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编辑部
字体: 16 + -

第66章 重回专案组

    (以下的话只代表个人观点,望各位读者不喜勿喷。)

    孙可望:从小习文弄武,长大后以经商为生,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身材矮小,相貌不扬,但是剽悍异常,胆略过人。后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并与李定国等一起被收为义子。在战场上孙可望攻则机智勇猛,守则坚韧顽强,号称“一堵墙”。

    不过从这个外号也可看出孙可望擅于防御,用兵凝重,奇谋变化则非其所长。

    按照苏秦的猜测,这个孙可望,就是凶兵的主人。当时的那个年代,明朝内忧外患颇深。张献忠更是出了名杀人魔王,他的义子,能有一个是善良之辈吗?

    张献忠并非只有孙可望这一个义子,李定国,刘文秀等都是他的义子。但是这些人中,孙可望最早跟随了他,也和他最像。因此,隐隐有将政权传于他的打算。

    可惜的是:这个事情还没有被最后敲定,张献忠就死在了清人的手中。

    1647年(顺治三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与清军接战中阵亡,身为大西四将军之首的孙可望自然而然的接过这个烂摊子,成为军事上的实际领袖。

    眼见满洲肃王还在后面恋恋不舍的一路撵来,大西军新败之余,只好拿毫无战斗力的地方杂牌武装开刀,轻松击溃重庆,贵阳,定番等地的明军后进入贵州避战。

    肃王豪格本打算“宜将剩勇追穷寇”,无奈当时川黔一境已是十室九空,粮草接应不上。军势早成强弩之末,再追下去恐怕要“蹶上将军”,只好悻悻然收兵北返。大西军才算喘息方定,返驻贵州遵义整顿修养。

    很多的人都对这对历史有了解。却不知道,其实其实在这中间,张献忠的夫人与宰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敌方去,献忠妻张氏和宰相汪兆林兴冲冲前来捡落地桃子,每次开会议事公然傲居四将军之上,发号施令好不快活。

    惹起众怒,四条好汉见“皇后”与“宰相”不度德,不度势,无权无勇还来聒噪,干脆开会一致决定将其“镇压”。事毕,四将军各复本姓,又公推孙可望为首,实行集体领导。

    当然,为了抑制他的权力,部队中的另一个将领:李定国,也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利。

    趁此机会,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余部,进军云贵地区,作为抗清根据地,一路攻克遵义、贵阳,进据云南。而至此,大西军的政权也落到了孙可望的身上。

    在最初的时候,孙可望的确是抱着一颗抗清的思想在战斗。然后因为其过重的权利欲,很快就和当时队伍中的另一名将:李定国,产生了激烈的纠纷。

    他改投永历政权之后,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

    孙可望对李定国实力增强的猜忌,和对李定国战功的嫉妒是孙、李内讧的重要原因。孙可望的权利欲太过澎涨,为人又比较自私。和一心抗清和李定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嫉妒,刚开始还能够忍受。后来就凸现的越来越厉害,最终引起了不可调和的茅盾。

    公元1654年,李定国在新会与清军作战,队伍受到瘟疫传染,清军又大举增援,李定国派人向孙可望求援。

    孙可望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李定国兵败。当李定国败退回南宁府时,孙可望下令凡李定国部队经过之地,都要将粮草烧毁,以绝其归路,同时派出四万多人阻拦李定国向贵州靠拢。

    张献忠在世之时曾有遗言,让他们投靠明朝。这时的明朝虽然已是风雨飘摇,可在当时汉人的心目当中,依然是正统。

    公元1647年春,明云南副使杨长知被迫归顺孙可望,受到孙可望的格外信任。杨长知看出孙可望在占领云南后,日益骄纵自大,想继承张献忠秦王封号,又怕李定国等人不服。

    于是杨长知就经常在孙可望面前煽风点火:“将军若能讨得朝廷‘秦王’之封,既可威震西南,又能压服李、刘两王,何等威风!”他在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面前,又数落孙可望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全不念手足之情,假惺惺地提醒他们要当心两王府换上“孙”字大旗。

    孙可望的确被封了王,只是随后不久,李定国也被封了王。明朝原本是为了要挟制孙可望,却没有想到,有些弄巧成拙。

    孙可望受封为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对永历帝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最终发生了“十八先生之狱”。

    上帝要让人灭亡,就会先让他疯狂。孙可望的所作所为,让他在遭遇到清兵之后,再也没有同行来帮他。不仅如此,他还被李定国等人围攻,一场大战之后,部将倒戈他兵败了。

    孙可望兵败交水后,于是彻底抛弃大西军的抗清事业,十月,仅率二十几员将领及数百名兵卒赴长沙降清。他尽吐永历朝虚实,“以雪望深仇”,并奏请发兵进取西南,愿“偕诸将进讨”,以“效奉国初心”。由于孙可望的叛卖,永历朝的底细全部暴露,而最终被清朝消灭。

