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尘音
字体: 16 + -

楔子

    “天有月老,姻缘一线牵;地有孟婆,汤酒断前缘;古有周公,解梦识前路;今有锦州苏阿婆,烟雨阁里且将红尘诉。”

    玉泽建国四百余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上有明君肱骨之臣兴国安邦,下至百姓人人安居乐业。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都有七情六欲,谁都躲不过一个情字。明君治国,清官断案,也许每个人都有治理天下之才,平定乱臣贼子之能,可却无人能信誓旦旦的、说到并做到不受情之所控,不为情之所苦,且能解情之所惑。

    相传锦州城十几年前,有一苏阿婆酿得一手好酒,煮的一碗好茶,便当街沽酒卖茶,开一酒楼茶馆名曰‘烟雨阁’。

    可让这烟雨阁名满锦州乃至天下的却并非茶酒。

    不知从几时起,便有往来酒客茶客传言:凡有情之琐事者来烟雨阁见过苏阿婆,所有情事便迎刃而解。

    起初,只是有个别痴男怨女抱着几分希望来尝试一番,谁知后来这烟雨阁竟因此人满为患。

    相传,赵家的小姐与何府的少爷自小定亲,二人不曾相见。赵小姐不愿嫁与素未谋面的何公子,便心情抑郁,身患急症,日渐消瘦。赵家遍访名医无果,来人都道这是心病,必须心药医。眼看女儿遭受病魔缠身,赵家又不愿与何府交恶,赵夫人心急之下,便登门求见了苏阿婆。苏阿婆知晓来龙去脉后,在烟雨阁中分别接见了赵小姐和何公子。谁知几日之后,赵小姐便恢复身体好转。半月之后何府登门下聘礼,再未传来赵小姐不愿之意。之后二人喜结连理,婚后生活甚是美满,赵、何两家也是和和睦睦,同气连枝。

    此事一出,人们倍感惊异,烟雨阁的名字也因此渐渐传开了……

    凡是从烟雨阁里走出的人无一不说苏阿婆的灵验。所见苏阿婆的人,可分为三者,一求姻缘,二断红尘,三问前路。正如所流传的歌谣一般,苏阿婆似集月老、孟婆、周公三人职能于一身。入了烟雨阁,苏阿婆帘幕里头坐,燃一炉沉水香,置一杯浊酒、一碗清茗于青玉案上,尘音琴起,方可缓缓道来你的故事。

    因来客颇多,所以这烟雨阁便定下规矩,一月只见一客。而后几年过后,琐事渐少,便改为三月见一人,一季待一客。所见人也只凭苏阿婆意愿,或高门府邸的公子小姐,或平民百姓家的少男少女。

    苏阿婆不畏权贵,不轻布衣,所收酬金也许黄金数量,也许米粮几斤,全凭一时之意。

    多年以来,烟雨阁生意极好,客人从未断绝。上为琉倾长公主了却过前尘,下为乡野村姑觅得过姻缘。阿婆说你七分成,便无不可;阿婆言你不可寻求,便是丝豪不可得。

    于是便有诗曰:“一曲尘音离人醉,相思化作胭脂泪,遍尝世间情毒苦,回眸忘君归不归。”

    ------题外话------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身为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理工女,文笔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写这本小说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出自本心,来源于我的梦境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大家喜欢我很开心,如果不满意,我会仔细看评论,来完善自我,提升自己。

    希望《一梦尘音》可以让大家喜欢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