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12章 三哥名声大振

    自破庙那里开始,王三贝正式开启了他的偷盗生涯。

    很有可能,有些人就是为某个职业而生的。

    有的人干了大半辈子厨师没有成就,最后打铁却成了专家。

    有的人半生习武,一个侧踢动作都没学好,却在一次受伤流血后,喜欢上了画画,终成了一代画家。

    自己命里的职业,很多人找很久才能找到,也有一些人,不经意间就选中了。

    王三贝在偷盗方面,就有很高的天赋,他似乎就是为了偷盗而生的。

    夏海带着三贝,每天上午理论,下午实习,晚上实践。

    王三贝很有天赋,练习也非常刻苦。

    他只是想解决眼前的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破庙里这些穷苦人过的好一些,可能他们生活好了点,自己就会离开。

    他并不想以后就专职当小偷,他仅仅是兼职,随遇而安罢了。

    因此,他没有告诉夏海他们自己的真名王三贝,而是自称叫王三,毕竟叫王三的很多,老家就九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

    一年时间,小偷王三在圈内竟然混出点名堂,得了个称号叫:偷神仙,备受尊崇。

    王三不仅仅偷富济贫,而且他还不时的打击偷盗。

    比如,他在街市中看到有小偷偷盗,王三悄悄地盯着,当小偷得手之后,王三找机会再把小偷偷来的东西偷过来,偷偷送还给失主。

    最后,小偷发现自己被偷了,这心情如同强盗被强盗给抢了。这一切还发生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像被抢了,还给强盗装车送货。

    这一天,王三偷了大地主牛大发家的很多财物。

    与以往不同,万三这次不但偷了东西,而且还留下了名:偷神仙到此一游!

    这可轰动了……

    首先,老百姓们很高兴,因为牛大发不是什么好人,他涵盖了封建地主所有的缺点。

    坏人倒霉的时候,即使百姓没有得到什么直接的利益,但是依然会很高兴。因为那句“恶有恶报”的话,终于应验了,就好像旱了很久,终于下雨了一样。

    然后被震惊的是众多其他地主们,他们纷纷惧怕偷神仙,说不定哪天也到自己府上一游呢!

    此地即便是官商勾结,但是对于偷神仙这样的被神化的人物,官府还是束手无策。

    一无图像,二无资料,那些吃饭的捕快也是毫无线索。

    或许,世间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物使百姓们还有所期望。

    即便这个人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厉害,但是百姓却赋予了他很多神通。

    有这么一种人:他可以让别人发愤图强,即使自己很颓废;他可以让别人很高兴,即使自己很痛苦;他可以让别人成功,即使自己永远处于失败。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很疼很难过,但是周围的人都笑了。

    王三这边,偷了牛大发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要是就一个集体而言,便是财产颇丰,然而就一个集体的个人而言,却是所分无几。

    高中的时候,班长说我们还有一百二十块钱班费,我们感觉我们班很土豪,但是当我们打算去郊游的时候,发现人均一包方便面都不够。

    王三想,偷盗不是一个长久的职业,也不是他这次出门的目的。自己也不能永远跟着他们。

    因此,他没打算把这些分出去,他要用这些钱,以集体的名义开一家餐馆或布庄之类的,一起经营。

    只有这样赚的钱,才用的安心放心,细水长流。

    有了钱,小破庙里可热闹了,这是他们这么多年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饭——每个人都吃上热腾腾的白面馒头了。

    吃饭时,刘嫂的孩子小二说:叔叔,我想吃肉!

    刘嫂一把把他拉回去:臭小子,别胡说,有馒头吃就不错了!

    夏海笑了,这不难嘛,咱买去……

    王三连忙制止,这钱还有用,不能随便花,何况吃肉很简单嘛,不用去买的。

    “三哥”,夏海叫了一声。江湖上的人称呼王三为“偷神仙”,王三在朋友间还有一个称呼叫“三哥”,这和年龄没有关系,八十岁的老头见了王三也喊:三哥!

    夏海说,三哥,不去买怎么办?你还会变戏法,变出肉来?

    王三笑了笑,我哪里会变戏法,不买也可以有肉吃啊。

    夏海说:怎么吃?

    王三回答说:吃你的肉啊!

    夏海蹲下,默不作声:咱别开玩笑,小二子从落生还没吃过几次肉呢,可怜着呢!

    王三说:不开玩笑了。昨天我见牛大发家有猪圈,今晚我去他家偷一只整猪来不就行了!

    夏海说:你疯了,昨天刚偷完,今天还去!

    王三贝笑了笑说,他们这时候最没有防备,谁都不会想到我今天还去偷,我一个人去就可以搞定了,挑一个小猪背回来就行了。

    事情会不会像王三想象的那样?下一章见分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