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妃惊华
字体: 16 + -

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章 登基

第一百一十四章 登基

容臻离开后,室内又安静下来。

凤浅兮目光流转,看着站在原地不动的兰华,扯了扯嘴角。

"干嘛这样看着我?我脸上有字?"

兰华若有所思,慢吞吞道:"我总觉得你心怀不轨。"

凤浅兮被他最后四个字给呛了呛,没好气道:"什么叫我心怀不轨?你不是一直都希望我嫁给他?"

兰华认真道:"你若是被逼无奈要嫁给他我还能防着你背地里使诈,可你突然心甘情愿了,才让人防不胜防……表妹,你老实告诉我,你和楚晔到底怎么了?我知道前几天他在宫中。"

一句话截断了凤浅兮的敷衍之语,微微挑眉,似讶异又似了然。

"你果然猜到了。"

凤浅兮倒也没打算隐瞒他,盯着帐顶,漫不经心的说:"也没什么,他说等我登基后就离开天凤,从此相见成仇。也就是说,以后我得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和一个强大的国家。乱世求存,我只能选择联姻,容臻是最好的选择。"

兰华默了默,她的理由很合理也符合她的性格。

他仔细回想思考。

去年在北周,楚晔设计抓他,看似对她不在乎,却保护得密不透风。在香陀山,他想带她走,楚晔挡在她面前。东丘山,他为她护法化毒,楚晔看似与容臻作对实则也挡住了那些进攻的死士。

前几日楚晔初来天凤便掳了她,短短两日功夫两人之间似乎疏离冷漠却又处处纠葛难了。

她的确是忘情,楚晔显然是没打算放手。

明知道她和楚晔私下往来,他却没阻止,也没告诉容臻,他自己也不知为什么没有拆穿她。那时隐约有个念头,若他俩旧情难忘,他就杀了楚晔。

楚晔的暗卫们无法进宫,再加上重伤在身,兮儿为了保密,也不敢调动人手保护,自己要杀他易如反掌。

没想到,却是这般结果。

他盯着凤浅兮,这个表妹可不是从小长在婆娑山那些未曾踏足红尘心思纯

粹的女子,而是从小出身宫廷历经沧桑的政客。从去年到今年,他已经见识过了她的心思深沉手段残忍。

她可以面不改色的撒谎,可以微笑着杀人,可以前一刻笑颜如花下一刻如地狱修罗。

这么个心思复杂多变的女子,很难断定她说的话是真是假。

凤浅兮就任他打量。

若论武功,她的确不是兰华的对手,可若论心机手段,她这位表哥可还差得她太远。

兰华看了她半天什么也没看出来,索性作罢,转身走了出去。在门口的时候停了停,道:"我曾说过,若容臻负你,我杀他。但若你负他……我便杀楚晔。"

凤浅兮眼皮一跳,这什么逻辑?

"婆娑族人永不自相残杀,你是我表妹,无论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伤你分毫。"兰华没转身,淡淡道:"何况你若真负容臻,原因除了楚晔,我想不到还能为谁。"

凤浅兮没说话,听着他脚步声渐渐远去。

她发着呆,脑海里有片刻的茫然空白。

**

皇帝大丧,为稳国事,新帝必须尽快登基。尤其如今各国使臣还在帝京,时局紧张,更是不得有丝毫懈怠。

睿王当日便和朝中众臣商议,拟定女帝登基之日为八月二十二。

当晨曦的光破开天际,皇宫中钟声响起。

凤浅兮着深黑色金线绣云纹蜀纱凤袍,头戴七宝金丝冠,缓缓走上金殿,立于镶金宝玉的龙椅之上。

繁复的章程礼节过后,百官以及各国使臣朝拜。

容臻和楚晔都在。

楚晔还是昨日那个样子,面色无波不悲不喜,只含笑说了一些祝贺之词。

相较于他的冷淡,容臻看她的眼神温和而暗含情谊。

凤浅兮神情一直很淡,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时候却似乎多了些别的东西,最后也只是礼节性的点点头。

使臣一一见过,最后到慕容归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承蒙侯爷吉言,朕十分感激。

"她手指搁在御座扶手上,低头向下望,漆黑分明的眼神如深井,打量着她一袭女装,道:"侯爷千里迢迢远赴天凤本是为本宫贺寿以及册封而来,当日朕揭侯爷女儿身,如今侯爷回国,唯恐贵国陛下会因此责难。为此,朕深觉愧疚。"

慕容归黛眉微挑,微微抬眼看着她,心中猜想着,这女人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鬼才相信她会因拆穿自己女儿身导致自己欺君之罪而愧疚。

上座凤浅兮又慢慢开口了。

"其实朕十分欣赏侯爷才能,想我天凤开国百余年,疆域千里,不乏人才,而如侯爷这般文武全才之人却少之又少。"

慕容归眼皮一跳,心念电转之间已经她想说什么,刚欲开口,又听她道:"朕实不忍侯爷这等人才就此葬于礼教之下,再则此事因朕而起,朕自不能视侯爷性命于无顾。"她嘴角一勾,"这样吧,朕派人护送侯爷回国,若贵国陛下因侯爷苦衷而怪罪欺君之罪,侯爷尽可携其家眷来我天凤。弊国虽不敢泱泱强国,却也疆域千里,总有侯爷一席之地。"

她此番话说完,朝臣齐齐了悟。

原来陛下当日拆穿慕容小侯爷的女儿身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意为之。

先挑拨离间,致使慕容归不容于大越朝堂。再施以援手,不但可得少年奇才,还可得慕容归富可敌国的财产。

一举数得。

明白过来的大臣们对女帝陛下肃然起敬。

但也有思想腐朽的大臣对此有意见,"陛下,我朝未曾有女官的先例……"

凤浅兮淡淡一瞥那大臣,眼神平静却森然如刀,曼声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天凤开国百年历经数代,别说什么规矩,律法都改了数次,还有什么不可为?今日朕可以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为何就不能有女子入朝为官?"

不等那大臣说话,她又一挥袖,漫不经心道:"哦,朕忘了告诉你们。先帝在世时已应准朕推行的科举制度,其中未曾限制非男子不可参加科举。"

百官哗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