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错:暴君请放手
字体: 16 + -

第110章 商退让

国相府内,杨靖沉着脸端坐在太师椅上,杨坎坐在下侧,低垂着头。

沈凤娇望着自己的丈夫,又望望自己的儿子,有些忐忐不安地问:“老爷,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把坎儿叫来,有什么训斥?”

杨靖指指杨坎,生气地道:“这个逆子!成日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连公主出走这么大的事你竟然都不管,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公主要出走,也怪不得我。她向来任性,我一个臣下如何管得住她。再说了,她如此刁蛮的女子,我想也不会有人敢拿她奈何。至于别的嘛……”杨坎辩道:“至于别的,孩子就更管不上了!孩儿一介武将,只有战场之上才用得上孩儿,乘风王也说过,平日里上不上朝都由孩儿的自由,我不过是两日没有上朝,爹爹至于大发雷霆吗?”

“若仅仅只是不上朝这样的事,我至于大发雷霆吗?”杨靖生气地说道。

“那,是为了什么事,老爷?”沈凤娇疑惑地问。

“唉!”杨靖叹息道,“还不是为了殷越公主与慕子羽的事。”

“公主与慕子羽?”杨坎一愣。

沈凤娇也大吃一惊:“公主与慕子羽有什么关系?”

杨靖摇了摇头:“他们俩倒没什么关系,不过,已经实在让我头疼不已了!”

“你的奏折,乘风王看了以后,是何答复,老爷?”沈凤娇问。

“乘风王当然是不答应啦!”杨靖叹了口气。

沈凤娇安慰道:“老爷,不要灰心。试想想,老爷的哪一次进谏不是屡败屡谏之后,才会被乘风王采纳的?”

杨靖摇头道:“这一次,与以前不一样。”

“爹,你又向乘风王进了什么谏?”杨坎疑惑地插话问。

杨靖不语。沈凤娇见丈夫不理,便代为向儿子解答道:“你爹见乘风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因此上疏请求乘风王处死慕子羽。”

“什么?”杨坎大吃一惊,“爹,乘风王沉迷酒色,这关慕子羽什么事?为什么爹要求处理慕子羽?”

杨靖不满道:“若不是慕子羽那个祸根从中作乱,乘风王会数日罢朝,不议政事吗?说不定那慕子羽正是为了报仇才故意迷惑乘风王,好让乘风王从此不理国事,徐国的基业渐渐也便毁于一旦!我绝不能让此子毒计得逞,俗话说,斩草须除根,否则后患无穷。既然陈国已灭,这一孽子便不应再留在世上,不能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杨坎冷笑道:“若说祸根,我看乘风王才是吧!当初对陈国发起战事,我原以为是乘风王想要拓展疆土,扩大徐国的势力,可谁知道他扫平了陈国,却将陈国的一对姐弟强行掳入宫来,将他们据为己有,如今他沉迷酒色有什么稀奇,不为满足他自己的私欲,他何必将那对姐弟掳入宫来?我看,那慕子羽也不过为了保命,才周旋在乘风王的身侧,这样的少年何其无辜可怜,爹爹竟然参他的本,要置他于死地,真是好不心狠!”

杨坎的

一番话,驳得杨靖颜面无存,怒斥道:“住口!说话休得如此没有分寸!”

杨坎冷笑道:“爹爹一向以正直著称,国人敬重爹爹不正是因为爹爹刚直不阿,从不循私枉法,是非黑白分得泾渭分明吗?如今爹爹参的这一本,正直何在?”

儿子的一通抢白,令杨靖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颇不自在!但是杨靖承认,儿子说得也不无道理,自己这番进谏对慕子羽来说确实不甚公平,只是他当时护主心切,只是一心想着斩草除根,好斩断乘风王心中的色根,才好一心为国,勤理朝政……

沈凤娇见丈夫的脸上挂不住了,连忙斥责儿子,道:“坎儿,对你爹爹说话休得如此尖锐。你身为乘风王最器重的大将军,理应一心为乘风王着想才是,怎的却说出这么一番大逆不道的话来来?当心传到乘风王的耳朵里,王若是怪罪下来,你可是小命难保!”

