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锦天私纵吴三桂
夕阳照在对面不远的一处小山包儿上。小山包儿的上面只有几株稀稀啦啦的树木。在夕阳的映射之下,小山如血一样地红!显得既阴森又萧索。
山的四周是黑压压的满清士兵,将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围得是水泄不通。
洪承畴带着仅仅三千人就守在这座小山上。他还在指挥这三千不到的士兵们修筑战壕,准备与皇太极做最后的搏斗。
这最后的三千士兵都是与他出生入死多年的‘家兵’,后人称其为‘洪军’。是洪承畴自南方调任时带来的家底儿。
他看着眼前这些可爱的士兵们,忍受着饥饿却仍在坚持着修战壕,眼眶中热泪滚滚。身为主帅,没有让他们得到胜利的喜悦!甚至连顿饱饭都没有能力让他们吃上。可是这些可爱的士兵们没有一句怨言,仍然一锹一锹费力地挖着战壕。
他心想,这三千人面对着十几万的清兵包围,无疑是飞蛾扑火!战壕修与不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他不忍再让他们耗费本已因饥饿而虚乏的体力。大声说道,“弟兄们,不要再修了,今晚保存体力。待明日我们与清狗做最后一搏,同归于尽。”
洪承畴此时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可是他却不知,皇太极却不想让他死。此时皇太极正在军账之中同锦天商量着活捉洪承畴的计划。
锦天对皇太极言道,“陛下,山上的明军已不足三千且已是相当地疲惫不堪
。臣愿在夜里上山一趟,偷偷将洪承畴抓下山来。”
皇太极摇头表示反对“今夜不行,他们刚刚被包围,肯定有所防备。你若上山,太过冒险。再围他们二日,等他们精力与士气耗尽时,你再去活捉洪承畴。只要洪承畴一活捉,朕就下令攻山。”
锦天一抱拳,“陛下英明,臣谨遵圣命。”说罢扭身向营外走去。
皇太极看着锦天的背影心道,“我这位锦天附马将来必是我大清国的基石。此次大战,前前后后皆因他的计谋,才使战局如此地顺利!”
此时的吴三桂在哪里?他是不是被乱军砍死了?没有,当他看到自己所部人马管都管不住时,知道大势已去。立即带着屈屈百十人的骑兵迅速向锦天的大营逃来。
百十人的队伍,面对锦天数万精兵根本不用打。吴三桂不愧是个油滑而精明的将军,到了锦天大营主动下马,对守门的士兵说道,“速找你们锦天将军来见我,就说他的表哥山海关副总兵吴三桂来降。”
锦天此时已回到账中,正准备洗洗安寝。连日来,皇太极每遇大事即传唤于他,自己又指挥着数万精兵。真可谓百事缠身,从白天忙到晚,回到账中已是相当地疲乏。
刚刚躺在**,忽报吴三桂来降,锦天大喜。一轱辘爬起身,忙命士兵将吴三桂带入账中。
吴三桂入得账来,一屁股坐在帅案前的木椅上对锦天道,“兄弟,给
哥哥弄点吃的,快饿得走不动了。另外再给哥备点路上的干粮,我得逃回宁远去。身为大明的将军,我是不会降的。”
锦天白高兴一场。闻听吴三桂的表白有些遗憾,劝道,“表哥,别回去了。还是降了吧,明朝有什么好?气数将尽,你何苦还要死死地尽忠呢?”
吴山桂狂饮两杯递上来的水,一抹嘴儿道,“兄弟,我和你不能比。我爹、我媳妇儿可都在崇祯手里呢。我要是降了,他们的小命还保得住?你要是不肯放我归去,索性现在就杀了我。那样我还可保全一家人的性命。”
锦天闻罢,觉得吴三桂之言皆出自肺腑。不想再难为表哥,他马上传来一名心腹干将道,“今夜由你亲自护送吴将军回宁远。如遇豪格阻拦,就说是我派你们去宁远城偷偷将母亲接回。”
锦天亲自送吴三桂走出大账。吴三桂正欲上马,锦天一把将他拉住。眼含热泪道,“表哥,你此番到了宁远代我向母亲他老人家带个话儿,就说儿时刻惦念她老人家。令外此番我助表哥逃脱,也希望有朝一日表哥能将母亲送于我手。”
吴三桂此时只顾着尽快逃命,对于锦天的嘱托含糊其辞地应承道,“弟放心,兄回到宁远,一有时机,定将你母送回。”说罢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向宁远方向逃去。
在锦天的帮助下,吴三桂顺利逃回了宁远城。至此才引出一段‘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佳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