

    赵宁想着这几天在苏家的日子,前所未有的满足,他感觉自己活得像个人,而不是在赵家的时候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才这么几天,他就开始有点贪恋苏家了,如果苏家不要他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过从前的日子。

    有些东西,得不到也就那样,等拥有了再失去,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接受。

    以前以为男子生来就是那样的,但他看着大姐苏文和大姐夫王柳心的相处,跟赵母赵父的相处完全不一样,甚至跟周围见过的很多人都不一样。

    苏文很多事情都会和王柳心商量,人也一直和和气气的,都没见她对谁大小声过。家里柴火之类的事也都是苏文苏武两姐妹在忙活,王柳心也就是做些饭洗点衣服罢了。

    他也知道外头的闲言碎语,说他不知道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就他那副模样还能被苏家看上。

    赵宁想起这几天跟苏清相处的点点滴滴,一时间有点茫然,一时间又有点甜蜜。苏清虽冷淡了些,也说了分房的事,不过这几天来始终未曾说过不要他的话。

    阿清,赵宁在心里轻声喊着,想着今天下午苏清对他说的话,是不是代表她已经承认自己是她的夫郎了呢?

    大姐苏文也是这么唤大姐夫王氏的,赵宁敏感的发现,大姐苏文唤几个弟妹是“小武、小清、小吟”,只有唤夫郎王氏是“阿柳”。

    赵宁胡乱想着,越发清醒,又不敢闹出动静,怕吵着苏清,只得逼着自己赶紧睡觉,他一定得让苏家更认可他,让苏清更认可他才成,那样他就可以留在苏家了。

    经过几天的忙碌,苏家的秋收终于结束了。

    大姐苏文还在地里忙活着,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准备。二姐苏武继续外出做工,大姐夫开始做一家人的冬衣,赵宁接手了厨房,小豆丁苏吟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苏清“先斩后奏”的把赵宁迁到了书房,苏文唠叨了几句倒也没说什么,倒是苏武又着实惊讶了一回。

    苏清这次秋收倒也做了不少事,苏文看着她的身子确实大好了,便在饭桌上提起苏清回去学堂读书的事,苏清没什么意见,次日便由着苏武送到了学堂。

    这么几天下来,苏清没事时候琢磨最多的就是将来的出路。

    “士农工商”,对于“农”已经实践过了,她没有那个天赋,就算跟着大姐苏文一起学,她自认也费不起那个力气。

    “工”的话就得去拜个师傅,这时候人是信奉“教出徒弟,饿死师傅”的,很多手艺并不外传,先不说苏清能不能拜到师傅,就算有师傅了也不一定能学到本事。到时候那师傅还要对她的人生指手画脚的,想想就敬谢不敏。

    “商”倒是可以考虑,不过她没有本钱啊,而且人生地不熟的,到时候遇到地头蛇,挣不到钱也就算了,没准还把本都折进去了。

    综合各方面考量,继续读书考试才是正经,就算只考出个秀才,对苏家也是大有好处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先不说原身本就在读书,苏清在现代是学古代文献的,她翻看过原身的书籍,大部分都是她熟悉的,学起来应该不会太难。

    苏清觉得挺神奇的,这世界几乎和华国古代的历史轨迹相吻合,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也均是同名同姓,区别的就是性别换了过来。像这世界也有孔老夫子,不过人家是个妹纸,最惊讶的是也有过武曌,但那是个妥妥的汉纸。

    苏清站在学堂门口,庄严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湖里学堂白墙黑瓦,黑色的木门正敞开着,门头挂了“湖里学堂”的匾额,据说是知县提笔亲赐的,廊檐下挂着两盏宫灯。

    两侧各有一个小间,一间是门房李大娘的居所,另一间则是访客室,湖里学堂是封闭式的办学,临时会客就会在此间等待,由门房李大娘进去通报才成。

    学堂在湖里镇的中心,拐出一个小弄堂便是湖里镇的主街。

    苏清告别苏武,跟门房李大娘打了招呼,便往学堂后院走去。

    学堂的假期早已结束,苏文早先来过书院帮苏清请假,苏清准备直接去找李夫子。

    路过讲堂,苏清瞥了一眼,今天上午是钱夫子的课,听内容,这会讲的正是“大学”。

    湖里学堂的作息,住宿在学堂的学子一般是卯时起,之后是晨读和朝食时间,不住在学堂的则要求辰时之前到学堂。

    上午的课程会在辰时一刻开始,一般夫子会讲一个时辰左右,其他时候便是自学,午时一刻用午餐。下午的课在未时一刻开始,至酉时一刻结束,至此便结束了一天的学习。

    蒙学班亦是如此,不过蒙学班都是些六岁以下的幼儿,均不安排住宿。

    学堂多以十岁至十四岁的少女为主,分了甲乙丙三个班,甲班人少些,一共二十人,乙班和丙班都是三十人左右。

    学堂平日也会组织考试,名列前茅的或者有夫子推荐的进甲班学习。

    不过在苏清看来,其实三个班整体差距不是特别大,这学堂在现代不过也就是小学的层次,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童生试而准备的,这甲班其实更像是考前冲刺班。

    大部分学子通过县试就离开学堂去县学读书了,就算进不去县学也会改去县里的学院读书。

    毕竟湖里学堂讲学内容都颇为基础,要在科举上再进一步就有点不够看了。

    苏清驻足听了会,更加坚定了来时的想法,她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家里自学,等通过了县试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