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会说话
字体: 16 +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之感染病毒—重返1990年(二)

    她沉睡在梦中,额头的冷汗不断地冒出来,汗珠垂滴到眼皮上面,全身在发抖,双脚在不自觉地抖动着。

    黄雁如三更半夜去孙老师的办公室找她。

    她向孙老师递了一份文件:1990年的悬案已经正式开启档案了,案件代号为“病毒案件”有关于当年案件的资料和文档,我们已经把它重新拿出来,整理完毕之后便会开始调查。

    但是由于事隔多年,当年的证人或者涉案人都已经一一去世,再也找不到可靠的人证,我重新翻查过资料,发现孙老师你当时也有份参与此案。

    孙老师停下手中的钢笔,轻轻地旋转着说:没错,我当时还是一名新的实习生,刚刚被调来刑事追查案件的心理调查部门,因为我当时是新人,所负责的工作岗位职责就是,安抚被害人的家属。

    1990年的夏天是一个寸草不生的闷热季节,闷热的气候不断地滋生出各种的细菌,飘扬于尘埃之中。

    那年的蚊子和蟑螂总是死不掉,一小群,一小群地顽强生存着。

    我在半夜里被惊醒,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坐着计程车赶到三江饭店,这是一间小型的饭店,楼下是餐厅,楼上是一个复式型的阁楼,墙上的大钟滴答滴答地响着,它在准确无误地告诉我,现在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多。

    饭店内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处理现场,维持秩序的公安也只有两个,围观的人群多半以半夜开计程车谋生的司机为主,他们饶有兴趣、把凶案现场当作笑话般观看,不停地在那里指指点点,大声讲,大声笑,全然不顾己其他人的感受。

    我小心翼翼地踏入现场,在那个时候,法医这个行业尚没有完全普及,很多地方在编制上仍然会缺少法医这个职位,当只有刚刚出来的实习生,他们也要强行征用。杂乱不堪的地面,血液四处溅射,一男一女趴在地上。

    女的背脊上全是鲜血,遍布着不计其数的刀伤,上身的衣服被完全扯烂,裸露着血肉模糊的背部和深紫色的内衣,距离手掌摆放的位置浮现着几处血手掌印。

    这位可怜的实习生,戴了口罩,依然是一副受不了的表情,大概是不习惯接触尸体的缘故,他检查尸体没多久,便见了鬼了一样,弹跳起来。

    何警官是这件案子的最高负责人,他问实习生:怎么样?死者的遇害时间推断出来了没有?

    实习生除下口罩,手里还要拿着一本小抄,对着上面的笔记来念:根据死者的体温表示,死亡时间大约在晚上的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尸斑已经浮现,初步推断尸体没有被移动过的迹象。

    至于死亡原因,是背部遭受多刀刺伤,穿及胸神经后支导致的死亡。

    下阴有严重撕裂过的迹象,女死者在生前遭受过性侵犯,还有她的衣服被强行扯烂,不排除凶手

    想亲吻她全身,但是遭到拒绝,于是一时恼羞成怒,利用尖刀插穿背部,失血过多致死。

    女死者手掌上的血液,证实不是属于她本人的。

    是谁的?何警官好奇地问着。

    实习生忍着要呕吐的反应,捂着嘴说:跟我过来吧。

    他们来到厨房,男死者的尸体同样是趴在地上,身体的另外一半被铁门夹在厨房外面,颈部对上的部位全部在厨房里面。

    较为可惜的是,颈部以上的部位其实已经与下半身分离,分开两截,头颅安安静静地落在厨房里面,还掉了一颗眼球出来。

    颈部以下的部位附近聚集了一滩大量的血迹,但是不规则的,因为右边的血液样本明显遭到移动,呈条形状被分散、偏离。用肉眼看起来,就像是被某个人用手往下拖,才造成这样的痕迹。

    实习生艰苦地指着那一滩血说:女死者手掌上的血印很有可能是在这里沾上去的。

    我对比过那滩血的形状和女死者的掌纹,发现是百分之九十九吻合的。

    而且我检查过男死者的尸体,发现他尸体的僵硬程度比女死者要早一些,很明显凶手是先杀了男死者,接着女死者目睹自己的丈夫被淹没在血堆里,在情况失控之下,慌乱地在血液里拖出了一条血痕。

