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向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小试之始,麻衣少年

    清明过去的第三天,日正当头,燥气汹涌。



    只不过还是敌不过城内挤拥人流,人心热气肆意蒸腾。



    红榜贴墙。



    城中小试规则下,适龄少年少女不过三四百人,其中还有留着鼻涕的半大娃娃,从饥饿中刚刚脱出,瞪着眼睛,瞧那榜上自家名字,其实又哪看得懂?比他大些的,尚未蒙学的孩童,城中便少不了。



    河史坐在高台,穿着深红朝服,表情庄重,大唐立国五百多个年头,与寒山剑宗向来相尊互重,虽立儒教为国教,但对于这些修行玄妙的山上人,谁都不会去怠慢。



    “寒山剑宗,十年收徒,机会极难得。”河史虽然武将出身,但终未走上修行路,不会那些个传音入耳的手段,只好让自己声音大些,保证让所有人都听的清楚。



    其实当下人群已热火,谁不想让自家有个剑仙人物,光耀门楣?



    河史双手虚压,民众声音小去,前些时日,每个人都吃不饱,饿的发不出声,今日这番吵闹景况,河史未有厌恶,倒有些欣慰。



    “捕役各家上门统计,如今我潮头城参试少年才俊共计三百八十六人,其中少年两百三十二人,少女一百五十四人,同有潮头户籍。这番潮头选试,众位皆为同乡,若在比试相遇,也勿下死手,若是太过分,被城中查明,本官便退去此人户籍,赶出潮头城。”然而他微微摇头,话锋一转:“只是万事皆有意外,若现在有人退出,也是明哲保身,睿智之举。”



    民众议论纷纷,只是有少数妇女,从队伍中带出自家年幼孩童,眼神中也满是遗憾。



    河史看大局落定,对着身边中年儒生轻轻颔首。



    中年儒生上前一步,清清嗓子,言简意赅:“比试规则如下:



    “城外群山便是试练场,绕城百里内,共有百枚黄色旗帜,其中还有三枚蓝旗,可比三十枚黄旗,以五日为限,取旗多者记录,取前三人代表潮头参与寒山剑宗会试。”



    ...



    于未站在人群内,听的仔细,只是亦有疑惑,转头看向不远处那茶楼,城东富家大多坐在其上,谈笑风生,不过时而眼神飘来,专注且严肃。



    于未心中终于明了。



    若是山里没有这些人家后手,那才是真正有鬼。



    “城中已在山里投放些兽畜,也有夹杂少许虎狼大害,只是碰上莫要惊慌,若正真有了危险亦或被人打倒落败,在原地点燃树木,捕役看见上空灰烟,便立刻会来搭救。”



    人群间再次响起嘈杂议论声,前方锦衣少年皱眉,问道:“若点燃树木便是放弃,那抓取兽畜又有何用?”



    中年儒生侧头看他,面目夹杂着玩味,说道:“难道血肉必要经火烤腌制?”



    几位富家子女以及面貌还稚嫩的孩童们呼吸都是微微一滞。



    “若是被打倒后未认输,也未生火,那不是与未落败无异?”锦衣少年城中少有人用这般态度对他,心有不服,仍是仗着倔劲问道。



    “没人能在我眼下作弊。”中年儒生微微摇头,面目严肃。



    “谁还有问题,此时一并提出。”中年儒生问道。



    锦衣少年充满眼中不信意味,心中犹有不服,只是忽的瞟见那茶楼之上,家中长辈眼中厉色,轻咽口水,闭嘴不言。



    “没有问题,那便散去,随意歇息,未时出发。”中年儒生说着随意,行为也极随意,说完便回身下台,只是少有人注意到,就算面对河史,中年儒生眼中也少有感情波动,更无恭谦卑微意味。



    中年儒生说完这句话之后,河史便也摆手,表示自己不再多言,少年少女们便寻了自家父母家人,两三成群,怀抱期盼与担忧,各自回家。



    于未回身,突见着一灰色麻衣少年,与他是差不多的年岁,孤身一人,坐在广场东面角落,彼是孤单,亦可说是神秘莫测。



    麻衣少年闭着双眼,气息悠长,或许是感觉有人注视这他,张开双眼,往于未方向瞧来。



    于未并未躲闪,他本就无恶意,若躲躲闪闪,倒显得好似小人作为,掩耳盗铃。



    于是两人隔着众行人,远远相望。



    于未弯起嘴角,点了点头,想表示些友好,只是少年并未应答,闭上双眼,不再瞧他。



    于未不甚为意,回身望去,见三师兄牵着小慧儿站在不远处相迎,只是小丫头好似瞧不上胖和尚,撅着小嘴,就算胖和尚如何逗弄,也不理他,被牵着手,也大约是勉强接受。只是这时终于看见少年声影,咧嘴一笑,而后忽的想起缺了一颗的门牙,慌忙用小手捂嘴。



    于未轻笑一声。



    ...



    所有参与考核的少年少女沿着城中大路前行,间或与身边青梅竹马好友目光相撞,也互有躲闪,也有些人,相互眼色交流,嘴角微翘,心照不宣。



    于未在其中少有好友,只有约莫是记得名字的张三李四,套不上什么关系,也不用避嫌,只是注意着那麻衣少年,看他脚下步伐轻灵,双眼有神,微黑面色更显精瘦体魄孔武有力,与做着农活,有着一把子莽力气的农家少年人差的实在太多。



    队伍走出城门,也有不少外城陌生人停着脚步,仔细看着每位少年人的面孔,只是少有所得,相互之间暗自摇头,而那些真正的山上人却淡然的多。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只是风云未起,一条瘦小金鱼,混迹在漆黑浊水之中,几人能看得清?



    前方仍是那中年儒生带队,入山之前,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高举手,示意众人止步。



    “前方共八条路,每人自寻路进山,各人间隔半刻钟,先进山者可先寻旗帜,两两相遇,可避可战,若一方不敌,认输即可,但须奉上一半旗帜,若是无人认输,则一方倒地不起为败,胜者可掠夺全部旗帜。”



    中年儒生眉头轻佻,看向众人,问道:“可听懂?”



    ....



    众人相继进山,早前一步,便能多寻旗帜一刻,大多人都是争先恐后,只是于未却淡然,眼角瞥去,人群中也瞧见八九人,或站或蹲,排在队伍之后。



    中年儒生,轻抬眼帘,将几人面目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