杨坎笑道:“娘,我不怕。这话就是真传到乘风王的耳朵里,我也不怕。我作为一个统兵大将,为国家建功立业本也是我的本份。可是,多年来血雨腥风,为了乘风王东征西战,虽然所向披靡,但我却毫无快乐可言!我成天见到的便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铁蹄所踏之处,便是那些可怜的百姓鬼哭狼中嚎之声,这些年来,每次打仗回来我都屡次喝醉,娘,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沈凤娇疑惑地问。

杨坎摇了摇头,惨笑道:“因为如果不喝醉,我便睡不着。”

“这又是为了什么?”沈凤娇大惑不解。

“因为,即使睡着了,我也总是在做恶梦。梦到那些死在我眼前的可怜的百姓,他们一个个向我伸着血淋淋的手,求我饶过他们,求我放他们一条生路。我常常从这样的恶梦当中醒来,每一次醒来都惊得一身大汗淋漓。娘,我不是怕。我是心存愧疚,若不是我,他们或许不会死于非命,他们或许还能安居乐业,好好过完自己的一生。”

沈凤娇听了,心酸地拥住儿子,含泪道:“儿呀,不要难过了。那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你发起的战争,你只是吃国家的傣禄,听国君的调遣,你是身不由己,不要再自责了。”

儿子与妻子的话对杨靖的触动颇为不小,正自沉思间,听闻管家在外面传:“王后娘娘驾到!”

沈凤娇大惊,慌忙望向杨靖:“老爷,娘娘再次驾临咱们府中,又是为了什么事?”

杨靖沉声道:“先迎驾吧。”

张王后已经率领侍从走了进来。杨家一家三口跪地相迎:“恭迎王后娘娘。不知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请娘娘恕罪。”

张王后轻声道:“杨大人,沈夫人,驸马,免礼,都起来吧。”

杨靖疑惑地问:“娘娘屈尊降贵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也是有事想与杨大人商量,所以特地过来……”张王后说道:“杨大人,请书房说话。”

“是,娘娘请。”

张王后移驾国相府书房,杨靖命人奉上茶,这才挥手对家人道:“下去吧,无事不得打扰。”

“是,老爷。”

杨靖转向张王后:“娘娘请说。”

“今日退朝后,王到了仁德宫找我说话了。”张王后轻声道,“公主出走之事,王不知情,这也怨我。是我不曾及时将消息禀报给王,因此王才蒙在鼓里。眼下,王得知越儿下落不明,已然派人四下寻访了,杨大人这边若是没有公主消息的话,便尽可将人撤回来了。”

“是。娘娘这次来,只是为了这件事吗?那娘娘只须派人前来吩咐一声即可,完全不必亲自前来告之老臣。”

“不,也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想与杨大人商量。”

“娘娘请说。”

“听说,今日朝堂上乘风王已经明确表示不同意杨大人的奏请?”

“正是。”

“而且,我也听说,乘风王阅览了杨大人呈上的奏折以后,颇为光火,所以,朝堂上才会断然否定了杨大人的进谏,不知杨大人对此有何想法?”

“娘娘的意思呢?娘娘希望老臣怎么做?”

张王后叹了口气,“杨大人莫要怪我干涉朝政,不过,依我看来,眼下慕子羽对于乘风王来说,恐怕已经重要过了朝纲国事,所以,如果想要乘风王处死慕子羽,恐怕是万难做到的。杨大人倒不如退让一步,放过慕子羽,只要王愿意将慕子羽遣出宫去,那么,慕子羽便危害不到徐国的江山社稷了,王或许会心痛一时,但总会振作起来,重要治理朝政。你觉得呢,杨大人?”

杨靖沉思了片刻,道:“娘娘说得也不无道理。只是,这慕子羽对王的影响如此之大,可见他不是个普通人哪!若是放虎归山,恐怕会种下祸根。”

“与其像现在这样跟王争执不下,倒不如退让一步,这样一来,王也会感念杨大人的宽宏仁慈,也就更容易接受和采纳杨大人的谏言了,不是吗?”

“臣不敢当,真正宽宏仁慈的人非娘娘莫属哪!”杨靖道:“若是那慕子羽得知娘娘替他讲情,不知他是否会羞愧难当。”

张王后叹了口气,“这也不能全怪那慕子羽。他尚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一切全然由不得自己,他,也是很无辜的。”

杨靖想了想:“好吧!既然娘娘如此仁慈,为臣也不便太过坚持。不过,也不能退让得太快,否则只怕王会得寸进尺。臣再联合其他同僚,再稍作斡旋,等到王快要精疲力竭之时,我等再作退让,如此一来,王为保慕子羽,说不定就会答应我们的请求了。”

“也好!”张王后欣慰地道,“那就多谢杨大人了!徐国多亏有杨大人这般为国为民,尽忠职守的忠臣,才能得以日益强大,我在此代乘风王谢过杨大人了!”

“哎呀,老臣可不敢当哪!娘娘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这是臣子的本分,应该的,应该的!”

“那,我便告辞了。”

“臣,恭送娘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