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弃妇:地主娘亲要招夫
字体: 16 + -

正文部分_第101章 王大丫的决心

“小姐,小姐,王家大姑娘找你来了。”

云陌然刚开口,就让急匆匆跑来的秦青给打断了。

小七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秦青,听着她说的话,一开始有些懵,王大姑娘,这是谁啊?

“小七,是我,是我,王家大丫。”王大丫瘦弱的身子从秦青的身后探出来,有些畏畏缩缩的搓着衣角,抬起头来看着小七道。

小七朝着她微微一笑:“哦,是大丫啊,可是有事?”

“嗯,嗯,嗯。”王大丫使劲的甩着头上的两个小丫髻,死死的咬住了干裂的唇角,慌忙点点头。

“小七,你有事先忙,小爷我逗我们家栓子去。”云陌然按下心中的惆怅,母亲限他一个月之内回到京城,此时已经过了一旬,差不多再过两日他就要启程回京了,可惜他连向小七安静的道一别的机会都还没有找到。

云陌然想着在心底隐隐的叹息一声:说不得今夜又要做个夜探香闺之人了。

“小七,这位公子就是你口中的贵人,长得可真俊啊,我这辈子再没见过比他更好看的男子了。”

哪个少女不怀春,不管生在何处,什么样的身份地位的女孩子都会对着那些外表十分出色的男子生出一番旖旎之情来,譬如此时的王大丫。

“他呀,你可别被他的外表欺骗了,他精着呢,惯会招摇撞骗的。”小七看着王大丫脸上流露出来的明显的倾慕之情,心下有些不悦。

此时的王大丫单纯可爱,自然是还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外露的情绪,也根本看不懂对面那个精明干练的好友的不高兴来。

“小七,我想明白了。”王大丫说着,有些害羞的低下头,她的这个回答差不多隔了快一年了,她不知道,小七会不会觉得她说得太晚了。

小七没有立即开口回答她,她眼神飘忽,透过王大丫的两个双丫髻的缝隙看向她的身后,连绵起伏的群山,秋风吹过,枫叶已经似火,各种树叶都已

经在变黄,渐渐的掉落,明年又是一个新生。

“我这些日子跟你走得近,我奶奶看到爹娘在你的作坊和绣坊里挣了不少的大子,她终于同意我跟你交往了,昨儿个,特地拿了个白面的窝窝头给我吃,当时就叮嘱我,要多多跟你来往,向你学习,有朝一日也能挣到大钱,成为这王家村数一数二的地主富户。”王大丫见小七不理睬她,不由得咬咬唇,动情的说着,清亮的大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恭喜你,大丫,你总算是想明白了。只要你有这个想法,然后肯脚踏实地的去干,我相信,你的这个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小七被王大丫的实心眼给感动了,她的心底也很为原主的这个好朋友生存环境的好转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只是在心底叹息一声,微笑着鼓励她。

“小七,谢谢你,只是我能做什么呢?”

“只要你想做,你就什么都能做。”小七眼神里透着坚定的光芒。

“嗯,这一次我不会再退缩。”源自于小七眼神的无限鼓励,王大丫的眼神里的卑微懦弱也渐渐焕发出不一样的光泽。

也许这两个年轻的少女只是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这一刻,两颗年轻的心是如此的靠拢,如此的温馨而美好,但是在若干年后,小七再想起这桩往事时,心底却是五味杂陈。

两日后的夜晚,月朗星稀,皎洁的月光洒在王家村的的夜空里,给这个安宁静谧的村庄笼罩上了一屋暖白的月华。

小七在现代习惯了晚睡,穿越过来都一年了,至今还有些没有适应过来,此时正是戌时,她自然是睡意全无,正拥着青色绣粉色莲花的棉被,坐在暖暖的炕上就着一盏油灯翻着这一段日子以来家里家外的账本。

那盏铁质的油灯,雕着农村里最常见的青苗,就放在炕沿旁的三脚几上,黄豆大的灯芯,绽放出较为明亮的光芒。

小七埋头,认真的看着手上的小帐本,不错,这高林不愧是大户人家做管家

的出身,这一手的字好看不说,这帐目也做的很漂亮,简单大方,清晰明了。

小七一手抱着算盘一手指着帐册计算着自己的收入和支出。

冯记成衣铺的生意从开业到现在,一直都十分稳定,掌柜冯满仓一家人还特地随同账本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其实,小七却觉得,冯记成衣铺的生意之所以会那般好,冯掌柜一家人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

他们一家人为人忠厚,做事勤恳,又常常怀有感恩之心,小七暗暗在心底决定,日后她的生意若是能做大,做出去,她必定要重用他们一家人。

那些店铺中,其中尤以南河镇上新开的四海香酒楼的生意营利为最多,那座酒楼被她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菜品味道又好,再加上赵掌柜为人八面玲珑,自然会将生意经营得十分的红火。

小七一边看着帐本,一边敲击着纸面,

私下里想着,那家四海香酒楼还真是她的福店了,若不是当初把它收回来自己开起来,也不会逼得韩友东的儿子韩平为了节省那么几个采买的小钱,就打起了歪心思来,结果,被告到官府,打了板子,封了店面。

呵呵,小七不由得乐不可支起来。

再说说这王家村中,家里的小学堂依然开着,王家村里那些好相处的村人们都将孩子送了进去,如今那里面的孩子人数都已经破百了。夫子也已经多请了一个,也是一名落弟的举人老爷,虽然有些心高气傲,但是教起孩子来,倒是有着十分的耐心,很得孩子们的心。

唉,王家村的未来可就全掂在他们的肩上了,自己能做的,能帮他们的都已经全部都做了。

至于绣坊那边,林秀英倒是天生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学熏陶,地仍旧管理得相当的好。

庄子、田地那些,柯叔也是熟门熟路的,据他来报,刚刚收获了一茬水稻,此时已经翻了田地只等着种下油菜,来年春天就可以收获菜籽去榨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