    你看这里附近,有一个隐藏点,凶手当时就躲在这里,然后再用手紧紧地掐着女死者的脖子,转移了行凶的位置。

    我也检查过女死者的脖子,的确有被掐过的痕迹。

    至于她的下体并未检测到残余的精液,凶手可能是患有无精症或者无法完成整个性交的过程,这也是他活活把女受害者刺死的缘故。

    这是一种性发泄的行为。

    当时,我听了实习生对尸体的总结,无意中留意到一个小女孩,她坐在阁楼的楼梯上,面容憔悴,一言不发,就算有女警陪伴在她身边,她也丝毫察觉不到任何的安全感。

    于是我走上去,示意让女警把她交给我。

    她就是遇害的一对夫妻遗留下来的女儿,本案中的唯一的生还者。

    我小声兼温柔地问她:“你在阁楼看到了什么?”

    她很镇定地说:“魔鬼!一个左脸刻着骷髅图案的魔鬼!”

    你看到他了?我问她。

    她咬牙切齿,摇摇头地说:“我只看到他的左脸,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看清楚。我甚至连发现他们尸体的时候,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

    这个……现在是黑夜,你当然是在黑夜的时候发现的尸体。我抚摸着她的秀发。

    她很坚定地说:“不可能!明明是白天发现的,怎么就成了黑夜呢……”

    黄雁如打住了她的回忆,疑惑地问:“你的意思是,她发现爸爸妈妈尸体的时候应该是在午夜,但是她个人偏偏认为那是白天?”

    孙老师耐心地解释着:“人在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潜意识之下会产生

    某种奇怪的妄想,把传统的时间观念刚好颠倒过来了。”

    “你是说,她过份惊慌,导致产生了错觉?”黄雁如问孙老师。

    孙老师叹了一口气说: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当时给她做过各种的心理测试,虽然她是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是她的行为和认知是没有障碍,完全没有问题的。

    并不存在妄想这种可能。

    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的凶案现场发生了某些事情,让她产生了某种错觉,以为时间还停留在白天。

    黄雁如走出孙老师的办公室,出到楼下,然后随手截了一台计程车。

    去一见钟情酒吧。她冷冷地对司机大哥说着。

    在三个小时之前,她已经把这件案子的分给其他的探员,勒令他们在三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文件分类好,然后在酒吧等待她的到来。

    当她到达以后,所有人都已经坐在那里等待她的到来了。

    “噢!我亲爱的探员,相信你们都看过了文件吧?”她兴奋地坐下来问着。

    宗仪率先发表了意见:“我看过当时的笔录,上面提及到,死者是一对夫妻,生活非常美满,很恩爱,为人和善,与附近的店老板相处得很和睦。经营妥善,生意上没有亏欠钱债。

    可以排除仇杀和劫杀,最起码因财起争执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当时的店铺总共有两万块现金,没有丢失,阁楼的东西也没有遗失。

    布鲁接着说:“上面的报告曾经提及到,在现场的确找到可疑的指纹和唾液,可是由于当时的指纹库资料尚未完善,人体的基因细胞匹配库也没有完全成熟。

    就算找到可疑的指纹,也无法找出疑凶。凶手当时是占据了科技弱势的好处。

    蝙猫推了推鼻梁的眼镜,皱着眉头说:“按照当时的记录,案发时间大约在十一点以后,所有的雇员都已经下班,他们两夫妻也刚要打烊,附近的店铺都关门回家休息了。凶案就在这个时候发生的,究竟凶手是以客人的身份进去的还是雇员的身份呢?我想说的是,关于凶手身份的推测,我觉得雇员的概率比较大。

    第一,当时饭店已经打烊,不可能还有客人去光顾的;能够在打烊了之后还能随意进去饭店里面的,就只有饭店的雇员了。因为老板对自己的雇员不会有戒备之心,这样使凶手的作案过程更方便。

