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红鸾劫
字体: 16 + -

十一一曲和知音

一曲和知音

夏天悄悄过去,当阵阵秋风送爽,吹落片片黄叶,天空碧蓝如洗,白云也似乎软绵绵地舒展着。我坐在荷花池边的栏杆上,看着凋零的荷花,感叹不已。“芽儿,你在这儿做什么?”“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观人生云卷云舒啊!”我头也不回。熟悉的声音,胤禵回来了。他也应该回来了罢?

“你真是一个悠闲的人!”胤禵在我旁边坐了下来。我没说话,康熙的几个儿子争名夺权,他也不例外,不过换个角度想,既然都同是生在帝王家,这份渴望谁都有的吧?

“胤禵,你不喜欢悠闲的生活么?”“不是啊,你喜欢的我也喜欢。”“我知道你们都想成为‘巴图鲁’。”他们本就是骁勇善战的民族。“芽儿,你不喜欢?”他疑惑地问。“当然不,我喜欢!”我忙掩饰着。满族的女子都以能嫁一个真正的“巴图鲁”为荣,我要说不喜欢可就是异类了。“那就好,我以后要做个真正的‘巴图鲁’给你看!”他满怀信心。我的叹息几不可闻,我喜欢的是充满书卷气的男子,就如子燮。

“芽儿,就知道你来这儿了,下雨天凉,小心着凉了!”小玉关切地帮我把外套披上。“嘘!”我阻止了她接下来说的话。“留得残荷听雨声!”时节已是深秋,秋风秋雨愁煞人,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看着只有光秃秃的荷杆的湖面,静静的冥想,更能体会出那份诗意来。最近我总是爱到这里来坐坐。“娘娘在等你陪她进晚膳呢!”一句话把所有的诗情画意都打散了。

陪着德妃娘娘吃过饭,聊了会天,她说有些困了,我才退了出来。这才发现外面还下着雨,谢绝嬤嬤叫小玉送我的好意,一个人撑了伞,慢慢在雨中踱步。

进了院子,我还不想回房,在雨中静默了会儿,觉得有些冷了,正要进门,却听到隐约的箫声传来。谁在这下着雨的夜,又这么晚了,还**?子燮是很爱吹箫的,我跟着学了不少。我凝神听了会儿,好像是从书阁那边传来的。想了想,便重新撑了伞,踏着泥泞朝书阁走去。

他正吹得入神处,我不忍打断他,坐在一旁静静听着。他是在思念谁吧?那调子盈满了思念之情,却并不十分忧伤。

一曲终了,我轻轻地抚了抚掌,“十三阿哥,您吹得很好听!那份幽远的思念真是淋漓尽致。”“你听得懂?”他讶异的问。“嗯,我也会吹,不但会吹箫,还会弹筝。可惜这里没有,不然还真想和你和一曲。”对他,我是放心的,历史上他是个正直的人,也帮雍正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

“哦?我在绵儿那里看到你的文墨,还不敢相信是你写的呢!原来是真的!”说着递过箫。我不客气地接过,吹了一曲《竹林听雨》。

曲毕,他赞道:“比我的好,多了份空灵飘渺!”我笑着说:“我不仅会吹弹,还会唱呢!等你们大婚的时候,我肯定献上一曲作贺礼!”说完,向他告别。他张了张嘴,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但没有说出口。

推开门,室内一片清冷,一个人单独住虽然好,但偶尔也会觉得孤独。胤祥吹起我刚刚吹的曲子,我摸索着在书桌边坐下,在暗里坐着听完,又呆了半晌,才掌上灯。这才发现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小盒子,四四方方,周身全漆上了朱红色,上面是郑板桥的《兰竹图》不知道是不是真迹,但那古朴的模样却甚是喜人。受子燮的影响,我很喜欢字画,尤其是郑板桥的画,现在的郑板桥应该还没有被世人所知吧?是谁送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