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劫幻境
字体: 16 + -

第一卷 第八章 交定了

    《五十二章经》可以说是诸多弟子们一直都心驰神往,最愿其目睹的一本著名的圣书,据传此书乃是北院的开创者,子禹天尊笔下的精髓,所包涵修行之中的心,性,形,和如何获取最佳玄气,和以及怎样巧用玄气等等,几乎全在这《五十二章经》里,可以说此书对于修行者来说,那算是包罗万象,甚至应有尽有。

    但只是想要见到这书,绝非易事。

    据传《五十二章经》也是无字天书,当一个人若不能做到静心静性,或者炼心炼性。是不可能读到书中的精髓之处的,所以在北院修行,或者说在修行的过程之中,那么最为重要的也就是关键的“心,性,”二字。

    当然这样的一本奇书也自然就会被受追捧,也自然在沐严决定来此之前,也就有了和百屠苏一样的想法。

    “和你一样!”沐严说道。

    百屠苏一听,眉头微蹙,神色也有些微异,说道:“难道沐严兄真的也和在下一样,终究的还是为了四荒?”

    所谓四荒,那也就是在北国周边常常发动战争的四大种族,他们就是北漠之烟的狼族,白芒之穴的龙族,御天之魂的妖族和桑豳之噬的魔族。

    四大族加上北国,一共五大地域,而地域当中分别是狼人,龙,妖,魔以及最终的人而一一自居,但时过境迁,各族之间也时常战争不断。

    相对于北国,除了四十年前北漠之烟的一场决战之外,曾在约八十年前也曾出现过一场战争,不过那次受难的并不只是北国。

    因为当时龙魔二族联盟之下攻打所有地域,但所幸的是最终人,妖,狼三族联合才平息了此场争战。

    但由于当时龙魔二族太过猖獗,又得到了金元的匡助,所以几乎所向披靡,若不是人类联合的三族得到了天圣金凤的帮助,恐怕最终也难力挽狂澜。

    不过虽有金凤的鼎力相助,但也正是那场战争,天圣的金凤也是死伤过多,到了最后据传只剩下了三只凤凰。

    而如今周边四族又再次虎视眈眈,所以这对于一个皇族之后的百屠苏来说,自然四荒就是北国最终的隐患,又或者说这也是他的个人终极目标。

    然而在听完百屠苏的疑问后,倒是让沐严一直都没有想过的问题,现在也开始思索起来,因为再怎么说,他终究是镇北将军之子,尽管他是捡来的,但他的头衔仍就不可能摘掉,既然父亲是将军,他又岂能偷生,再说这不就是他父亲沐天鸿,正愿意看的吗!

    或许这样报效北国,也正好了了沐严一桩心愿,那就是对沐天鸿的养育之恩。

    沐严想着,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此时的百屠苏,似乎觉得这人比自己更有想法,让他有些钦佩,毕竟自己哪有过这样的想法,从沐府出来到现在,他一直都在郁闷之中,也确实他本想着翻身立命做个文官得个皇权的一席之地,现在看来若能报效北国,岂不是对他来说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沐严依旧很是平静,脸上仍旧有些一丝自然的喜色,他并不孤傲,只是有些郁闷罢了,不过现在却云开雾散,一脸的爽朗,甚是这爽朗的喜笑颜开,倒是让的百屠苏有些困惑,因为他不知这个镇北将军的公子究竟在笑些什么。

    “沐严兄,难道你只是要劫富济贫?”百屠苏一脸困惑,蹙着眉,问道。

    “不,为北国!”这个答案,沐严现在非常肯定的就得出了,所以回答的也很干脆。

    “百公子,恕在下冒昧,不知你……”

    沐严的话,说到一半,百屠苏忽然莫名其妙的亮出一个手势来,看那模样应该是让沐严“小声点的”意思,然后就见百屠苏头一沉,极其小声的说道:“未国将——百业恒的长子百屠苏,就是我!”

    闻言未国将,沐严依旧很平静,他也算是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弟子中,为何会有那般异样的目光,原来他是皇权之中的人。

    虽然没有惊诧,但沐严却有些意外,因为未国将乃是一个文官的官衔,也是如同一个国家的宰相职位,又或者说官衔甚至大于国师府,一个崇尚文官执政的未国将府,他没想到这样的一个百大公子竟然会来北院进行修行。

    “沐严兄,是不是有些兴趣了!”见着眼前的沐严,眉头微锁,神似微变,一副琢磨不透的样子,百屠苏一看,神情微异,不解问道:“难不成沐严兄对皇权之事也有兴趣?”

    皇权之事!也确实,这些年北国皇权内部一直动荡不断,早年间之前也有人为了能文武双管执政而惨遭灭门,现如今虽然没有之前那般的反驳声,但私底下却也是暗流涌动。

    沐严虽对皇权之事有过关切,但再怎么他也只是北国镇北将军之子,更何况身居九渊,离凤城之都也远,自然比起未国将之子的百屠苏,他所了解的也不过就是冰山一角罢了。

    “所以百公子才来北院修行!”沐严问道。

    “沐严兄,果然有意思!”百屠苏一个冷笑,又道:“你这个朋友,我百屠苏交定了!”

    正版首#{发|+

    ………………

    …………

    ……

    天山之巅,钟声响起,空中白鹤也随之翩翩起舞……

    天道阁里,突闻其声便也寂静一片,堂上之间顿时多出一行人来。

    拜典大礼虽然每年都有,也是历年的尘规,自然也不会少了老祖和院长前来主持。

    于是堂上便堆满了新弟子们所投来的好奇而崇拜的目光。

    北院六位尊主纷纷入堂,左右纷纷坐下,老祖与院长也随其坐入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