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天
字体: 16 + -

第22章 劝降书

皇太极与洪承畴松山大战一月有余,锦州城亦被围困一月有余。此时锦天的心情异分难过。他未想过有一天会与那位于己有养育之恩的义父兵戎相见。

他很思念义父,多年未见,不知他老人家尚矍铄否?虽然他是此役围城的主帅,但他未敢亮出自己的帅旗。

他很害怕。害怕当义父知晓来攻打他的人居然是自己时,义父的心里会是多么地伤心!可是军令如山,自己不来围城就是抗命。

自锦州城被困后,祖大寿也未曾带兵突围。从城外向里望,城头上旌旗招展、士兵们严阵以待。

锦天数次张望城内,希望能够看到义父的身影。可几番张望几番失望。

锦天看着阵地前那120门阴森森的巨炮,心中甚是焦虑。一旦开炮,即便锦州城厚轰不透,可是炮弹会落入城中,城里士兵与百姓的伤亡仍然会很大。

他很清楚皇太极的心思。之所以任命他为此次围城的主帅,主要是出于对祖大寿的器重。皇太极仍抱着他能够收降祖大寿的愿望。皇太极想凭借他与大寿的父子之义,以攻为谏。迫大寿二次来降。

这一天,蓝玉广等诸将来到锦天帐中听令。锦天将皇太极的圣旨传达与诸将后说道,“皇上命我加速瓦解锦州城内的守敌,如锦州城破,会大大动摇与我松山决战那股明军之士气。”

蓝玉广抱拳施礼道,“我汉八旗自组建以来,尚寸功未立,此时正是我军大显身手的时机。将军你就下令吧,我等定当冒死攻破锦

州城。”

锦天闻罢叹道,“我与祖帅为父子,儿子来打老子,让我日后何颜面对他老人家?”

蓝玉广道,“将军行事素来果决,今在儿女私情中却要犹疑否?将军应知此等大战稍一迟疑,战机转瞬即失。且明军援助一到,我五万儿郎之性命就将被置于危险之中矣,望将军速决。”

锦天知蓝玉广之言句句诚恳,推心置腹。左右权衡,方言道,“待我先给义父写上一封劝降之信,如义父肯降。则兵不血刃岂不更好?”说罢毅然提笔给祖大寿书信一封,书写完毕后,命弓箭手射入城中。

此时城中的祖大寿正在帅府中悠然地喝着小酒儿,哼着小曲儿。此次锦州城被围不比前次大凌河之役,锦州城粮草充足,城高壁厚。自己只要坚守不出,清兵奈他不得。

正喝得迷迷糊糊,热热乎乎间。外边卫兵递进一封信,说是城外清兵射入的。

老爷子微微一笑,自语道,“又是皇太极的老伎俩,招降!”

大寿心里对皇太极还是颇为悦服。他觉得皇太极心胸开阔,爱才敬才。颇具明君圣主之风范。

上次自己诈降又逃离,皇太极非但不以怨报怨,还善待自己被俘的家人。单从此点,那位崇祯帝绝难做到。

自己为大明江山戎马一生,忠心不二,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崇祯的猜忌,每思于此,老爷子都是捶足顿胸,气愤异常。

他打开了书信,只第一行工整的小字,就令祖大寿虎目圆睁,心中一阵激动。

只见上面写道,“义父在上,不孝儿锦天叩首。”

老头子颤抖着双手继续往下看:儿经年身在北国他乡,每思及义父养育大恩,常因思父而暗自泪涌。父已年高尚在边关仗剑卫国,堪比当年之廉颇,虎威不减!儿亦想问,“父既老矣,何不卸甲?让儿能常侍左右,日日悉听父之教诲吔?”

“儿不孝,此番征战被赋攻城之主将。面对老父守城,儿何敢、何忍造次乎?”

“儿自小得父教诲:为将者当抛下儿女私情大公无私、大义灭亲。可儿面对老父时方知做到父之教诲何其难也!”

“父亦早知大明江山不保。父何不弃明投清?到那时父子同心,您为军中帅,儿为马前卒,快意疆场,岂不乐哉?儿素闻‘良禽择木而栖’,望父三思,儿再叩首。”

读罢来信,大寿喜极而泣。忽地起身,大踏步来到一间小屋前。这间小屋并不大,位于帅府后堂最靠南侧的偏室之内。

他走进屋中,只见屋内香烟缭绕,最里边的墙上设一灵位。牌匾上书:大哥袁公崇焕之灵位。

大寿将锦天的书信压在香炉之下,跪地三叩首,嘴中念念有词“大哥泉下有知,佑天儿成才。如今天儿已是三军统帅,大哥泉下可安心矣。”

“可如今偏偏是天儿奉命来围城。老夫是战是降?百般纠结。望大哥泉下教弟何去何从?”

言罢又叩首,刚欲起身,忽觉身侧屏风处人影晃动。大寿下意识地手握腰间剑柄喝道,“谁?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