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会说话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小说里的凶案现场(十四)

    我和苏警官放弃对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北区的停车场发生的凶案,其实在几天前就应该发生的了,只不过因为警方的介入和干预,凶手改变了计划,在南区行凶。

    原本以为凶手会因为识破了我们的行动而放过李庆之,想不到凶手的强迫思维真的很害人,他还是要杀害李庆之。

    北区的凶案现场简直就是南区的凶案现场的翻版。

    所有的布置和细节完全都是一样的。

    停车场的五角星,被分裂的尸体,还有在现场发生爆炸的易燃物。

    凶手估计也是用同一个方法逃离现场的,但是他如何逃脱的呢?

    我蹲了下去,摸了摸现场的血迹,苦苦地思索着……

    突然有人在我身后拍了拍肩膀。

    我好奇地回过头去,原来是倪文。

    奇怪,他怎么又出现在这里?

    我问他:“这么晚了,你怎么又出现在这里?”

    他嘟着嘴说:“我本来就是住这一区的,晚上睡不着在附近散散步而已,谁知道看到那么多人在这里围观,就过来凑凑热闹嘛。”

    是不是又出现命案了?他问我。

    我无精打采地对他说:“都是拜你所赐!”

    这次看来要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了!凶手真的很厉害,也很变态!苏警官在我身后说着。

    我对苏警官说:“先回警局吧,现在首先就是要知道凶手为什么会调换杀人的顺序,还有随意更改犯罪模式。”

    这个倒是要认真地研究一下了。

    我在会议室里,前面放着一个白板,我拿着彩色的笔,苦苦地思考着。

    现在要分析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和苏警官私自编好的行动内容,凶手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得知的呢?

    那天我和苏警官用枪互相对峙,差点反目成仇,现在想想,差点中了凶手的全套,他就是想我们反目成仇!

    第二,凶手为什么要将《停车场的尸裂》模仿两次呢?

    按道理来说,倪文会一直地创作下去,他要模仿杀人的情节,有的是选择。

    为什么要将一个故事的情节模仿两次呢?这倒不像他精打细算的性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三,《手术室的杀戳》凶手并没有进行模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他完全是一个按班就位的连环杀手,那这次的杀人顺序完全不对了。

    前三个死者按照三本书的杀人情节来进行,到了第四个本来应该按照第四本书来进行的,但是偏偏反过来,将第三本书的情节再用一次,而第四本书的情节似乎没有再用。

    第四,凶手难道是警局里面的人?好像我们的每一个计划,每一个行动他都了如指掌。

    无论我们要做什么,他都可以事先布置好下一步行动进行对抗我们。

    但是这一次的行动只有我和苏警官知道,特案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不知道行动的真正意义,凶手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感觉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无孔不入。

    突然间,我看到一些穿着行政服装的管理人员成群结队地走去苏警官的办公室。

    直觉告诉我,可能要出事了。

    我偷偷地站在门外偷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大致如下:

    “苏警官,请你解释一下,关于昨天的破获军火贩卖集团行动的细节。”那是一个男人在说话。

    里面传来了苏警官低沉的声音:

    其实我只是盗取了重案组的行动代号,我真正的行动意义就是要将最近连环凶杀案的幕后黑手揪出来,事关我们在行动之前已经洞悉凶手的下一步行动,打算用引蛇出洞,引他出来,等他下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当场逮捕他,一起破了这件连环凶杀案。

    那个男人又在说话了:“结果如何呢?”

    苏警官心不甘,情不愿地说:“凶手似乎早已经洞悉了我们的行动,那天不仅仅没有出现在我们埋伏好的现场,还在北区的停车场杀害了上一个我们保护好的受害人。还有……就是……因为这次的行动,惊动了贩卖军火集团的首脑,重案组一年的跟踪和追查,白费了!

    这下子,那个男人变得很凶:你知不知道,警队行动要经过多个管理层许可,颁下行政命令,你才可以执行这次的行动!

    这个男人的气场很凶,但是苏警官也不甘示弱:”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当时我们已经知道凶手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了,如果我们不展开行动,很有可能又再次出现一名受害者,凶手的气焰就会更加嚣张和目无王法。

    当时的我们是避无可避,就算是触犯了警队的条例,我们也要这样做!

    那个男人的声音没有那么凶了:“那为什么你们不用自己的行动代号,要盗取重案组的?”

    苏警官其实不是很愿意说,但还是要告诉他:“因为我一直怀疑警队里面有内奸,与幕后黑手串通消息,才会导致我们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败露。这次的行动除了要捉到幕后黑手之外,最重要的是抓到警队里面的内奸,清理淤血。”

    那个男人问他:“那,警队里面的内奸捉到了么?”

