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欢:福晋要专宠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载澄

    这一次,签署了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虽说全是皇兄首肯,但国力大伤,颜面尽失,皇上追究起来,恐怕奕?难逃干系。这一次的他会落得什么下场呢。上一次替母后求位分的时候,刚刚经历过的大起大落,这一刻的奕?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思考再三,奕?决定将自己的处境写的明明白白,向皇上奏请,自请处置:“臣自从接受议和的任命之后,与夷人周旋谈判,谨遵圣旨,草签合约,虽然夷人暂时退兵,但是险情却没有完全解除,还有种种失误,虽然顾全了大局,但是扪心自问,现在的失误对日后可能有很多隐患留存,实在是无法完善的,臣请求皇上处罚。”



    大概是言辞恳切,谦卑的态度溢于言表,也许是因为危难还没有完全度过,皇上反复权衡之后,在答复中说:“恭亲王所处和谈之事,本来就是很不容易,朕也是深深体谅他的苦衷。自请处置之事,从何谈起。”皇上对于奕?的勤勉和成绩也是给予肯定,但是言语中还是透露出了担忧,条约已经签订,但是皇上担心的是英法侵略者能不能撤兵返回。如果他们在天津过冬,而不南撤,那么皇上一旦回京,侵略者也许就会卷土重来,再次提出无理的要求。还有列强要求的公使驻京和亲递国书的要求,怎么解决。这两项要求,皇上的心中实在难以接受。



    因此,皇上一再关照,要奕?在回京之前,务必将亲递国书和公使驻京的事商议确定,令外不准夷人再有其他要求,不可再有节外生枝。



    这边,喜弋已经生产,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是他们俩的大格格,奕?快马加鞭赶回京城探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孩子,在他被重用的这段日子诞生,奕?倍感幸福。



    “喜弋,你辛苦了。”奕?紧紧握着喜弋的手:“我在外忙碌未能回来陪你,令你孤单,实在罪大恶极。”



    “王爷在外辛苦操劳,喜弋帮不上什么忙,还让王爷这番劳顿赶回来看我,喜弋才是过意不去。王爷,我听说皇上烦恼公使驻京一事?”



    “是啊,皇兄他怎么答应这面子上难以顾全的事情。我也正在烦恼怎么办好此事。



    “其实,王爷,你想想,对于公使驻京这件事,皇上的担心有点多余,因为在咱们签约当天,伦敦的陆军大臣就给额尔金通报说,英国公众其实对这个战争早就不感兴趣了,他们和咱们一样厌烦战争,不愿意在为战争花钱,如果英军在大清过冬,我粗粗算了一下,他们要为此支付一百万英镑的占领费用,这些也是英国所不能负担的。”



    的确,在英法列强的霸道条款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后,为了巩固和扩大这些利益,他们调整了对华的政策,收起之前那一副虎狼的凶恶嘴脸,把自己伪装成关心两国友好往来、关心大清繁荣稳定的友好使者。后面的多次交涉中,他们居然一反当初逼迫签约时的那种狂妄傲慢与盛气凌人的态度,竟然摆出一副诚挚友好的面孔。



    秋天的时候,奕?搬进了京城,与英法俄三国公使多次交谈会面,互赠礼品后,慢慢改变了对洋人的看法。于是又上了一道奏疏,向皇上汇报:“侵略者之所以坚持这件事,就是想要与大清以友邻相处,不愿以属国自居,对内志在通商互惠,对外则力争体面。如果我大清能够以礼相待,他们肯定会觉得自惭形秽。”



    皇上在热河非常惦记京城的形势,也很想早点回到紫禁城,想看看他的圆明园,他看了奕?的奏折认为奕?所言均是实情,按切实事。皇上颁布了上谕,正式准许了要求:“京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着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并着礼部颁给各国通商事务官方派”皇上是想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权限制在通商事务范围内。



    对此,奕?认为上海、天津已经有南北通商大臣驻扎专门管理,总理衙门在京城并不方便遥控,更重要的是,洋人虽然唯利是图,但是对外总是装扮成官方形象,不肯自认为是在通商,防着我们也是轻视我们大清。如今,既然知道有总理衙门一事,如果再看到照会里有通商二字,必定多生疑虑。因此,坚决要求去掉通商二字,皇上也许是觉得言之有理,终于也是答应了奕?的要求,但是还是力图限制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权限。



    尽管皇上力图限制总理衙门的职权,但是随着中外交涉的日益频繁,特别是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总理衙门的职权不断扩大,不仅办理外交、通商事务,而且凡是与洋务相关的,比如铁路、电报、学校等,都在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因此,总理衙门也有洋务内阁的称号,虽然和军机处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却有分工的区别,军机处处理对内事务,总理衙门则主管对外事务。



    处理完这些政务,奕?起身发觉已经是很久没有回家了,不知道小格格有没有长大,自己的喜弋最近如何,于是快马加鞭回府。一看到喜弋,奕?就抱住她,还是家里好啊。



    “喜弋,本王对不起你啊。你辛苦了。”



    “王爷,我真的好想你,终于盼到你回来了。”



    “夫人,你和孩子都还好吧?”