    对于清朝来讲,他是一个功臣。但对于明朝来讲,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判臣。

    自古道:鸟尽弓藏,免死狗煮。关于孙可望的下场,众说纷纭。不过无论是那种说法,都是说他死于清延之手。只是历史中,却没有关于他墓葬的记载。

    依苏秦的判断,这把短刃应该孙可望身前的兵器。而那凶兵中的灵魂,也定然就是孙可望无疑。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件事,必须先找到他的墓穴。

    “找到他的墓穴,这怎么找?要是对付人,或者对付鬼,咱们都有办法。可是找墓这种事,这让咱们怎么找啊!再说了,这种墓的防守一定很森严,哪那么好攻破啊!”

    何信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岳名却有自己的看法,他摇了摇头说道:

    “孙可望在后期已经没了权势,为了避免引起清政府的不满,他的墓不可能太大。像他这种人,清政府不可能不监视。之所以没有他墓穴的消息,只能说明两点:一是墓穴隐秘,知道的人不多。二是没什么财宝,清政府也就默许了他的行为。

    否则这样一个人的墓,怎么可能默默无闻的呢?我想他的财富,早在投靠清政府之后,就已经被收刮干净了吧!”

    他说的很有道理,大家都点了点头,苏秦笑而不语。苗淼在一旁捅着他的胳膊:

    “你是不是有什么鬼主意了,不然干嘛笑的贼兮兮的呀?你找到他的墓了,还是你想到怎么对付那把凶兵了。赶紧说吧,我们都等着呢。”

    苏秦开始给大家分析了起来:他亲眼见过那把短刃,那个东西在它的宿主快要被抓住的时候,忽然就放出了一阵光芒,逃跑了。

    这种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只是,以往的时候,凶兵很从容,而这一次却很苍促。这说明应该是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的了它,至少可以限制它的行动能力。

    他注意过,那把凶兵虽然杀了人,但是上面却并没有血迹出现。因此,他敢肯定,至少在血迹沾染它的时候,它应该不能逃跑,而且他从典籍上得知,那把凶兵没有刀鞘!

    另外,凶兵出现的也很诡异,但它大致的范围却没有逃离现在这个市区。苏秦认为,这并不是它不想走,毕竟它现在已经被发现了。联想到上任编辑部的前辈,曾留下的信息。苏秦做出了一个判断:

    凶兵最初的宿主就住在现在的这个区,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凶兵还没有迫使他离开。

    这样一来的话,他们的工作就好做的多了。因为死去的人暂且不说,但是三个凶手一定会有至少一个共同点。找出了那个共同点,他们也就找到了宿主。

    对于如何短刃,苏秦也有了腹案:他让何信和岳名随身带一些黑狗血,一看到凶手和凶兵就泼到它身上。然后再找一个刀鞘将它封住,应该就会万无一失了。

    “应该?我说兄弟,你能不能靠谱一点啊?要知道一旦走脱,下次它再出现的时候,就又会有人死了。再说了,它消失的速度那么快,这可不好抓啊!”

    何信虽然嘴上这么说,不过心里也有点高兴。毕竟这个事情,总算有点眉目了。像自己现在这样瞎猫逮死耗子似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最高兴的,就要说是苗淼了。案子有了方向,她调查起来也能快捷一点。等她找到了证据,看那些人还敢不敢小看她?下午分手之后,她就拉着苏秦跑到了警局附近,一个电话,把警局以前办过这个案子,但同样没进专案组的同事给叫了出来。

    她居然怂恿人家,让人家和她一起调查案子!

    这是什么地方?他们是什么人?私下里调查案件,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犯罪。她有后台没关系,她同事怎么可能知法犯法呢?她当然被拒绝了。

    同事回了警局没多久,一辆车就驶了过来,在苏秦和苗淼的身边停了下来。车窗摇下来之后,苏秦又见到那张曾经见过的脸。车里的人朝他笑了笑,对苗淼无奈的说道:“上车吧!”

    苗淼看了看苏秦,不舍的上了车。车继续开走了,不过走没远,而是开进了警局。

    “我也是警察出生,也没什么要多说的。我只想问一句:大家是不是因为我的关系,而对苗淼有什么特殊的照顾?我告诉大家,完全没这个必要。从我让她穿上这身警服开始,最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好了,我把人给你们送回来,你们是该打还是该罚,我就不管了。”

    苗淼的父亲说完就离开了。就这样,苗淼又进入了专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