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向
字体: 16 + -

第六章 和尚如山,睡梦罗汉

    于未和小慧儿带着青年道人去了大慈阁。



    既然是邪魔外道,大慈阁自然有普渡的义务。



    这种时头,饭都吃不饱,还要得道。



    真是吃饱了撑得。



    小慧儿这般说道,双手叉腰,老气横秋。



    长老很喜欢这小丫头,轻轻抚摸她的小脑袋,给她的粥里放了粗糖,晶晶亮,并嘱咐她以后可以常来寺庙。



    小丫头眯起眼睛,咧着嘴笑,小牙洁白,少了一颗门牙,却显得更加童真,可爱。



    回到破旧祠堂时候,天色已经微微有些泛黄。



    于未坐在草垛之中,举着手指继续描着墙上的白衣菩萨。



    他的手指虽然纤瘦,但很有力,却不知为何始终无法完整的把整幅菩萨描绘下来。



    此时他却不急了。



    因为他今天打了一架,终于知道,自己还不到时候。



    他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



    三师兄好多年不修行,不用刀。



    但他仍旧像座山。



    他睁开眼,大山便真的显露自己的威严来。



    他吐了口气,雄浑气机牵引着天地元气压制着庭院里所有的灯光,好似月光也暗了下来。



    青年道人不由有些惊慌,他的心识无法延展,体内天地元气无法流动。



    这个胖和尚太强大,恐怕已经过了十景,甚至可能已经堪堪摸到秋境的门槛。



    这座小城,怎么可能有这般强大的人物?



    “魔修,”三师兄沉吟了会儿,好似想到什么,低下头看着墙角的青年道士,疑惑说道:“魔修也有你这般的怂包?”



    青年道人不说话,他只信任他的剑,可是此时他的剑被胖和尚一双肉掌卷成一团,扔在墙角。



    “像你这种境界的,如今也能在江湖瞎混了?”



    三师兄往前走了两步,短短两步,牵动的气机好似要把青年道士挤扁,他甚至听到自己身体内骨骼咯吱作响。



    “是朱冷。”青年道人艰难开口。



    “朱冷?”三师兄在嘴里把这个名字反复咀嚼,空气中的压力散开,年轻道人捂住胸口,喘了口气。



    那里有个拳印,指节分明。



    三师兄皱眉,藩王朱冷,在关外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实则已经反叛,想自己称帝。



    “朱冷把许多关外魔道修行人赶入唐国,想破坏唐国修行者宗门,还想让民间人心惶惶。”青年道人平时不愿考虑其他,其实心中明了,悟性极高,不然不会在这种境界就有高深的剑意。



    三师兄瞥他一眼,没有说话,背着手走出房间。



    青年道人松了一口气,微颤颤的站直身子,往外探头,然而他却看到那些个幽暗角落,尽是一双双红彤彤的光。



    像是人的眼睛。



    这座寺院,实在可怕。



    他缩回身子,心中暗想,若是这次不死,便不再踏入唐国半步。



    ....



    月光极淡,洋洋洒洒的铺在路面,三师兄出了院子,直奔后山。



    后山的杂草很高,因为多年没人走过,这般干旱的日子里,大多数只是显得枯黄些,却没有倒下,好似决心划破某人的肩膀扎破谁的脚。



    山一般的三师兄在杂草之上走过,却没有将它们压断,微微弯曲之后,又挺直起来。



    三师兄踩着杂草登上后山。



    山顶有座竹屋。



    三师兄轻叩竹门三次,不等屋内有回应,便推门而入。



    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条长椅,别无他物。



    老的看不出年岁的老和尚躺在长椅上,眯着眼睛睡觉,呼噜震天响。



    三师兄执礼,唤声方丈。



    大慈阁的方丈不见世人多年,没想到他只是在寺庙后山隐世。



    或许年老体衰,老方丈脱离梦境极为困难,他眯起眼睛,看着面前的庞大身躯,显得极为不耐烦,“好端端的扰人清梦,早知道想当年便不收你入寺,让你和你那些个同伴一起死在外头。”



    三师兄撇撇嘴,想当年收他入寺是戒律长老,这老方丈当年也是这般老相,不过比现在有精力些,一脸嫌弃,说他是杀人的魔头,不肯收他。



    可是三师兄从瘦小的小野人变成胖和尚,当年的戒律长老甚至已经老的死掉了,老方丈还是这幅样子,懒洋洋,一脸不耐。



    “方丈,”三师兄喊他,“有事与你商量。”



    老方丈修行睡梦罗汉经,他这等境界甚至可以神游太虚,小城里明面上的事都瞒不住他。



    “今天抓住一个只晓得使剑的蠢东西,谁知道底下混着难民过来还有多少?”老方丈开口,“你想怎么办,能都捉出来?”



    自然不可能的事,还能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潮头城太小,长余那边顾不了了,必须靠自己,”老方丈站起身子,老旧的躺椅发出“吱嘎”一声响,他走了几步,站在窗边,看着夜里昏暗的潮头城,“粮食,水,最后才是魔修。”



    三师兄点头,老方丈活得久,住的高,看的远,心里通透。



    粮食已经在筹备,这年头也不要想吃的好的,能吃个温饱就好。



    至于水嘛。



    “后山这,能别挖尽量别挖,都是造孽。”老方丈就住在山顶,自然看到小丫头用瓦片一下下的挖土,小腿飞快,在西城后山来回跑。



    一个小丫头挖就挖了,真要在这大肆开工,有东西出来,他一个人不一定顶得住。



    “还有小师弟。”三师兄斟酌着开口,青年道人怎么也算是修行者,就被这个大和尚堆里的小和尚一拳头撂倒了?



    他看不透,他这种境界看不透的东西不太多了,憋着心里难受,想来问问。



    “你不用管,”老方丈突然笑了,脸上的皱纹堆了起来,像一朵花,那个老道士认定的家伙,不可能有错。



    那可是圣人。



    “潮头城太小,大慈阁太小,小家伙施展不开,就要走了。”老方丈回过头看三师兄,“这段时间你帮衬着点,不会有错。”



    三师兄有点迷茫,不过还是点头。



    老方丈看着三师兄远去的身影,双手塞到袖子里,踱着步子出了小屋往自己住的山后头看。



    他住在大慈阁后头的山,他的山后才是大慈阁的后山。



    每一任方丈老了都要在这死去。



    这都是责任,这都是命。



    “我的命苦呦。”老方丈悠悠的唱,他的目光看向哪,那的风就停了。



    没办法,年纪大了,眼睛不好,风不停下来,看不清楚。



    他巡视完一圈,慢悠悠的走回小屋,躺回竹椅,竹椅又发出“吱嘎”的响,老方丈不耐烦的皱起眉头。



    “到时候就把你给换咯,当柴火烧。”



    竹椅不响了,老方丈睡着了,后山的风又刮了起来。



    呼呼作响,好像有什么妖魔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