    “你看,我们的小格格,你还没给他取名字呢。王爷,你怎么这么瘦了。”喜弋抚摸着奕?的脸。



    “没事没事,你和孩子好就好。”喜弋安慰着。



    又是一个长久的拥抱,在奕?的怀抱里,喜弋觉得特别安心。



    喜弋一直是相信的,是前世的缘分,让自己穿越百年,来到这乱世遇到了奕?,遇到了在现代无法触及的美丽,描绘了人世最为醉人的一段故事。相遇的美丽,如烟花璀璨、春风柔软、可融化残雪,也令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快乐的吐出嫩芽。



    这次尘埃落定,皇上又从热河回到了京城,但是皇上似乎不喜紫禁城的刻板。玉兰生了换上唯一的儿子大阿哥载淳,身份更加显赫。皇后瑞芬深得皇上的敬重,玉兰则是皇上最宠爱的心尖上的人。



    祈静如今已经会走路了,奕?每天退朝回去都和她在一起玩耍,乐得合不拢嘴,只等着他喊自己皇阿玛。



    这一天,他又带喜弋到洋货店里,买了很多洋娃娃和布偶给祈静玩。这店里的老板早就和奕?颇为相熟。



    一进店门,奕?就和老板打招呼:“掌柜的,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啊。”



    “原来你没做皇帝啊?”掌柜的说话依然那么洒脱。老板的女儿出来说:“爹,你说这话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我怕什么,我现在是皇亲国戚......”老板转向我说:“株连九族,他也是要杀的。”



    这下奕?和喜弋都愣住了。



    “六弟近来可好?”老板的女儿问我们。



    “你唤我什么?”奕?忍不住要问个究竟了。



    “告诉你吧,六爷”老板抑制不住的得意:“我家闺女啊,要嫁给五爷了,就是你五哥啊。”



    难怪最近五哥嚷嚷着要娶亲,原来要娶的是洋货店的千金啊。



    “哎?这位是六福晋吧?”五爷的未婚妻转喜弋,用羡慕的口气说:“好生俊美啊。”



    奕?得意的牵过喜弋的手:“是......”



    “真是天鹅陪配天鹅,乌鸦配乌鸦啊。”老板真是风趣幽默到不能自拔啊。



    “爹,我现在可是淳郡王福晋。你侮辱皇亲国戚小心我灭你九族。”



    这对父女,就像洋货店里的货品,果真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啊。



    这段日子过的很平静,喜弋和奕?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在一起,带着小祈静共享天伦之乐。



    桂良和小福晋也是得空就来看望静儿,桂良格外喜欢静儿,直夸静儿和奕?做阿哥的时候样,聪明有灵气。



    和桂良喝酒聊天,桂良也是唉声叹气:“如今这大清啊,也是咱们爷俩儿说,真是岌岌可危.......这英国人法国人真是狼子野心,欲求不满,《天津条约》里那么多特权,现在又蠢蠢欲动企图借换约之际挑起战争。皇上派了侍郎文俊和武备恒祺到天津求和,结果那个狗眼看人低的额尔金嫌他们官职低,拒而不见。皇上不得不派我去天津。这些蛮夷要求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英法各国各800万两白银。我去了只能全接受啊。巴夏礼还说如有一条不接受,就带兵北上直捣京城。我也知道啊,这条件多苛刻啊,但为了防止谈判破裂,只能全部允许,解决危机。可是我是出力不讨好啊,朝臣们全都反对,皇上也对此非常不满,还传旨严厉斥责我,说我太示弱,还说英法联军提出的苛刻要求一个也不能答应,这不,谈判就破裂了。”



    “岳父大人受苦了,不过,换做是我,我也不会答应他们的。这英法政府欺人太甚。”奕?早就火冒三丈,喜弋在一旁赶快将他拉住按下在凳子上。



    岳父继续说:“英法联军开始由天津北上,直逼通州,形势十分危急,皇上急命载垣和我,再次跟英法求和。载垣答应了英法的所有无理要求。可是巴夏礼态度傲慢,叫嚷着要带兵进京,面见皇上,亲递国书。我和载垣都认为此举事关国体,万难允许。之后,巴夏礼又要求清军撤离张家湾,载垣再次决绝,谈判就此破裂了。”



    “这真是天要绝我大清出路么?”难道大清的命数就如此了么?奕?心中暗叹。



    也许是看着奕?焦虑,喜弋也跟着着急,一不小心动了胎气,祈静就快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



    “喜弋,喜弋你怎么了?快叫大夫,还有接生婆。”去年的那一幕又再一次出现,不过这一次奕?已经有了经验。



    这次喜弋生的又快又顺利,不到两个时辰,孩子便呱呱落地,啼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给这些日子来沉寂的恭亲王府增添了一些生气。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是个阿哥。”接生婆说。



    桂良在一旁也跟着高兴:“恭喜王爷,真是心想事成。”



    “就叫载澄吧。”奕?开着这个男孩,虽然脸红扑扑的,胖嘟嘟的。“夫人,谢谢你。”



    随着载澄而来的是总理衙门的成立。总理衙门的成立,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欢迎,当法国公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高兴,称赞这是“中外各国永沐友好的良法。”



    但是如何自强振兴,才是奕?苦苦思考的问题。战争中奕?亲眼目睹了清朝武备废弛的落后,完全不堪一击,他也亲自领教了洋枪洋炮的迅猛威力,深感大清武备内不足以剿灭叛贼,外不足以抵御外敌。于是,当俄国公使提出中国于制造枪炮及炸炮水雷地雷火药,均未得法。表示愿意派俄国的专家来中国教导,奕?很是赞赏。在俄国公使回国之前,奕?还特地前往使馆,表示了大清尝过与欧洲军队作战的失败教训后,非常想要在武器装备方面向西方学习。



    不久,奕?就在给皇上的上奏上提出了“自强”的口号。把自强、练兵、制造武器联系在一起,没想到这一次皇上竟然采纳了他自强的方略,并且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薛焕酌办。曾国藩在安徽办起了安庆军械所,生产子弹、火药、炸药等,规模虽然小,却成为大清军事工业的鼻祖,洋务运动也由此来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