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诡宝:消失硬盘的致命秘密
字体: 16 + -

第275章 面孔

    “哎呦,哎呦~”唐玉郎发出疼痛的惨叫,袁帆上去把唐玉郎扶起来,唐玉郎不住的揉着手腕,显然这一下摔得不轻。

    “这豆腐渣工程。”唐玉郎龇牙咧嘴的动了动手腕,检查自己有没有骨折。

    “也还行,这地儿,三百年肯定是不止了,能撑三百年,也不算豆腐渣了。”金贝勒说着从口袋里翻出了手电筒,往里面照,这时罗汉也走下来了——土塌陷成了一个斜坡,也用不着绳梯了。

    唐玉郎摔这一下倒不要紧,整个地窖结构塌了下去,把方才袁帆和金贝勒看到的那个神像给挡住了——事实上整个地窖的半面都塌了下去。

    几人在地窖这头照了照,发现身后还有一个门洞,还有一个木头门,金贝勒捡起一块石头朝木头门砸了过去,那门被砸出一个大洞,然后整个面倒了下来,年月太久,木头都烂透了。

    “这儿应该是个庙。”袁帆左看右看,没有看到任何冥器,倒是看到了一些拜神之地的特征,比如墙边上的几个香炉。

    唐玉郎也看到了香炉,这时候也顾不上手疼了,跑过去就把那几个香炉抱了起来。看样子,沉得很。

    这几个香炉都是三脚香炉,都是铜做的,仔细看时,虽说表面上沾了很多灰尘,但是保存的还是相当完好。炉身上没有花纹,但是炉肚子十分饱满,其中一个炉子是没有把手的,没把手的那个,炉唇上刻着精美的花纹。

    唐玉郎拿着的那个炉子。里面有不知存了多少年的香灰,已经发黑结块。唐玉郎用小石片把香灰抠了出来,见里面还有三个炉脚留下的空洞。

    基本上,确认是古物无疑。至少民国以前,现在造的香炉,留下这种洞,那反而更加费工。再看其他几个炉子,唯那个没有把手的没有留下空洞。

    唐玉郎把香炉拿在手里,左照右照,忽然又了大发现似的,嚷嚷道:“嘿嘿嘿,这有字,这有字,这写的‘大明宣德年制’。”

    这立刻引起了几个人的兴趣,便翻开了其他几个香炉来看,那墙边一共放着大大小小五个香炉,都是铜质的,造型有差别,不过都是带着把手和饱满的炉肚的铜制三角炉。不同程度的生锈,但是几人都是具备基本文物常识的,知道这种程度的锈蚀,只需要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恢复到原本的样子。

    “大明宣德……”袁帆手里拿着那炉子,嘴里嘟囔着。

    “宣德是不是明朝末年?”唐玉郎问袁帆。

    “不是,算是明朝初年。”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这个年号前后维持了10年,宣德十年的时候,宣宗驾崩,继位的明英宗沿用了宣德十年的年号。

    十年,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过短短一瞬间。明代器具甚多,佛像、瓷器较为多见,香炉也算是明代古董之中,市面上流传较多的。不过这大名宣德年间的炉子,还真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之前在北京一场拍卖会上,一款大名宣德年间的香炉孤品,拍出了九百七十万的价格。而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太平盛世,古玩行业愈发火爆,往往某些在两千年左右几千一万块的东西,就可以拍出来几十上百万的价格。宣德炉作为有一定名气的精品香炉,如果手中这几个都是真的,那还真的有些价值。

    袁帆用手擦干净了香炉上的浮沉,使之露出了本来的颜色,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可以看出来这个炉子的质地十分细腻,色泽上和纯铜的色泽也有一些区别,更自然、更柔和。这也算是宣德炉的一个特质:宣德炉并不是用纯铜打造,而是加入了金银等贵金属,甚至还可能烧了其他一些珠宝加进去,因为这种香炉在明代也是权贵人家用的,普通百姓家的香炉,都是那种泥巴或者普通的瓷器烧制而成的。按古董圈的分法,宣德炉分为五种色泽:栗子壳、茄子皮、棠梨、浅褐、佛经。

    所谓‘佛经’,指的是香炉的颜色和佛经经书的纸质接近,越接近,则说明该香炉越好。而因为古代造纸和保管的原因,佛经的颜色多半都是泛黄——也就是说,宣德炉这种东西,颜色越浅,则意味着品相越高。

    而这里的五个香炉,可以说,颜色一个比一个浅。最深的那个,也是偏向于褐色。最浅的那个,就是炉唇上带花纹的那个,把表面的浮灰搓掉,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黯淡的铜黄色,再仔细看,只觉这黯淡之中,却透露着一种独特的金属光泽。再看这几个炉子的造型,无耳、半环耳都有,配合凸起的炉肚,造型十分古朴大气。而炉子下面的落款,有的是‘大明宣德’有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字体厚重、规整、严谨。透露着一丝严肃。

    再看看这炉子被发现的地方——群山之中的一个地窖,又或许是一个被埋在地下的庙宇。大明宣德炉,仿制品也有,不过古代仿制品粗制滥造的多,现代仿品,往往表面过于光滑,有的是留下机器打磨的印痕,最关键的,是炉子地下的字体,使用电脑刻字的话,虽然都是正楷,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别,而使用手写的话,如今中国,怕是只有书法家才能达到古代匠人留下的这种字的水平。而是否能把这字一模一样的落到香炉上,现代能把假造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是闻所未闻。

    换句话说,能达到这种工艺水平的,做个什么其他现代工艺品,也可以卖上相当高的价格。

    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宣德炉,毫无疑问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正品,在地下埋藏了五六百年,再次见到了阳光。

    唐玉郎听袁帆讲完宣德炉的历史,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那这玩意儿,能不能卖一百万?”

    “一百万?那是起拍价,我告诉你十三哥,你得分析买古董人的心里,能花一百万买古董的人,不在乎再多花100万。像你那样伸出两根手指头,好东西都让你给卖成白菜了。”金杯了抢白道。

    “这回,我不卖了,我就看着。你们卖。”唐玉郎这次也没反驳金贝勒,可能是觉得自己确实搞砸了一些事情。

    这几个香炉能卖多少钱,现在的袁帆并不十分在乎,异物引领几个人到这里来,如果只是找到这几个香炉,那实在是让袁帆感到失望。

    袁帆指着刚刚塌陷下来的土:“那后面还有个神像,我们挖开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神。”