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女神农
字体: 16 + -

全部章节_第138章 货郎之死

秦妙和秦妙媛一起在客栈里面订好了房间,时间还比较早,姐妹两个打算再去街上逛一逛,阳春三月之后,过个月余天气就该热了,家里面的布料都是厚实的棉布,如果能去布店里面选个几匹透气的夏天用的好料子就好了。

两人进了布店,问了掌柜,掌柜抱歉的摇头说:“现在还只是春天,夏天的料子还没进货。”

无奈秦妙两姐妹只得离了布店。秦妙的心里寻思着,若是有朝一日能自己开个布店就好了。

之前对于这个时代的布料没有了解,去年年底的时候买了几回布,这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布料实在粗糙,特意选了细棉布,可是摸上去织布的纹路还是很明显,不过纹路略显粗糙还没什么,最恼人的还是染布的工艺太落后。布料上面花色刚开始看着还好看,洗个几次之后就褪得差不多了。

看着那褪色厉害的布料,秦妙顿时明白,难怪古人们爱穿白衣,白衣不褪色啊!

其实不说古代了,就是前面前世的那个科技发达的现代,有的布料都还避免不了的褪色。看来布料褪色确实是个大难题。

秦妙想要开布店不过就是一时的突发奇想,当真要开的话还真没那技术,因为她想要专门出售不褪色的布,如何染布才能不褪色?这个她真的没有头绪。染布一事,她不管是前世还是这辈子都没有接触过。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看,心中的感慨各不相同。

比方说此时此刻秦妙两姐妹从布店里面出来,因为没有买到夏天穿的布料,秦妙的想法是,要是自己能开个布店就好了,这样不管什么样的料子还不是随便挑选?而秦妙媛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她对秦妙说:“小妹,要是在县里就好了,县里的布店布料可多了,什么样的料子都有。”

秦妙点头:“那是自然,县里当然比镇上要繁华。”

提起县里,秦妙计划着等以后自己

长大些了,就找机会出门去好好的游历游历,新皇帝治理下的新江山,渐渐的安定下来之后,全国百姓安居乐业,出个远门应该没什么难的。

从布店里面出来,没走多远,便到了医馆“回春堂”的门外。恰好医馆里面伙计送了位前去买药的中年男人出来。

那伙计一眼就认出了秦妙,见秦妙的气色越发的好了,浑身上下都是上好的布料裁制的新衣,通身的气派哪里还有半点乡下小丫头的样子?再一想去年的时候这丫头还和自己一样穿着伙计服听着老大夫的差遣干着出力不拿钱的苦差,不想现在那丫头已经过得这等风光,而自己呢,还是那个苦哈哈的医馆伙计。

一时间那伙计的心里恨透了秦妙,原本他就看不惯秦妙,总感觉秦妙耍了小聪明才从容公子那里拿到了太丰粮店,不算是光明正大,心里又是鄙视又是嫉妒,现在看秦妙衣着光鲜满脸笑容过得好不风光,心里的鄙视和嫉妒便成了浓浓的恨。

恨秦妙小小年纪竟然这样的会钻营,更恨老天爷不公平,能让那样的一个小丫头片子当上粮店的东家,怎么就不能给他一大笔钱财呢?

秦妙路过回春堂的时候,本想和那伙计打声招呼的,奈何那伙计的目光不善,想起来之前他对自己的冷嘲热讽,这会儿也懒得去热脸贴人家的冷脸了。

诚如秦妙媛所说,镇上不及县里繁华,没逛多久这条集市大街就到了头。在街上找到了秦少贤和秦少廉,兄妹四人碰了面之后打算去粮店里面呆一会儿,等到晚饭的时候在找饭铺吃饭。

回去粮店的路上,秦妙走在秦少贤的身旁,问他:“大哥,不知道粮种现在都是什么价钱?”

“二三十文钱一斤,很少有人买,左右朝廷每到了播种的季节就会发粮种,咱们家是因为麦子长得快,现在田地空着,不种点庄稼可惜了,这才略买了一些。”秦少贤回答说。

秦妙看

了眼大哥手里提着的装着稻种的布袋,琢磨着找个什么时机将那些稻种换成空间里面的优良稻种才好。

然后又琢磨着,自家的优良粮种到时候卖个什么价钱才好呢。普通的粮种都二三十文钱一斤,比猪肉还要贵了,自己那是优良粮种,二三百文也是值得的。反正这个时代,能拿出这样好粮种的人就只有她秦妙一人,她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正琢磨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到东大街那边某处民居里面传来吹吹打打办丧事的声音。

好巧不巧的对面有两个人从东大街的方向走来,边走边议论:“好端端的,怎么就没了呢,前几天还看到他挑着杂货担子在街上叫卖。”

“谁知道呢,听说是去县里走货,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匪人,走了背运被匪人给砍死了。”

“啧啧,年纪轻轻的,真是可惜了……”

秦妙听着那两人的议论,心里顿时就猜到了死者的身份,又是杂货担子,又是走货的,不是货郎又是什么。只是这镇上的货郎不多,二狗在这个镇上就有一位货郎朋友,之前还在他家寄放过牛车。

就是不知道这正在办丧事的货郎是不是就是二狗的那位货郎朋友。

秦妙琢磨着那货郎的时候,秦少贤也在朝着那办丧事的吹吹打打的声音传来的方向看。

看清楚了那挂着白布的大门时,顿时很有些惊讶:“哎呀,怎么会是他呢!”

秦妙立即扭头看向秦少贤:“大哥,你认识那货郎?”

秦少贤回答:“小妹,你难道忘了?当初就是那货郎去县里揽货的时候碰巧见到了四妹,回来之后无意中在二狗那里提起来,二狗留了个心眼,这才回村告诉了我们。当初我和爹从家里出来去县里找人,顺路就拐到那货郎的家里,向他打听过县里的情况。”

“我不会记错的,那个挂着白布的门,就是那货郎的家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