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仙
字体: 16 + -

思无邪 第一章 天真无邪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暮色,这个叫做大田村里,有位孤苦伶仃的清瘦少年,他坐在一块儿花斑色石背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籍,借着暮色里的亮光,再次把书籍看完。

    少年很喜欢这本书,隔三差五的,就拿起书来阅读,小时候听妈妈说,他的名字还是从书上摘抄下来的哩。

    干瘦少年姓叶,名无邪,今年十三岁。

    他手中的那本书叫做《天地自然》,听闻是一位有名的大学教授所述,当初就有一对还在热恋中的年轻人,觉得这本书适合修身养心,就从书店买回家,说来也巧,在这对儿年轻人婚后一年后,诞生下了一个新生命,夫妇借鉴书尾的最后一句:“古道思无量,碧海念无邪”中的无邪二字,作婴儿的名字,天真无邪,多好听,一辈子平平安安,多吉利,老善了。

    少年把书放在石背上,单手撑住石背,借力一跳而下,双手交错的拍了拍,略有满意。

    这石头虽大,但不高,真要比较起来,那只有少年一半身高。

    抬头看了眼天边,心中计算着能不能在落暮后,回到家中,应该不能吧,哈,怎么可能。

    于是,少年拿起石背处的书,开始狂奔。

    一路上“跋山涉水”,其实就是跑过了几条小溪,几片田野,在路过一片满是麦子的田野时,他还听到了“呱呱”的声音,应该是麦子田里的蛙,就是不知道对麦子有没有危害,没人教过他这些知识。

    走着走着,离那村中灯火越远,直至变的朦胧。

    少年走来一片草地,稀稀疏疏,有些地方都坦露出沙石。草地后方是一片山,挺高的,就连那些杂草都比一个成年男子高,树木更是遮掩的林子“暗无天日”。

    枯瘦少年看了会儿,走进一条羊肠小道,这里原来的路在早年间,碰到一场山洪,淹没了,有对在赶集回来后的夫妇,被山洪埋没,路没了,人也没了。

    这条羊肠小道,都是在他一步步走进走出后,就成了路,路过时,看到有条绳子状的影子一闪而过,少年习以如常。

    尽头,是一处平面,有一棵干枯的小树还在那矗立,还有一座用木材搭建成的房子,足够两个人居住,若是一个小孩,挤挤,还是可以的。房子前且有着一口水井,少年每天都会擦拭,防止有青苔之类的东西附着。

    房子有用木头做成的门,虽有门栓,但没锁。

    少年走进去,摸着黑打开了灯,说是灯,但只从灯泡上亮起些许光亮,这是叶无邪在其父母逝去后,自己要求村长换上的,最小瓦的那种,能在夜晚看到大概就行了,那时候告诉自己要懂事的他笑着说:“村长爷爷,房子就这么大,住着我一个人,不用那么亮的灯泡的。”

    起先这里是没有电线接往这里的,是在一对年轻夫妇来后,村子里才请工人接电线。

    房子里,厨房在东边,占据着五分之一的位置,厕所在西边,也占据着五分之一的位置,都有一扇花花绿绿的布条遮掩。

    正中,是一张木板床,有一层薄布铺着,左右各一张桌子,左边这张是吃饭时用的,上面还有些鸡蛋、挂面跟其他零零碎碎的日用品;右边那张桌子很干净,上面放着一些书籍,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跟着学过拼音读字,不过这些书上,还有好多字认不得我、我也认不得字,这些情况,他都会用铅笔标注着,在村长来临时,向他请教。

    此外,还有一个老旧的电视机,是用一个“大锅”来接收信号的,就在门口掩住的地方。

    少年在左边那张桌子拿起一条燃烧过只剩半截的白色蜡烛,用火柴点燃,走进厨房摆放好,得以看清整个厨房。

    厨房有两个火灶,一个大锅,一个小锅,贴墙角处,还有着些材火,都是少年在回家路上捡的。

    “今晚吃啥?”少年喃语,家里还有鸡蛋、面条、酱咸菜和大白米,他想到了两种吃法。

    一是鸡蛋跟面条一起煮,再来点酱咸菜,滋味很不错,不过就是不抗饿;二是把大白米煮熟,配上自己制作的酱咸菜,滋味绝了。

    少年有些苦恼了,思索了好一会儿,再感觉到肚子传出来的饥饿感后,算了算了,就煮面吧。

    说做就做,少年轻车熟路的开始洗锅、烧火、起灶,待水开后,放入一小撮挂面,打入一个鸡蛋,加入了适量的油盐,坐在火灶边上,目不转睛的盯着,一看到火势有些小了,就添加一把柴火。