    第二,女死者曾经遭受过性侵犯,上衣被粗暴地扯烂,这是一种性欲的发泄,假设这一宗案件不是有预谋策划的,而是一时冲动。那么凶手很有可能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超过五年或以上,因为工作的时间愈长,他对老板娘的爱欲和占有欲便会愈发强烈,所以当他杀害老板之后,便将心里对老板娘那种畸形的爱慕和病态一次性爆发出来。

    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一不做二不休。我们从饭店的雇员

    列表上开始筛选吧。

    玛丽阿拿出一沓厚厚的档案说:“这些就是饭店的雇员记录。“

    从前台到后厨,再到清洁人员,总共有三十几名。而且分为轮班制,同一个班的,不是同一班的,我都已经筛选出来。

    可是案发多年以后,这些雇员都各奔东西,有一些已经去世、有一些移民到了国外,还有一些仍然在这个城市生活。

    黄雁如疑惑地问着:“他们的工作时间都有五年以上?“

    玛丽阿不以为然地说:“是啊,从饭店一开张,这一批雇员都没有更换过,途中也没有新人进来过。看来老板挺念旧情的,上面显示着,他年年都加工资的。这么一个深受员工爱戴的好老板,实在很难想象得出,谁会杀他。“

    黄雁如看着照片说:我们先把一切预设的立场统统排除掉,当是新的案件处理。

    蝙猫研究着雇员的名单,无容置疑地说:首先要缩窄范围,第一时间把保洁人员和楼面的服务员去掉嫌疑。

    老板是一个身型健硕、体魄强壮的男人,但是他都被凶手强行用硬物之类的物体击倒在地,然后以厨房的铁门活生生夹断头颅,能够制服老板,又能活生生夹断一个人的头颅,可见凶手的力度惊人。

    保洁人员多半为女性,年龄都在六十以上,手脚不灵活,思想老化,这样的人群很难策划出一宗如此血腥的命案;至于楼面的服务员则是当代的年轻人为核心。

    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十五岁,最大那个也才十七岁,而且女性占的比例较多。

    我们推测的凶手为男性,所以楼面的服务员可以去掉。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这么几个,他瞧着雇员的名单,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

    你怀疑凶手是后厨的?黄雁如问他,然后煞有介事地说:“对了,因为学厨的人必须要手腕够力,而且脾气较为暴躁,符合冲动犯罪这一种说法。

    玛丽阿像一个提问的小学生一样,举高了左手,问:其实有一件事我不是很懂。

    哟!小姑娘有疑问,问吧。黄雁如无所谓地问着。

    我们的案件代号为何叫“病毒案件“

    她很开心地闪亮了眼睛,弹响了手指头说:“问得好,这个才是案件的重点。“

    其实关于“病毒案件“的代称并不奇怪。因为当时负责调查此宗案件的何警官,早在调查期间已经为案件命名了,病毒案件并非我取的代号。

    至于为什么叫“病毒案件“其实是有原因的。

    当时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组不属于死者的血液,也未能在血库里找到合适的比对。

    因为当时的科技和血库资料并未十分完善,就算凶手真的留下血液在现场,也无法查到他的真正身份。

    但是,他们在血液检验里,发现了一种可怕的微生物。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怀疑是一种病毒型的细胞,透过人体的

    营养成份疯狂地在凶手的体内繁殖,这种病毒据当时的科学家研究,怀疑具备侵蚀人体大脑活细胞的顽劣功能,快速感染左脑,改变人的行为、情绪和性格。

    使原本温驯无比的性格会变得暴怒无常;使原本就暴怒无常的性格则会变得胆大妄为,灭绝人性。

    这种是新型病毒,那个时候的科学家只研究出病毒的变异体和所居住的环境变化。

    并未真正检测到病毒的来源和掌握控制病毒恶化的方法。

    所以在这一份档案里,是只字不提的。

    一旦被不法分子察觉到这种病毒的存在,就会大肆利用,制造混乱,这样后果就会更加不堪设想。

    这一次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抓到当年的凶手,最重要的是控制他体内的感染病毒,以及阻止病毒扩散的安全隐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