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字体: 16 + -

第596章

    见也问不出再多的消息了,卢八娘便摆手道:“十兄一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别忘了把这次在京城的见闻详细写下来送到王爷那里一份。”

    然后她凝神琢磨了一会儿,之前孟来来淮北时还说朝中要按士族谱来任命官员,转眼间却重新启用庶族,看来皇上的地位稳固后虽然还捧着士族,但也开始启用庶族了,朝堂的格局慢慢在变。对于一个封建****的帝王,他不可能发自内心地愿意与士族共治天下,而想收回士族手中之权最方便的办法就是重用庶族。而且皇上恐怕也打算用广纳后宫的方法平衡朝局,进一步加强皇权。

    由此也可以推导出,皇上对于淮北的态度也会愈来愈强硬了,就如陆纪书和徐世昌正是按照皇上的指示拿齐王过世的事闹了那么一场。

    不过,不管皇上还会使出些什么手段,淮北都不会轻易屈从,而要对淮北动武,朝廷既没有借口也没有实力,那么就会在其它方面动动心思。

    卢八娘果然猜对了皇上的心思,春天到来的时候,皇上下旨令各地藩王入京,这个旨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淮北王的。

    司马十七郎上折子依旧以淮北战乱为原因推脱了,这一次朝廷很快就有了回应,命淮北王将淮北交给陆徐两位刺史回京,当然司马十七郎更坚决地反对,他反驳道:把淮北交给陆徐二人也就是将千金置于三岁孩子手中,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胡人很快就会重新占据淮北,如今的大好形势倾刻就会失去,他无论如何也不做这样的千古罪人。

    朝廷的下一步竟然是命淮北王世子进京读书。这一次上折子的是世子的师傅邸荣,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上万字,驳斥了朝中的无耻佞臣,先皇离去不久,竟有人忘记遗诏了吗?世子刚满三岁,哪里能离开母亲?况且淮北王为司马氏一家骨肉,在淮北独立支持抗胡,难道还要送质子进京?

    卢八娘没有心思关心这些口舌之争,即使司马十七郎一贯有些愚忠愚孝,从心底里认为忠君爱国是大义,也决不会脑残地把淮北拱手相送,更不会把儿子送到京城。至于淮北的普通军民,他们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后自然是淮北王最忠实的拥护者。对于她来说,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尽快把淮南的财产转移回来。

    果不其然,淮南的煤矿首当其冲被皇上封了,石炭不再允许自由买卖。

    好在卢八娘从淮南开始产出石炭起,就一直在努力积攒石炭,现在大青山的冶铁厂外已经堆了几座小山一样的石炭。战争年代嘛,物资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石炭这种物资,储存起来再方便不过。

    淮北石炭矿已经探明,现在将陈春煊及他手下的矿工们接到淮北,马上就可以开采,卢八娘手下的船队停止了一切其它事宜,全力以赴地运输人员,在陈春煊的努力下,共有近万名矿工愿意来到淮北,他们日后会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