    约莫五分钟过后,少年打开锅盖,一股白色雾气携带着香味儿扑面而来,他熟练的把锅盖往前一靠,待到雾气消失时,拿起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大碗跟筷子,一条不剩下的把面条捞起,最后的那个鸡蛋,跟着汤汁,一起来到了碗中。

    少年端碗来到“客厅”,放好在桌面,顺便把门给关上,那架电视机一览全无。

    打开电视机,起先闪过类似于黑白马赛克的东西,少年只是拍了拍机身顶部,不一会儿,声音伴随着画面出现了。

    是一部动画片,此时画面是一个光头伐木工,被一只棕色大熊追赶,偶尔会有其他动物,比如猴子、松鼠。

    少年记得这部动画片,经常笑的合不拢嘴,不过一想到那名光头伐木工,很久没见到父母时,就陷入沉默,天人永隔,还有一本书上写过的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说的就是他吧,但不会是。

    就这样,伴随着动画片进入广告阶段时,少年已经把面条吃了大半了,还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面,以及一个白白的鸡蛋。

    少年走过去把电视机关掉,不能浪费电是不?麻溜的吃完剩下的面条,吸溜的喝完汤,这时只剩下一个鸡蛋,他小心的咬下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

    他来到井边,开始洗碗刷筷,锅内还有一些汤,没有倒掉,也没有现在喝,等过会儿,口渴了,或者有些累了,再喝上这么一口面条,肯定绝了。

    带着碗筷回到厨房,一一拜访好,他把还剩下一小拇指的火烛给熄灭,还能用,不是?

    叶无邪坐在右床边,翻阅着桌面上早已翻阅无数次的书籍,一字一段的认真朗诵,有时念到一些词语道理时,便会停下朗诵,默默记着在心头。

    夜色,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周围的高树大林,在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美妙的曲子。

    这是大山,这座山上有一座废弃古庙,纵人皆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山脚下有一座小房子,一条羊肠小道,一位少年。

    约莫过了三个时辰,少年恋恋不舍的合下了书籍,虽已了然于心,却回味无穷,他不由感叹,书果然是个好书,道理可多可多的,一大筐簸箕都装不下一本书的道理知识,何况那些私塾呢?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读书。

    少年走进厨房,把剩下的面汤一股脑的喝完,轻微打了个嗝,再刷完碗回来后,顺便打开了电视机,正巧,那个光头伐木工正在拿着新购买的道具,砍伐着一棵又一棵大树,少年静静的等待,不出他所料,一只黄色大熊咆哮着出现,它有点憨憨,不比另外一只熊聪明,于是着了道,掉入伐木工早先埋伏好的陷阱里来……

    在关掉电视机前,少年注意了一下时间,晚上十一点零三分。

    夜深,应眠。

    在这之前,清瘦少年拿起一条放在墙角的槐木枝,在房子周围敲敲打打,村长告诉他,这是个偏方,虫蛇挨到一下,一命呜呼,便是感知到残留的气息,都会避行远之。

    叶无邪在八年前,发现一条盘绕着床脚的褐色长蛇,那时候可把他吓得不轻,跑下山找到村长,村长二话不说,找到一条黑色棍条,就来到房子,一棍下去,那条褐色长蛇呜呼着,蛇尾绕过蛇头,形成一个圈,竟滚下那深山老林处。

    少年喃语:“那些什么蛇啊、大虫子啊还有小虫子,别来别来,我不认识你们,你们也别认识我,你们莫挨我,互不相犯,平平安安。”

    其实,自从少年用槐木枝在房子周围敲敲打打后,已经没有见过虫蛇了,说出这话,求个心安罢了。

    回到房子,叶无邪关上门,躺在坚硬的木板床上,少年闭上眼睛,口中喃喃自语着:“无邪,无邪,你快快睡着,你就一个小屁孩,别多想,别乱想,睡着了,啥事没有。”

    朝阳灿灿,万物初始。

    一座山峦,山脚处有栋木屋,里面正躺床上少年呓语了声,伸了个懒腰,些许后,缓缓起身,来到厨房,起灶烧火煮水,又走到井边,打上一桶水,开始洗漱的同时,心中想着等会儿去帮忙村长爷爷的菜园子、田野除除草和添添水什么的。

    回到家中,少年拿起小撮细面,放入沸腾的锅中,又添了把材火,这次没有加鸡蛋,属实是少年舍不得,就还剩下三个了,留着看着,养眼不是?