    苏警官没有回答,那就是否认了。

    一般的高层审讯,到了这个时候就要宣布结果了。

    苏警官,你作为特案组的最高负责人,警队里面有内奸,你抓不到;跟进的连环凶杀案也抓不到凶手;还私自盗取了重案组的行动代号,导致他们策划了一年的行动暴露了,但还是抓不到凶手,还导致了北区停车场凶案的发生。

    以上几点的因素,我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经我们几个商议之后,一致通过裁决。

    最后定义为,按照警队的条例,先将你停职,等到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捉到之后,再作定夺。

    但是限期为一个星期,如果一个星期之后,模仿者

    的行动一直没有更多的改变,我们就会开始正式立案起诉你,滥用职权,私自盗取警队的行动代号,导致整个行动报销。

    在这个期间,你要交出你的配枪和证件,待案件完结之后再另行报告。你有没有问题?

    苏警官没有说话,也就是默默承受了。

    好,从现在开始,你正式停职,不过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做工作交接。

    门缓缓被打开了,管理层的官员一个个地离开。

    我走了进去,看到苏警官一下子老了很多一样。

    突然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总感觉是我连累了他。

    苏警官将自己的配枪和证件放在桌面上,叹了一口气地对我说:“这件案子,以后就交给你了。”

    “我会任命包公做代理负责人,你的法医报告可以直接交给他。”

    我对他说:“是不是我策划好的行动害得你被停职了。”

    他摇摇头:“模仿者的行动拖了那么久,一直没有最新的进展,特区政府要停我职是早晚的事,这次只不过因为行动失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理由将我停职而已。其实无论行动也没有失败,他们都会向特案组的最高负责人问责的,这个本质从来没有变,只是外面的人一直以为是行动的失败导致了我的停职而已,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一直没有变!”

    “真正的原因一直没有变?”苏警官的这一番话,倒是启发了我。

    我兴奋地喊着:“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那一个谜底是什么了!”

    “你说什么?”苏警官问我。他倒是一脸的疑惑。

    我胸有成竹地对他说:“放心,剩下来的事情就直接交给我吧!”

    我跑去找崔悦。

    她正在研究那一份关于凶手的心理剖析报告。

    看到她如此的愁眉不展,我决定帮帮她。

    “是不是还没有完成心理剖析报告?”我问她。

    她小声地说:“唔,还差一点点,他为什么要临时改变自己的杀人模式呢?”

    我冷冷地说:“我已经知道为什么了。”

    我在她面前摊开一张地图,你看,这是北区停车场,这是南区的停车场,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她指着地图说:“南区停车场和北区的停车场的位置,距离非常的远,基本上你去了北区停车场,短时间内不可能还可以到达南区停车场,除非你会飞!”

    我对她说:“这就是凶手为什么要改变犯罪模式的最主要原因。”

    原本《停车场的尸裂》出版之后,凶手的目标应该是李庆之才对,但是他却跑去南区停车场将一个无辜的人残忍地杀害,导致我们都以为他的犯罪模式改变了,其实我们都错了,他的犯罪模式一直没有改变,李庆之最后还是被残忍地杀害了。

    所有的形成原因就在地图上面。

    崔悦一脸困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地说着:“当天,凶手不知道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得知了我们的行动,知道我们会在北区停车场埋伏好一切。”

    所以,他临时改变计划,主张不去北区停车场杀害李庆之,而是跑去南区的停车场随便地将一个无辜的人残忍杀害。

    目的就是想要我们都相信他改变了杀人的模式。

    其实南区的受害人根本就不是他的主要目标,他只不过借了一个无辜死难者来掩饰自己的罪行。他真正的目标仍然是李庆之。

    《停车场的尸裂》完成了之后,我们很容易地将下一个受害人联想到下一本小说的故事情节里面去。

    当我们布置好所有的行动之后,北区停车场的警力自然大大地减少,他要在北区停车场杀害李庆之,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说到这里,其实这个谜底已经解开了。

    凶手不是放过李庆之,只是晚点再杀他;不是改变了杀人的顺序,只是将杀人的顺序调换了一下而已。

    但是南区停车场的受害人原本也没有在他的计划之内,所以全程的受害者也就是那三个。

    南区停车场的受害人不算的,他最多就是让凶手利用,误导我们警方而已。

    真正的受害人只有这些!

    我指着白板上的照片,满满的照片,里面充满了微笑,但是却失去了各自的灵魂。

    我问崔悦:“我说了那么多,你也应该明白了吧?”

    她疯狂地在电视上打字,最后点击了回车键,对着我慢慢的点点头。

    我看着手腕上的手表,它正在告诉我,现在是下午的三点钟,依例要出新闻稿和心理剖析报告。

    当然要在她完成了那份报告的大前提之下。

    我对她说:“记者就在外面了,你的心理剖析报告可以对外公布了吧?”

    她信心十足地说:“随时可以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