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妃倾城:重生庶女有毒
字体: 16 + -

正文_第四百零六章 失去她

第四百零六章 失去她

口口声声说爱她,可曾为她做过什么?被王妃和太后毒杀之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一年里,他可有过一次打探寻找过她?呵呵,合着他就是用一张嘴爱她啊,这爱也太简单了点。

问她愿不愿意,原来她回到他身边的基础,是她愿意。而不是他可以为了她退去和林若溪的婚约,为了她赴汤蹈火展现他作为男人应有的勇敢和魅力。他只愿意站在原地,等着愿者上钩,等着她的投怀送抱。将来有朝一日不再用她,便一句“你自己愿意的”,随意打发她在绝望的苦海里。

终究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皇子真的想知道?”尽管已经有了决定,嘴上却卖着关子,继而看着南宫瑾眼角突然闪现的期待,嘴角浮起丝丝冷笑。

“当然,我若不想知道,又怎么会明知道你记恨我,还这样着急跑过来。”南宫瑾不由急急回道,更是朝着林若茵逼近了一步。却不想刚刚靠上前去,就被对面的人躲开。见状南宫瑾的脸上募地闪过几分尴尬,原本还想接着说下去的话,也被扼在了喉间。

“那好.”林若茵骤然一笑,刹那间好似所有的春光,都聚集在了那一双闪闪动人的眸中,璀璨的让人挪不开眼。

“老实说,基于之前种种,即便是阿瑾这般说了,若茵也还是不愿意的。不过相见无期的这一年里,若茵的心性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生苦短,何必拘泥于儿女情长。如今阿瑾也要为人夫,若茵也已经是个死人,往日的恩仇,还是一笑泯了吧。”言罢不着痕迹地瞥一眼南宫瑾眼中那愈加明显的激动。眸中带着一丝勾人的遗憾和幽怨,嘴角的笑意却越发地加深。

随即话锋陡转,接着说:“以前的种种,若茵可以不计前嫌。但如果想再让若茵为阿瑾,如从前那般尽心竭力办事的话,恐怕是不能了。只能

说如果阿瑾真的需要帮忙,若茵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为阿瑾解忧,剩下的还请自求多福。”

而后径直望着眼前人一脸懵掉的神情,心里难以抑制的得意着。

呵呵,想象不到吧?受打击了吧?无法接受了吧?要的就是这效果。对付南宫瑾这般自恋的人,就是要让他从心底受伤。——这样他才会挂念她更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没错,林若茵还是要南宫瑾爱她。她要让他爱她到无法自拔,此时欲擒故纵,让他摸不透心思,将来看她怎么一寸寸蚕食他的心,一点点弄死他。

“好吧,既是如此,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告辞!”许久,南宫瑾才仿佛从呆愣中回过神来,看似无奈地应道,言语中却带了几分怒气。语毕便作势要往外走,偏偏心里居然还有那么一瞬间,还希望可以得到林若茵的挽留。

然而得到的只有一声干脆利落的“不送!”

霎时心里又是好似针扎一般,痛的无以复加。却是怎么也恨不起来、怨不起来。就算恨、就算怨,也只是恨自己不该肆意践踏那些美好,怨自己不该对自己的心,醒悟得如此之迟。

罢了罢了,南宫瑾,不要再想,也不许再想了。日后相逢,若相安无事自然好,若不得已,也务必记得不能心软!你的目标一直都是这个天下,这美好河山,何必挂怀这区区一个女人。爱?别开玩笑了。世上哪有真爱,不过是以相爱的名义,从对方身上索取更多的利益罢了。

就像皇帝,他爱谁?后宫得宠的女人,哪个不是娘家背景雄厚。只有他那身份卑贱的生母南宫瑾忽然冷笑一声。女人如果不是泄欲的工具,就是利用的武器。仅此而已。

林若茵远远看着南宫瑾的身影。犹记前世此时,南宫瑾已经明目张胆地表明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那时南宫谦和南宫决已死,相比之下,其

他皇子的势力则弱的很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皇帝也开始真正地偏向南宫瑾。不但分给其大量的兵权,还允许其直接观看百官的奏折,除去依旧只是一个三皇子的头衔外,别的真心与太子无异。

不过现在这个局面……看来南宫瑾也真是急了。不错,这样距离她的目标,就又近了一步。

前世他之所以那般威风,是因为她林若茵在背后出谋划策,里里外外为他衷心效劳。怀着女儿的那一年,她还在帮他去战乱处侦查地形,几次差点被敌军抓住。在宫里的时候更是把一切内务打点得妥妥帖帖,使得南宫瑾没有后顾之忧。

南宫瑾,这一世没有了我这个贤内助,迎接你的命运,会是什么呢?林若茵的瞳孔里,忽然闪烁了一种狡黠和期盼的神采。

翌日也不知道是不是心境的缘故,总觉得就连空气都可爱的不像话。掐指一算,不知不觉中,竟然又从惊蛰待到了春分,这时间未免走得略着急了些。

春分一过,黄山乃至整个南国,都已经完全迎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景,数不清的花香鸟语,道不尽的万紫千红。乡里田间,不论老幼,皆是忙忙碌碌,为新的一年做着充分的准备。街里街外,无关穷富,也都是喜笑颜开地,为迎接新的气象进进出出。

郊外的小树林,年轻的男女双双相约至此,或品酒吟诗,或琴箫合奏,或亲手放飞一只只寄托着无限情丝的纸鸢,或策马奔腾共赏人间繁华。

城中的繁华酒肆,亦有志同道合之辈齐齐到场,或把酒言歌,高呼一曲人士风流,或壮志在怀,相约明年今日金榜共提名。

没有一处,没有一人,甚至没有一物,不在焕发着新的气象。

而经过了一连串的风波,皇帝也是心累到了极点,一等祭天典礼过去,便忙不迭下了号令,一行人等便浩浩荡荡额踏上了回京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