    待到锅内再次沸腾,少年赶紧加入了盐油酱油,坐在边上等了会儿,觉得差不多时,将面条一股脑的倒入大碗中,在看到没有丝毫汤溢出时,会心一笑,哈,不多不少。

    少年拿了块抹布,包住了碗身,小心的端出到桌面处,又回到厨房拿出一瓶玻璃瓶,一打开,一股酸辣味充斥着整个屋子,这是他自己做成的酱腌菜,平常炒菜都很少会放的辣椒,在这酱腌菜里,随处可见。

    美滋滋的倒出一点儿跟面条搅和,更是把装着酱腌菜的玻璃瓶放回后,一口气吃了一小半,喝了大半面汤,再慢慢尝着滋味,嗯,两个字,绝了。

    “吸溜~”此时,这一大碗面已经见底。少年擦了擦嘴角遗留的水渍,没有多余的动作,在吃完早饭的那刻,拿出锅碗开始在井边洗刷。

    叶无邪正要清洗一遍时,听到有些动静,抬头一看,是一位有些岁数的老汉,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正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少年停下了手中的清洗,笑咧道:“吴爷爷,咋还抽着烟呢,也不怕被吴奶奶看到啊。”

    老汉不舍的抽了两口旱烟,在吐出了一个白色圆圈后,将烟杆收入胸前那个口袋上,“啧啧”了两声,走过去拍了拍少年的肩,笑骂道:“好小子,都学会调侃了!不错不错,书没白看。”

    少年腼腆一笑,道:“哪有,书上可没有教我这些,我这不是怕吴奶奶在后头,查看您是不是又在这抽烟了。吴爷爷您先进屋坐会儿吧,我这还洗着碗。”

    老汉点头,缓缓走进房子,拿起一张小板凳坐在摆放着书籍的桌子边上,想抽会儿旱烟,又忍住下来,遍翻着桌子上那些书籍,用于打发点时间。

    老汉是这个村的村长,六十余岁,姓吴,村里人都喜欢喊他老吴,对于叶无邪来说,老吴就像是他那不曾谋面的爷爷,不是,却像。

    老吴在那对年轻人带着一个襁褓婴儿来到这个村子时,就格外照顾,房子上方的那条电线,也是他叫来工人帮忙接上的,在那场意外后,不是没想着把叶无邪接到家里,但常常都被后者给婉拒,这让他很是无奈,想拿出一些鸡蛋、青菜之类的物品给予少年时,又被婉拒。

    在叶无邪七岁时,老吴来到房子中,带着一本皱皱的存折,告诉少年,说是他爸妈留下的,里面有些钱,在少年看向那个开户人时,那里被墨水侵染,叶无邪懵懂的接过这本存折。

    真假,老吴知道,天知道。

    每一次老吴都会提前拿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搭乘着村口那辆常常过往的三轮车去到街上,少年很节约,就只是买了面米油盐,偶尔会买上青菜和鸡蛋,青菜在两次尝试下做成了滋味不错的酱腌菜,说起来笑话,少年在第一次做酱腌菜时,可吃坏了肚子。

    老吴注意到每次路过街头书店时,都会发现少年若有若无的慢了些脚步,心中猜到几分少年心思,时不时的带给少年几本崭新的名著或大文士的文章,说是借,却从不提起此事。

    叶无邪打了一勺水,浇在那棵枯木下,心中默念:“小树啊小树,你可要坚强点,生出绿芽……”

    少年有时会想,若自己房子处,有一棵大树,树下坐着乘凉客,有客下棋局,那时候,自己再拿出花生瓜子,坐在小板凳上,磕着瓜子吃着花生,盯着一窍不通的棋盘……

    枯木一如既往,一条干枯的主干,还有两截支干在上下,在少年懂事前,就一直注意着,都快十年了,到现在都没有见到任何绿枝发芽,有时怀疑是不是树茎被蚂蚁之类的蛀虫时,就拿着一条槐木枝,一一敲打,却没有发现异常。

    有天少年在书中读到一个词语,不死不灭,他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这棵枯木,或者说的就是它吧。

    叶无邪拿着锅碗回到厨房,又来到“客厅”,老汉在翻着书籍的同时,注意到了很多翻阅过的痕迹,他有些惊奇,哭笑不得道:“小邪啊,这些书你都看过多少遍了,书都快被你翻烂了。也不知道找我换几本,不对,怪我没注意,应该带几本给你的,看来上了年纪,这么一点事都记不住,老糊涂了我。”

    老汉越说着,越有些苦恼,想抽旱烟了。

    这若被村口那些棋友看到,一定会惊讶连连,这还是那个杀棋杀的两辈人片甲不留的那个老吴么?

    叶无邪连忙说道:“没有的事,吴爷爷您身子骨健朗着,记性也好着呢,就我每次,都会在吴爷爷您来时,把书藏好,就为了多看几天。”

    少年面不改色,脸不红心不乱跳,且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心中默默说道:“天地可鉴,我这句话,纯属……瞎扯,莫怪莫怪。”

    “真的么?”老汉疑惑不定。

    少年眼睛睁大,一脸真诚,毫无破绽。

    老汉笑骂道:“好小子,我就说每次来都看不到一本书,原来是被你这小子藏去了,飘了是不。”

    好家伙,一大一小,两只狐狸。

    少年笑咧着,没有说话,而是在床边一趟而下。

    老汉翻完了一本书,翻了几页,看到一张崭新白纸夹着在这,拿了起来,打量了会儿,看向少年,似笑非笑道:“小邪,这么新的一张白纸,呦,还有字呢,看字迹还是个姑娘写的,我很好奇哪家的闺女这么傻。”

    少年瞬间站起了身,支支吾吾的说道:“这…这是我…我…在山上捡来的。”

    天地良心,这句话,可没瞎扯。

    老汉“哦”了声,把白纸放回原先夹着的那本书里,顺便帮少年整理了一下书籍,站起了身,拉着少年走出屋子,看了眼悬挂高空的太阳,笑道:“今天的天气不错,走咯,吴爷爷带你赶集!”

    少年随手关上门,跟随在老汉后面。

    走下山时,老汉随口说道:“小邪,要我说,你应该安一个锁,把房子锁住才行。”

    后方少年微微摇头,道:“不用不用,家里,除了吴爷爷您这么照顾我,会来山上,其他人哪有时间,哪会闲着没事干,爬一趟山,家里就那么几个东西,有卖不了什么钱。”

    老汉冷不丁的忽然说道:“我怀疑你是在说我这个老头子闲着那啥疼,才来爬这么多趟山,而且证据确凿。”

    老汉停下脚步,转过头,一脸严肃。

    “看来是我给自己挖坑了,不过能让吴爷爷您进坑,那我应该得有个小拇指那么厉害了吧?”少年毫不犹豫的说出这番话。

    两人哈哈大笑,爷孙俩,没少打趣。

    一老一少走出羊肠小道,老汉叼着烟杆,放入点旱烟,“啧啧”的抽了起来,长吐出一口浓雾,道:“小邪,想听一个道理么?书上看到的,毕竟道理可不是我一个糟老汉能悟出来的不是。”

    少年点了点头。

    老汉缓缓说道:“该是你的,逃不掉,不该是你的,抓不住。”

    又“语重心长”的说道:“不要在意得失,所以桌子上那三个鸡蛋,等这次赶集回去后,就煮着吃了,吃完再买,面也不要省着,多吃点,上次买的咋还没有吃完,你这长身体的年龄不多吃点可不行。”

    少年听的一愣一愣的,在记住前面那句话的同时,还下意识的说了句好。

    至于吃不吃掉那三个养眼的鸡蛋,少年晓得,天知道。

    两人从泥路一直走到水泥路,再走到村口,站在一边等着三轮车来领。

    村口有棵大榕树,有老人从家里搬来座子凳子之类的,叫上好友棋盘对弈着,有几位因棋盘不够而心里痒痒的,就坐在边上,偶尔“指点”一二。

    有个在观视着棋盘的汉子,高声道:“老吴啊,等你回来,拿出你家中那副棋盘,让我摸摸,输上几局也好。”

    正在对弈中的一位老人,嗤笑道:“高老弟,就你还想摸老吴家那副棋盘,我活了这么大岁数都没见过,别谈摸过。”

    汉子瞪了老人一眼,没有一丝尊老爱幼的意思,直接骂道:“就你话多,下你的棋,就你下的那棋,狗拿爪子乱摸都比你下的好。”

    对弈中的两位老人笑了笑,没去理会这个有些发癫的汉子。

    汉子犹不死心,满不在乎的向少年说道:“无邪老弟,你帮我劝劝老吴,不就一副棋盘么,藏的跟一块宝贝疙瘩似的,谁稀罕呢。”又不急不缓的补充了一句:“我稀罕。”

    叶无邪向汉子有些歉意的摆了摆手,村长老吴也瞪了汉子一眼,笑骂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汉子瘪了瘪嘴,念叨了句“没劲”,抓起棋盘边上的瓜子,耸着肩,磕着瓜子,目不转睛的盯着棋盘,时不时露出些痛心疾首的神色。

    等了有一会儿,一辆绿色三轮车不紧不慢的开到村口,在一老一少二人上车后,又慢悠悠的开走。

    少年坐在车尾处,抓着栏杆,脑袋一转,望着沿途的风景,花花绿绿,千秋有色,安安静静,平平安安。

    ————

    一年前的某天暮色,清瘦少年在帮村长老吴除了些菜园子的草,又接满了园地里的水后,天已经很晚了,那时少年又没有手电或者火烛之类的照明工具时,摸着黑来到一条羊肠路,那时,他不确定这是不是就是通往自家的那条羊肠小道,可还有啥办法呢,只能走下去不是?

    路上,少年时不时的听到响动,常常在模糊间感知有着黑影在头顶上空掠过,脚下有时候还会踩到树枝,乍响时还会把他吓得不轻。

    那时候,少年已经确认,这不是自家那条羊肠道,不是没想过回头,但回头看,一片黑暗,当看到前方还有着萤火虫在照亮一些光时,他的那颗小鹿心,才会稍稍安静。

    走着不知多久,少年已经有些小喘气,这时,圆月高空,少年才发现自己来到一座庙前。

    叶无邪“啊啊啊”怪叫了几声,连有些在夜中行走的猫头鹰,都在飞离,少年双手合一,恭恭敬敬的在庙外行了个礼,心中默念:“神仙莫怪,神仙莫怪,妖怪,啊呸,妖怪泥奏凯,我肉少,别吃我……”就那么一会儿,少年心思,飞出天外。

    少年暗暗打气了好一会儿,才走进庙宇中,找到了几条蜡烛跟一盒半剩的火柴,点燃蜡烛时发现庙宇中,祭祀的神像早已裂开成两截,上半身断倒在台座上。

    叶无邪又头痛,咋让自己碰到了这么一件事,又在口中喃喃自语了几声,鼓起勇气,将那破败的神像上身,慢慢堆起,有些重,还被神像断口处划破了手指,吃痛着将其放在剩下半截台座神像上后,少年开始大叫,高喊着“痛痛痛”之类的话语。

    那时候,少年也不知道怎么睡着了,在第二天一早时,趁着光亮赶忙下山。

    又过了几天,怪事出现了,有一张白纸贴在了房门处,上面写着两个问题,分别是“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不置否,当天晚上在准备睡觉时,想起这么一事,随手写下“我姓叶,名无邪,天真无邪的那个无邪。”

    在清晨醒来后,发现那张白纸不翼而飞后,找遍家中都没找到时,有些惋惜的同时又有些后怕。

    在数天后,那张白纸又贴在了房门处时,少年惊悚了,小心翼翼的拿过白纸,在放入床下时,偶然一瞥,上面正写着“你能讲讲你们那边的事嘛?”

    少年好些日子都没有动笔,在一天晚上,忍不住写下了一些听闻过的事情,在结尾时,又问:你是谁?

    不出意外,清晨就不见白纸踪迹,数天后,房门贴有一张白纸,上面只写着姓李……

    这件事,少年没告诉过任何人,在鬼节时才偶尔会咛喃着:“爹,娘,你们看到了吗,我有了个朋友,她说她来自好远好远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